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有五京。上京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餘四京隨宜設官,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邊防官,南京、中京多財賦官。五京並置者,列陳之;特置者,分列于後。
東京宰相府。聖宗統和元年,詔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
東京內省司。地理志,東京大內不置宮嬪,唯以內省使、副、判官守之。
同知某京某使事。道宗大康三年見撻不也同知度支使事。
某京留守行某府尹事。聖宗統和元年見上京留守、行臨潢尹事吳王稍。
中京留守司。太宗大同元年命趙延壽為中京留守,治鎮州。聖宗統和十二年命室昉為中京留守,治大定府。
南京留守司。太宗天顯三年升東平郡為南京,治遼陽。十三年以幽州為南京,治析津。聖宗開泰元年改幽都府為析津府。
五京學職名總目:道宗清寧五年,詔設學養士,頒經及傳疏,置傅士、助教各一員。
南京學。亦曰南京太學,太宗置。聖宗統和十三年,賜水磑莊一區。
東京渤海承奉官。聖宗開泰八年耶律八哥奏,渤海承奉班宜設官以統之,因置。
東京軍巡院。地理志,東京有歸化營軍千餘人,籍河朔亡命於此,置軍巡院。
中京路按問使。耶律和尚,重熙二十四年為中京路按問使。
南京處置使司。聖宗開泰元年見秦王隆慶為燕京管內處置使。
南京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蕭討古,乾亨初為南京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雲州管內宣諭招撫使二員。統和四年見韓毗哥、邢抱朴為雲州管內宣諭招撫使。
知黃龍府事。興宗重熙十三年見知黃龍府事耶律甌里斯。
遼東、西,燕、秦、漢、唐已置郡縣,設官職矣。高麗、渤海因之。至遼,五京列峙,包括燕、代,悉為畿甸。二百餘年,城郭相望,田野益闢。冠以節度,承以觀察、防禦、團練等使,分以刺史、縣令,大略採用唐制。其間宗室、外戚、大臣之家築城賜額,謂之「頭下州軍」;唯節度使朝廷命之,後往往皆歸王府。不能州者謂之軍,不能縣者謂之城,不能城者謂之堡。其設官則未詳云。
某州錄事參軍。世宗天祿五年,詔州錄事參軍委政事省差注。
東京道三十七州:穆、賀、盧、鐵、崇、耀、嬪、遼西、康、宗、海北、巖、集、祺、遂、韓、銀、安遠、威、清、雍、湖、渤、郢、銅、涑、率賓、定理、鐵利、吉、麓、荊、勝、順化、連、肅、烏。
中京道十三州:恩、惠、榆、澤、北安、潭、松山、安德、黔、嚴、隰、遷、潤。
西京道八州:弘、德、寧邊、歸化、可汗、儒、武、東勝。
五京諸州屬縣,見地理志。縣有驛遞、馬牛、旗鼓、鄉正、廳隸、倉司等役。有破產不能給者,良民患之。馬人望設法,使民出錢免役,官自募人,倉司給使以公使充,人以為便。
平理庶獄,採摭民隱,漢、唐以來,賢主以為恤民之令典。官不常設,有詔,則選材望官為之。
分決諸道滯獄使。聖宗統和九年,命邢抱朴等五員,又命馬守瑛等三員,分決諸道滯獄。
遼國以畜牧、田漁為稼穡,財賦之官,初甚簡易。自涅里教耕織,而後鹽鐵諸利日以滋殖,既得燕、代,益富饒矣。
山西路都轉運使司。楊晢,興宗重熙二十年為山西轉運使。
傳曰:「雖楚有材,晉寔用之。」遼自太祖以來,攻掠五代、宋境,得其人,則就用之,東、北二鄙,以農以工,有事則從軍政。計之善者也。
同知某都點檢。道宗清寧九年見同知點檢司事耶律撻不也。
某軍都指揮使。聖宗統和二年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倬。
歸聖軍兵馬都指揮使司。聖宗統和五年,以宋降軍置七指揮署,左右廂,凡四十二員。七年,隸總管府。
某軍都團練使。趙思溫,太祖神冊二年為漢軍都團練使。
三皇、五帝寬柔之化,澤及漢、唐。好生惡殺,習與性成。雖五代極亂,習於戰鬥者才幾人耳。宋以文勝,然遼之邊防猶重於南面,直以其地大民眾故耳。卒之親仁善鄰,桴鼓不鳴幾二百年。此遼之所以為美也歟。易州飛狐招安使司。聖宗統和二十三年改安撫使司。易州飛狐兵馬司。道宗咸雍四年改易州安撫司。易州飛狐招撫司。西南面招安使司。耶律合住,景宗保寧初為西南面招安使。巡檢使司。耶律合住,景宗保寧中為巡檢使。五州都總管府。耶律速撒,穆宗應曆初為義、霸、祥、順、聖五州都總管。山後五州都管司。聖宗統和四年見蒲奴寧為山後五州都管。五州制置使司。聖宗開泰九年見霸、建、宜、泉、錦五州制置使。三州處置使司。韓德樞,太宗時為平、灤、營三州處置使。霸州處置使司。統和二十七年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