百姓不能以自治,故立君以司牧;元首不可以獨斷,乃命臣以佐之。然則安海內,正國家,非一人之力也。書契已外,其事蔑聞,至於羲、軒、昊、頊之間,龍、火、鳥、人之職,頗可知矣。唐虞六十,夏商倍之,周過三百,是為大備。而秦、漢、魏、晉代有加減,罷置盛衰,隨時適務。且國異政,家殊俗,設官命職,何常之有。帝王為治,禮樂不相沿;海內作家,物色非一用。其由來尚矣。
魏氏世君玄朔,遠統□臣,掌事立司,各有號秩。及交好南夏,頗亦改創。昭成之即王位,已命燕鳳為右長史,許謙為郎中令矣。餘官雜號,多同於晉朝。建國二年,初置左右近侍之職,無常員,或至百數,侍直禁中,傳宣詔命。皆取諸部大人及豪族良家子弟儀貌端嚴,機辯才幹者應選。又置內侍長四人,主顧問,拾遺應對,若今之侍中、散騎常侍也。其諸方雜人來附者,總謂之「烏丸」,各以多少稱酋、庶長,分為南北部,復置二部大人以統攝之。時帝弟觚監北部,子寔君監南部,分民而治,若古之二伯焉。
太祖登國元年,因而不改,南北猶置大人,對治二部。是年置都統長,又置幢將及外朝大人官。其都統長,領殿內之兵,直王宮;幢將員六人,主三郎衛士直宿禁中者。自侍中已下,中散已上,皆統之外朝大人,無常員。主受詔命,外使,出入禁中,國有大喪大禮皆與參知,隨所典焉。
三年十月,置受恩、蒙養、長德、訓士四官。受恩職比特進,無常員,有人則置,親貴器望者為之。蒙養職比光祿大夫,無常員,取勤舊休閑者。長德職比中散大夫,無常員。訓士職比諫議大夫,規諷時政,匡刺非違。又置仙人博士官,典煮鍊百藥。
九月,減五等之爵,始分為四,曰王、公、侯、子,除伯、男二號。皇子及異姓元功上勳者封王,宗室及始蕃王皆降為公,諸公降為侯,侯、子亦以此為差。於是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子者一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縣,子封小縣。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又制散官五等:五品散官比三都尉,六品散官比議郎,七品散官比太中、中散、諫議三大夫,八品散官比郎中,九品散官比舍人。文官五品已下,才能秀異者總比之造士,亦有五等。武官五品已下堪任將帥者,亦有五等。若百官有闕者,則於中擢以補之。
初,帝欲法古純質,每於制定官號,多不依周漢舊名,或取諸身,或取諸物,或以民事,皆擬遠古雲鳥之義。諸曹走使謂之鳧鴨,取飛之迅疾;以伺察者為候官,謂之白鷺,取其延頸遠望。自餘之官,義皆類此,咸有比況。又制諸州各置都尉以領兵。
又制諸州置三刺史,刺史用品第六者,宗室一人,異姓二人,比古之上中下三大夫也。郡置三太守,用七品者。縣置三令長,八品者。刺史、令長各之州縣,以太守上有刺史,下有令長,雖置而未臨民。自前功臣為州者徵還京師,以爵歸第。置散騎郎、獵郎、諸省令史、省事、典籤等。
十二月,置侍中、黃門各四人,又置散騎常侍、侍郎,員各四人;通直散騎常侍、侍郎,員外散騎常侍、侍郎,各六人。又置司空、主客、太倉、庫部、都牧、太樂、虞曹、宮輿、覆育少卿官。又置光爵、驍游、五校、中大夫、散員士官。又置侍官一百二十人。改立諸局監羽林、虎賁。
太師 | 太尉 | 儀同三司 |
太傅 | 司徒 | 都督中外諸軍事 |
太保 | 司空 | 特進 |
右三師 | 右三公 | |
---|---|---|
大司馬 | 諸開府 | |
大將軍 | 驃騎將軍 | |
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位在三司上。 | ||
衞將軍加大者,次儀同三司。 | ||
右三將軍 | ||
右第一品上 | 右第一品中 | 右第一品下 |
太子太師 | 四征加大者,次衞將軍。 | 四鎮加大者,次尚書令。 |
太子太傅 | 左右光祿大夫 | 吏部尚書 |
太子太保 | 尚書左僕射 | 太常 |
右東宮三師 | 尚書右僕射 | 光祿勳 |
尚書令 | 中書監 | 衞尉 |
都督府州諸軍事 | 右三卿 | |
中軍將軍 | ||
鎮軍將軍 | ||
撫軍將軍 | ||
右三將軍加大者,秩次四征下。 | ||
金紫光祿大夫 | ||
右從第一品上 | 右從第一品中 | 右從第一品下 |
太子少師 | 列曹尚書 | 四安加大者,秩次三少下。 |
太子少傅 | 中書令 | 凡將軍三品已下、五品已上加大者。 |
太子少保 | 領軍 | 太子左右詹事 |
右東宮三少 | 護軍二職若侍臣帶者加中。 | 散騎常侍 |
中侍中 | 司州刺史 | |
都督三州諸軍事 | ||
太僕 | ||
廷尉 | ||
大鴻臚 | ||
宗正 | ||
大司農 | ||
少府 | ||
右六卿 | ||
領軍將軍 | ||
護軍將軍二將軍與領護不並置。 | ||
右第二品上 | 右第二品中 | 右第二品下 |
前、後、左、右將軍 | 祕書監 | 武衞將軍 |
四平加大者,秩次護軍下。 | 光祿大夫銀青者。 | 都督一州諸軍事 |
大長秋卿 | 將作大匠 | |
左衞將軍 | 右衞將軍 | |
右從第二品上 | 右從第二品中 | 右從第二品下 |
駙馬 | 給事黃門侍郎 | 通直散騎常侍 |
諸王師 | 太子中庶子 | 城門校尉 |
太子左右衞率 | 南、北、東、西中郎將 | 羽林中郎將 |
御史中尉 | 護匈奴、羌、戎、夷、蠻、越中郎將 | 太中大夫 |
中常侍 | 護羌、戎、夷、蠻、越校尉 | |
征虜將軍 | ||
輔國將軍 | ||
龍驤將軍 | ||
司衞監 | ||
中尹 | ||
少卿 | ||
光爵 | ||
代尹 | ||
右第三品上 | 右第三品中 | 右第三品下 |
員外散騎常侍 | 中給事 | 鎮遠將軍 |
驍騎將軍 | 射聲校尉 | 安遠將軍 |
太子家令 | 越騎校尉 | 建遠將軍 |
太子率更令 | 屯騎校尉 | 建中將軍 |
太子僕 | 步兵校尉 | 建節將軍 |
太子庶子 | 長水校尉 | 立義將軍 |
給事中 | 監軍 | 立忠將軍 |
前、後、左、右軍將軍 | 立節將軍 | |
中大夫 | 恢武將軍 | |
祕書令 | 勇武將軍 | |
給事 | 曜武將軍 | |
昭武將軍 | ||
顯武將軍 | ||
直閤將軍 | ||
右從第三品上 | 右從第三品中 | 右從第三品下 |
國子祭酒 | 公府司馬 | 諫議大夫 |
下大夫 | 尚書右丞 | 祕書丞 |
公府長史 | 司馬別駕 | 建武將軍 |
尚書左丞 | 太子中舍人 | 振武將軍 |
太子三校 | 中黃門令 | 奮武將軍 |
散騎侍郎 | 令 | 揚武將軍 |
中書侍郎 | 內署令 | 廣武將軍 |
中謁者大夫 | 都水使者 | 廣威將軍 |
中散大夫 | 符節令 | |
中堅將軍 | 通直散騎侍郎 | |
中壘將軍 | 建威將軍 | |
寧朔將軍 | 振威將軍 | |
揚威將軍 | 奮威將軍 | |
右第四品上 | 右第四品中 | 右第四品下 |
元士 | 諸開府司馬 | 諸王友 |
公府諮議參軍 | 司州功曹都官 | 員外散騎侍郎 |
諸開府長史 | 五局司直 | 太子門大夫 |
尚書吏部郎中 | 司敗 | 協律中郎 |
太子洗馬 | 諸局校尉 | 戟楯虎賁將軍 |
武騎侍郎 | 符璽郎中 | 募員虎賁將軍 |
奉車都尉 | 高車虎賁將軍 | |
駙馬都尉 | 左右積弩射將軍 | |
騎都尉 | 強弩將軍 | |
羽林中郎 | ||
中散庶長 | ||
謁者僕射 | ||
羽林郎將 | ||
高車羽林郎將 | ||
冗從僕射 | ||
右從第四品下 | 右從第四品中 | 右從第四品下 |
中軍、鎮軍、撫軍長史 | 中書議郎 | 皇宗博士 |
鷹揚將軍 | 諸開府從事中郎 | 歸義侯 |
折衝將軍 | 公府正參軍 | 率義侯 |
寧遠將軍 | 公府主簿 | 順義侯 |
揚烈將軍 | 廷尉正、監、評 | 朝服侯 |
諸開府諮議參軍 | 太子舍人 | 太常丞 |
祕書著作郎 | 司州主簿 | |
治書侍御史 | 中黃門 | |
中謁者僕射 | 輕車將軍 | |
中黃門冗從僕射 | 威遠將軍 | |
侍御中散 | 虎威將軍 | |
中軍、鎮軍、撫軍司馬 | 中散 | |
公府從事中郎 | 殿中將軍 | |
尚書郎中 | 散臣監 | |
伏波將軍 | 太子倉令 | |
陵江將軍 | ||
平漠將軍 | ||
太子食官令 | ||
太子中盾 | ||
右第五品上 | 右第五品中 | 右第五品下 |
祕書郎 | 太子厩長 | 附義中郎將 |
國子博士 | 諸局監 | 歸義中郎將 |
太學祭酒 | 尚書郎 | 率義中郎將 |
祕書著作佐郎 | 侍御史 | 順義中郎將 |
武士將軍 | 殿中御史 | 戟楯虎賁司馬 |
虎賁司馬 | 京邑市令 | 募員虎賁司馬 |
虎賁郎將 | 典牧都尉 | 高車虎賁司馬 |
方舞郎庶長 | 水衡都尉 | 戟楯虎賁將 |
宿衞軍將 | 司鹽都尉 | 募員虎賁將 |
掖庭監 | 司竹都尉 | 高車虎賁將 |
典客監 | 崇虛都尉 | 嘗藥監 |
典儀監 | 列卿丞 | 中謁者 |
協律郎 | 詹事丞 | 宮門司馬 |
太祝令 | 代尹丞 | 宗聖士 |
小黃門 | 諸開府正參軍 | |
謁者 | 諸門府主簿 | |
員外將軍 | 辨章郎 | |
散員大夫 | 太宰令 | |
太樂祭酒 | 廪犧令 | |
門下錄事 | 殿中監 | |
奉乘郎 | 翼馭郎 | |
羽林郎 | 高車羽林郎 | |
瞻人郎 | ||
方者郎 | ||
右從第五品上 | 右從第五 | 右從第五品下 |
公府行參軍 | 太學博士 | 散騎 |
宣威將軍 | 太史博士 | 奉朝請 |
明威將軍 | 律博士 | 武烈將軍 |
襄武將軍 | 禮官博士 | 武毅將軍 |
厲威將軍 | 公府記室督 | 武奮將軍 |
公府掾屬 | 威烈將軍 | 太樂博士 |
中軍、撫軍、鎮軍正參軍 | 威寇將軍 | 河隄謁者 |
主書郎 | 威虜將軍 | |
詹事五官 | 威戎將軍 | |
門下主書舍人 | 威武將軍 | |
門下通事舍人 | ||
司州司事 | ||
司州從事 | ||
代郡功曹主簿 | ||
右第六品上 | 右第六品中 | 右第六品下 |
諸開府行參軍 | 監淮海津都尉 | 戟楯虎賁 |
散員士 | 諸局中校尉 | 募員虎賁 |
中書舍人 | 方舞郎 | 高車虎賁 |
領、護二衞主簿 | 諸宮門僕 | 治禮郎 |
主事郎 | 諸開府記室督 | 獄丞 |
詹事主簿 | 司馬督 | |
集書舍人 | 千人督 | |
中軍、鎮軍、撫軍行參軍 | 校尉 | |
領、護功曹掾 | ||
領、護五官 | ||
散臣中校 | ||
宿衞統 | ||
太子常從虎賁督 | ||
侍幹 | ||
寺人 | ||
閽人 | ||
掌璽郎 | ||
太子守舍人 | ||
掌服郎 | ||
掌筵郎 | ||
虎賁郎 | ||
諸開府掾屬 | ||
集書校書郎 | ||
祕書校書郎 | ||
祕書鍾律郎 | ||
右從第六品上 | 右從第六品中 | 右從第六品下 |
公府舍人 | 國子學生 | 祕書舍人 |
太子主書舍人 | 討寇將軍 | 符史郎 |
太子主衣舍人 | 討虜將軍 | 盪寇將軍 |
都令史 | 討難將軍 | 盪虜將軍 |
主書令史 | 討夷將軍 | 盪難將軍 |
門下令史 | 盪逆將軍 | |
太子左、右衞率主簿 | 太廟門僕 | |
司事郎 | ||
司州錄事 | ||
代郡通事 | ||
御屬 | ||
綏遠將軍 | ||
綏虜將軍 | ||
綏邊將軍 | ||
右第七品上 | 右第七品中 | 右第七品下 |
諸門府舍人 | 祝史 | 諸局督事 |
祕書令史 | 太常齋郎 | 獄掾 |
主書令史 | 王家尉 | 太學典錄 |
集書令史 | 公主家令 | 太史博士 |
起居注令史 | 太卜博士 | |
直事郎 | 太醫博士 | |
司州本曹 | 太常日者 | |
散臣督事 | 扶令 | |
宿衞幢將 | 太樂典錄 | |
右從第七品上 | 右從第中 | 右從第七品下 |
公府令史 | 太學助 | 厲武將軍 |
太子典書令史 | 掃寇將 | 厲鋒將軍 |
太子典衣令史 | 掃虜將 | 虎牙將軍 |
司事令史 | 掃難將 | 虎奮將軍 |
諸局通事 | 掃逆將軍 | |
殄寇將軍 | ||
殄虜將軍 | ||
殄難將軍 | ||
殄夷將軍 | ||
右第八品上 | 右第八品中 | 右第八品下 |
直事令史 | 尚書算生 | 諸寺算生 |
宿衞軍司馬 | 典客舍人 | 諸局書令史 |
諸局省事 | 符券吏 | 虎賁軍書令史 |
尚書記室令史 | 公府閤下令史 | 乘傳使者 |
右從第八品上 | 右從第八品中 | 右從第八品下 |
諸開府令史 | 祀官齋郎 | 白衣臣 |
宿衞軍吏 | 典客參軍 | |
諸局書吏 | 太醫、太史助教 | |
書幹 | ||
主書幹 | ||
典書幹 | ||
廣野將軍 | ||
橫野將軍 | ||
偏將軍 | ||
裨將軍 | ||
右第九品上 | 右第九品中 | 右第九品下 |
統史 | 方驛博士 | 八書吏 |
中校尉 | 王家吏 | |
右從第九品上 | 右從第九品 | 右從第九品下 |
太子太師 - 太子太傅 - 太子太保 - 特進 - 尚書令 - 驃騎將軍 - 車騎將軍二將軍加大者,位在都督中外之下。 - 衛將軍加大者,位在太子太師之上。 - 四征將軍加大者,位次衛大將軍。 - 諸將軍加大者 - 左右光祿大夫 - 開國縣侯:右第二品
散騎常侍 - 四方郎將護匈奴、羌、戎、夷、蠻、越中郎將 - 國子祭酒 - 御史中尉 - 大長秋卿 - 將作大匠 - 征虜將軍 - 二大、二公長史若司徒置二長史,左在散騎常侍下,右在中庶子下。 - 太子左右衛率 - 武衛將軍 - 冠軍將軍 - 護羌、戎、夷、蠻、越校尉 - 太中大夫 - 輔國將軍 - 中州刺史 - 龍驤將軍 - 散伯:右從第三品
鎮遠將軍 - 安遠將軍 - 平遠將軍 - 建義將軍 - 建忠將軍 - 建節將軍 - 立義將軍 - 立忠將軍 - 立節將軍 - 恢武將軍 - 勇武將軍 - 曜武將軍 - 昭武將軍 - 顯武將軍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司馬 - 通直散騎常侍 - 司徒諮議參軍事中散大夫 - 下州刺史 - 上郡太守、內史、相 - 開國縣子:右第四品
中堅將軍 - 中壘將軍 - 尚書左丞 - 二大、二公諮議參軍事 -
寧朔將軍 - 建威將軍 - 振威將軍 - 奮威將軍 - 揚威將軍 - 廣威將軍 - 諫議大夫 - 尚書右丞 - 司空、皇子諮議參軍事 - 司州治中從事史 - 左、右中郎將 - 建武將軍 - 振武將軍 - 奮武將軍 - 揚武將軍 - 廣武將軍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諮議參軍事 - 散子:右從第四品
寧遠將軍 - 鷹揚將軍 - 折衝將軍 - 揚烈將軍 -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長史 - 二大、二公從事中郎 - 秘書丞 - 皇子友 - 國子博士 - 散騎侍郎 - 太子中舍人 - 員外散騎常侍 -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司馬:以前上階
伏波將軍 - 陵江將軍 - 平漢將軍第三品將軍、三蕃王長史 - 二大、二公掾屬 - 著作郎 - 通直散騎侍郎 - 太子洗馬 -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諮議參軍事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司馬 - 奉車都尉:以前上階
太子屯騎校尉 - 太子步兵校尉 - 太子翌軍校尉 - 都水使者 - 司空、皇子之開府掾屬 - 領、護長史、司馬 - 歸義侯 - 率義侯 - 順義侯 - 朝服侯 - 輕車將軍 - 威遠將軍 - 開府掾屬 - 虎威將軍 - 洛陽令 - 中給事中 - 散男:右從第五品
宣威將軍 - 明威將軍 - 從第三品將軍長史 - 二大、二公主簿 - 二大、二公錄事皇子郎中令 - 司空主簿 - 司空、皇子錄事參軍事 - 從第三品將軍司馬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諮議參軍事 - 二大、二公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 皇子文學 - 治書侍御史 - 謁者僕射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錄事參軍 - 司空、皇子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 皇子功曹史:以前上階
河南郡丞 - 虎賁中郎將 - 羽林監 - 冗從僕射 - 駙馬都尉 - 廷尉正、監、評尚書郎中 - 中書舍人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功曹、記室、倉曹、戶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 - 下郡太守、內史、相 - 上縣令、相:右第六品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錄事參軍 - 皇子主簿 - 司空、皇子列曹參軍事 -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主簿、列曹參軍事 -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功曹史 - 太子舍人 - 三卿丞:右從第六品
威烈將軍 - 威寇將軍 - 威虜將軍 - 威戎將軍 - 威武將軍 - 四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 - 二大、二公祭酒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錄事參軍 - 司空皇子之開府祭酒 - 武烈將軍 - 武毅將軍 - 武奮將軍 - 王、公國郎中令 - 積弩將軍 - 積射將軍 - 員外散騎侍郎 - 皇子中尉 - 二大、二公參軍事 - 二大、二公列曹行參軍 - 開府祭酒:以前上階
司空、皇子參軍事 - 司空、皇子列曹行參軍 - 從第三品將軍錄事參軍 -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列曹行參軍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功曹、記室、戶曹、倉曹、中兵參軍,功曹史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 二衛司馬 - 討寇將軍 - 討虜將軍 - 討難將軍 - 討夷將軍 - 從第三品將軍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 詹事丞 - 列卿丞 - 祕書郎中 - 著作佐郎中縣令、相:右第七品
盪寇將軍 - 盪虜將軍 - 盪難將軍 - 盪逆將軍 - 五品正從將軍長史、司馬 - 強弩將軍 - 二大、二公行參軍 - 司空、皇子行參軍 -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列曹行參軍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主簿、列曹參軍事 - 第一品將軍開府行參軍 - 王、公國大農:以前上階
太學博士 - 皇子常侍 - 太常博士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參軍事 -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列曹行參軍 - 從第三品將軍主簿、列曹參軍事 - 四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 司州主簿 - 奉朝請 - 國子助教:右從第七品
殄寇將軍 - 殄虜將軍 - 殄難將軍 - 殄夷將軍 - 第二品將軍、始蕃王行參軍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參軍事 - 第三品將軍、三蕃王列曹行參軍 - 四品正從將軍主簿、列曹參軍事 - 侯、伯國郎中令 - 司州西曹書佐 - 殿中將軍 - 皇子侍郎 - 大長秋丞:以前上階
侍御史 - 協律郎 - 辨章郎 - 從第二品將軍、二蕃王行參軍 - 從第三品將軍參軍事 - 從第三品將軍列曹行參軍 - 五品正從將軍錄事、功曹、戶曹、倉曹、中兵參軍事 - 王、公國中尉 - 司州祭酒從事 - 下縣令、相:右第八品
掃寇將軍 - 掃虜將軍 - 掃難將軍 - 掃逆將軍 - 司州議曹從事史 -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 - 公車令 - 符節令 - 諸署令千石已上者。 - 中黃門令 - 門下錄事 - 尚書都令史 - 主書令史 - 殿中侍御史 - 中謁者僕射 - 中黃門冗從僕射:以前上階
宮門僕射 - 侯、伯國大農 - 司空、皇子長兼行參軍 - 二大、二公長兼行參軍皇子上、中、下將軍 - 皇子中大夫 - 二率丞 - 四品正從將軍列曹行參軍 - 王、公國常侍 - 厲武將軍 - 厲鋒將軍 - 虎牙將軍 - 虎奮將軍 - 五品正從將軍主簿、列曹行參軍 - 司州文學 - 從第一品將軍、開府長兼行參軍 - 員外將軍:右從第八品
曠野將軍 - 橫野將軍 - 子、男國郎中令 - 太祝令 - 諸署令六百石已上者 - 中黃門 - 公主家令 - 皇子典書令 - 四門小學博士 - 律博士 - 校書郎 - 二大、二公參軍督護:檢校御史以前上階
四年九月詔曰:「五校昔統營位,次於列卿,奉車都尉禁侍美官,顯加通貴。世移時變,遂為冗職。既典名猶昔,宜有定員,并殿中二司馬亦須有常數。今五校可各二十人,奉車都尉二十人,騎都尉六十人,殿中司馬二百人,員外司馬三百人。」
二年正月,尚書令高肇奏,都水臺請依舊二使者,參軍事、謁者并錄事、令史亦隨事更立。詔曰:「使者置二,可如所奏。其下屬司,唯須充事耳,亦何勞多也。參軍、錄事並更置一,謁者加二,令史依舊。」肇又奏諸州諮議、記室、戶曹、刑獄、田曹、水曹、集曹、士曹參軍悉併省之。
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則以家與諡,官有世功,則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則表其所由生,氏則記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於或自所居,或以國號,或用官爵,或用事物,雖緣時不同,俱其義矣。魏氏本居朔壤,地遠俗殊,賜姓命氏,其事不一,亦如長勺、尾氏、終葵之屬也。初,安帝統國,諸部有九十九姓。至獻帝時,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攝領之,乃分其氏。自後兼并他國,各有本部,部中別族,為內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興衰存滅,間有之矣,今舉其可知者。
丘穆陵氏,後改為穆氏。步六孤氏,後改為陸氏。賀賴氏,後改為賀氏。獨孤氏,後改為劉氏。賀樓氏,後改為樓氏。勿忸
太和十九年,詔曰:「代人諸冑,先無姓族,雖功賢之胤,混然未分。故官達者位極公卿,其功衰之親,仍居猥任。比欲制定姓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隨時漸銓。其穆、陸、賀、劉、樓、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自此以外,應班士流者,尋續別敕。原出朔土,舊為部落大人,而自皇始已來,有三世官在給事已上,及州刺史、鎮大將,及品登王公者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來,職官三世尚書已上,及品登王公而中間不降官緒,亦為姓。諸部落大人之後,而皇始已來官不及前列,而有三世為中散、監已上,外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為族。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來,三世有令已上,外為副將、子都、太守,品登侯已上者,亦為族。凡此姓族之支親,與其身有緦麻服已內,微有一二世官者,雖不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則各自計之,不蒙宗人之蔭也。雖緦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則入族官,無族官則不入姓族之例也。凡此定姓族者,皆具列由來,直擬姓族以呈聞,朕當決姓族之首末。其此諸狀,皆須問宗族,列疑明同,然後勾其舊籍,審其官宦,有實則奏,不得輕信其言,虛長僥偽。不實者,訴人皆加『傳旨問而詐不以實之』坐,選官依『職事答問不以實』之條。令司空公穆亮、領軍將軍元儼、中護軍廣陽王嘉、尚書陸琇等詳定北人姓,務令平均。隨所了者,三月一列簿帳,送門下以聞。」於是昇降區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