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列傳作第二十一
王傑名 王勇名 宇文虯名 宇文盛名弟丘 耿豪名 高琳名 李和名 伊婁穆名 楊紹名 王雅名 達奚寔名 劉雄名 侯植名
王傑名,金城地直城人也,本名文達。高祖號萬國,魏伏波將軍武、燕州刺史文。父巢,龍驤將軍武、榆中鎮將文。
傑少有壯志,每以功名自許。善騎射,有膂力。魏孝武初,起家子都督武。後從西遷,賜爵都昌縣子主。太祖主奇其才,擢授揚烈將軍武、羽林監营,尋加都督武。太祖主嘗謂諸將曰:「王文達名萬人敵名也,但恐勇決太過耳。」復潼關地,破沙苑地,爭河橋地,戰邙山地,皆以勇敢聞。親待日隆,賞賜加於倫名等。於是賜姓礼宇文氏名。除岐州刺史文,加撫軍將軍武、銀青光祿大夫文,進爵為公,邑八百戶。累遷大都督武、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侍中文、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
魏恭帝號元年,從于謹名圍江陵地。時柵內有人善用長矟,戰士营將登者,多為所斃。謹令傑射之,應弦而倒。登者乃得入,餘眾繼進,遂拔之。謹喜曰:「濟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孝閔帝號踐阼,進爵張掖郡公主,增邑一千戶,出為河州刺史文。朝廷以傑勳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保定三年[563],進位大將軍武。三年,詔傑與隨公楊忠名自漠北伐齊,至并州地而還。天和三年[568],除宜州刺史文,增邑通前三千六百戶。六年,從齊公主憲東禦齊將斛律明月,進位柱國武。建德初,除涇州地總管武。
傑少從軍旅,雖不習吏事,所歷州府,咸以忠恕為心,以是頗為百姓所慕。宣帝號即位,拜上柱國武。大象元年[579],薨葬,時年六十五。贈河鄯鄧延洮宕翼七州諸軍事文、河州刺史文,追封仕鄂國公主。諡曰威號。子孝僊名,大象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武。
王勇名,代武川地人也,本名胡仁。少雄健,有膽決,便弓馬,膂力過人。魏永安中,万俟醜奴名等寇亂關隴,勇占募隨軍营討之,以功授寧朔將軍武、奉車都尉武。又數從侯莫陳悅名、賀拔岳名征討,功每居多,拜別將武。
及太祖主為丞相文,引為帳內营直盪都督武,加後將軍武、太中大夫文,封包信縣子主,邑三百戶。大統初,增邑四百戶,進爵為侯。從擒竇泰名,復弘農地,戰沙苑地,氣蓋眾軍,所當必破。太祖主歎其勇敢,賞賜特隆。進爵為公,邑一千五百戶,拜鎮南將軍武,授帥都督武。從討趙青雀,平之,論功居最,除衛大將軍武、殷州刺史文,加通直散騎常侍文,兼太子主武衛武率。
邙山之戰事,勇率敢死之士三百人,並執短兵,大呼直進,出入衝擊,殺傷甚多,敵人無敢當者。是役也,大軍不利,唯勇及王文達名、耿令貴三人力戰,皆有殊功。太祖主於是賞帛二千疋,令自分之。軍還,皆拜上州刺史文。以雍州地、岐州地、北雍州地擬授仕勇等,然州頗有優劣,又令探籌取之。勇遂得雍州地,文達得岐州地,令貴得北雍州地。仍賜勇名為勇,令貴名豪,文達名傑名,以彰其功。
十三年,授大都督武,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十五年,進侍中文、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魏恭帝號元年,從柱國武趙貴名征茹茹,破之。勇追擊,獲雜畜數千頭。進爵新陽郡公主,增邑通前二千戶,仍賜姓礼庫汗氏。六官文建,拜稍伯中大夫文。又論討茹茹功,別封永固縣伯主,邑五百戶。時有別封者,例聽回授次子,勇獨請封兄子元名興,時人義之。尋進位大將軍武。世宗主初,岷山地羌豪鞏廉俱和叛,勇帥師討平之。
勇性雄猛,為當時驍將。然矜功伐善,好揚人之惡,時論亦以此鄙之。柱國武侯莫陳崇名,勳高望重,與諸將同謁晉公主護,聞勇數論人之短,乃於眾中折辱之。勇遂慚恚,因疽發背而卒。子昌嗣,官至大將軍武。
宇文虯名字樂仁,代武川地人也。性驍悍,有膽略。少從軍征討,累有戰功。魏永安中,除征虜將軍武、中散大夫文,加都督武。魏孝武初,從獨孤信名在荊州地,破梁人於下溠,遂平歐陽、酇城。虯俘獲甚多。又攻南陽地、廣平二城,擒郡守武一人。以功加安西將軍武、銀青光祿大夫文、員外、直閤將軍武、閤內都督武,封南安縣侯主,邑九百戶。及孝武西遷事,以獨孤信名為行臺衙,信引虯為帳內营都督武。破田八能及擒東魏政荊州刺史文辛纂名,虯功居多。尋隨信奔梁。
大統三年[537],歸闕。朝廷論前後功,增邑四百戶,進爵為公。擒竇泰名,復弘農地,及沙苑地、河橋之戰事,皆有功。增邑八百戶,進車騎將軍武、左光祿大夫文。七年,除漢陽郡守文,又從獨孤信名討梁仚定,破之。十一年,出為南秦州刺史文,加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進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追論斬辛纂名功,增邑一千戶。十七年,與大將軍武王雄名征上津、魏興等,並平之。又於白馬與武陵王主蕭紀將楊乾運名戰,破之。虯每經行陣,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戰無不克。尋而魏興復叛,虯又與王雄名討平之。俄除金州刺史文,進位大將軍武。後以疾卒。
宇文盛名字保興,代人也。曾祖亲伊與敦、祖長壽名、父文孤,並為沃野鎮地軍主。
盛志力驍雄。初為太祖主帳內营,從破侯莫陳悅名,授威烈將軍武,封漁陽縣子主,邑三百戶。大統三年[537],兼都督武。從擒竇泰名,復弘農地,破沙苑地,授都督武、平遠將軍武、步兵校尉武,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除馮翊郡守文,加帥都督武、西安州地大中正文、通直散騎常侍文、撫軍將軍武,增邑三百戶。累遷大都督武、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鹽州刺史文。及楚公主趙貴名謀為亂,盛密赴京告之。貴誅,授大將軍武,進爵忠城郡公主,除涇州地都督武,賜甲一領、奴婢二百口、馬五百疋,牛羊及莊田、什物等稱是。仍從賀蘭祥名平洮陽地洪和二城,別封一子甘棠縣公主。轉延州地總管武,進位柱國武。
天和五年[570],入為大宗伯主。六年,與柱國武王傑名從齊公主憲東討。時汾州地被圍日久,憲遣盛運粟以給之。仍赴姚襄城地,受憲節名度。齊將段孝先率兵大至,盛力戰拒之。孝先退,乃築大寧城地而還。建德二年[573],授少師文。五年,從高祖號東伐,率步騎一萬,守汾水關地。宣帝號即位,拜上柱國武,增邑通前四千六百戶。大象中,薨葬。子述嗣。大象末,上柱國武、濮陽公主。
盛弟丘。丘字胡奴,起家襄威將軍武、奉朝請文、都督武,賜爵臨邑縣子主。稍遷輔國將軍武、大都督武。預告趙貴名謀,拜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進爵安義縣侯主,邑一千戶。加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進爵為公,除咸陽地郡守武。遷汾州刺史文。入為左宮伯武,進位大將軍武。出為延綏地丹三州三防諸軍事武、延州刺史文。轉涼甘瓜三州諸軍事文、涼州刺史文,加柱國大將軍武。建德元年[572]薨葬,時年六十。贈柱國武、宜鄜等州刺史文。子隴嗣。
耿豪名,鉅鹿地人也。本名令貴。其先避劉、石之亂,居遼東地,因仕於燕。曾祖亲超,率眾歸魏,遂家於神武川。
豪少麄獷,有武藝,好以氣淩人。賀拔岳名西征,引為帳內营。岳被害,歸太祖主,以武勇見知。豪亦自謂所事得主。從討侯莫陳悅名及迎魏孝武,錄前後功,封平原縣子主,邑三百戶,除寧朔將軍武、奉車都尉武。遷征虜將軍武,加通直散騎常侍文,進爵為侯,增邑七百戶。從擒竇泰名,復弘農地,豪先鋒营陷陣,加前將軍武、中散大夫文。沙苑地之戰,豪殺傷甚多,血染甲裳盡赤。太祖主見之,歎曰:「令貴武猛,所向無前,觀其甲裳,足以為驗,不須更論級數也。」於是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除鎮北將軍武、金紫光祿大夫文、南郢州刺史文。
九年,從太祖主戰於邙山地,豪謂所部曰:「大丈夫亲見賊,須右手拔刀,左手把矟,直刺直斫,慎莫皺眉畏死。」遂大呼獨入,敵人鋒刃亂下,當時咸謂豪歿。俄然奮刀而還。戰數合,當豪前者,死傷相繼。又謂左右曰:「吾豈樂殺人,但壯士除賊,不得不爾。若不能殺賊,又不為人所傷,何異逐坐人也。」太祖主嘉之,拜北雍州刺史文。十三年,論前後戰功,進授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戶。十五年,賜姓礼和稽氏,進位侍中文、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
豪性凶悍,言多不遜。太祖主惜其驍勇,每優容之。豪亦自謂意氣冠群,終無所屈。李穆名、蔡祐名初與豪同時開府衙,後並居豪之右。豪意不平,謂太祖主曰:「外聞物議,謂豪勝李穆名、蔡祐名。」太祖主曰:「何以言之?」豪曰:「世言李穆名、蔡祐名,丞相文臂膊;耿豪名、王勇名,丞相文咽項。以咽項在上,故為勝也。」豪之麄猛,皆此類。十六年,卒,時年四十五。太祖主痛惜之,贈以本官,加朔州刺史文。子雄名嗣,位至大將軍武。
高琳名字季珉,其先高句麗政人也。六世祖亲欽,為質於慕容廆名,遂仕於燕。五世祖亲宗,率眾歸魏,拜第一領民酋長,賜姓礼羽真氏。祖明、父遷仕魏,咸亦顯達名。琳母嘗祓禊礼泗濱,遇見一石,光彩朗潤,遂持以歸。是夜夢見一人,衣冠有若仙者,謂其母曰:「夫人向所將來之石,是浮磬之精。若能寶持,必生令子。」其母驚寤,便舉身流汗,俄而有娠。及生,因名琳字季珉焉。
魏正光初,起家衛府军都督武。從元天穆討邢杲,破梁將陳慶之名,以功轉統軍。又從爾朱天光名破万俟醜奴名,論功為最,除寧朔將軍武、奉車都尉武。後隨天光名敗於韓陵山地,琳因留洛陽地。
魏孝武西遷事,從入關。至溱水地,為齊神武所追,拒戰有功,封鉅野縣子主,邑三百戶。大統初,進爵為侯,增邑四百戶,轉龍驤將軍武。頃之,授直閣將軍武,遷平西將軍武,加通直散騎常侍文。三年,從太祖主破齊神武於沙苑地,轉安西將軍武,進爵為公,增邑八百戶。累遷衛將軍武、銀青光祿大夫文、右光祿大夫文。四年,從擒莫多婁貸文名。仍戰河橋地,琳先驅奮擊,勇冠諸軍。太祖主嘉之,謂之曰:「公即我之韓、白也。」拜太子左庶子文。尋以本官鎮玉壁。復從太祖主戰邙山地,除正平郡守文,加大都督武,增邑三百戶。齊將東方老名來寇,琳率眾禦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短兵接,琳擊之,老中數瘡而退,謂其左右曰:「吾經陣多矣,未見如此健兒武。」後乃密使文人勸琳東歸,琳斬其使以聞。進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散騎常侍文。除鄜州刺史文,加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侍中文。
孝閔帝號踐阼,進爵犍為郡公主,邑一千戶。武成初,從賀蘭祥名征吐谷渾政,以勳別封一子許昌縣公主,邑一千戶,除延州刺史文。又從柱國武豆盧寧名討稽胡政郝阿保、劉桑德等,破之。二年,文州地氐酋反,詔琳率兵討平之。師還,帝宴群公卿士,仍命賦詩言志词。琳詩末章云:「寄言竇車騎,為謝霍將軍武,何以報天子?沙漠靜妖氛。」帝大悅曰:「獯獫陸梁,未時款塞,卿言有驗,國之福也。」
保定初,授梁州地總管武、十州諸軍事文。天和二年[567],徙丹州刺史文。三年,遷江陵地副總管文。時陳將吳明徹來寇,總管武田弘名與梁主蕭巋名出保紀南城地,唯琳與梁僕射文王操名固守江陵地三城以抗之。晝夜拒戰,凡經十旬,明徹退去。巋表言其狀,帝乃優詔追琳入朝,親加勞問。進授大將軍武,仍副衛公主直鎮襄州地。六年,進位柱國武。建德元年[572],薨葬,時年七十六。贈本官,加冀定齊滄州地五州諸軍事文、冀州刺史文,諡曰襄號。
子儒名,少以父勳賜爵許昌縣公主,拜左侍上士文。後襲爵仕犍為郡公主,位至儀同大將軍武。
李和名本名慶和名,其先隴西地狄道地人也。後徙居朔方地。父僧養,以累世雄名豪,善於統御,為夏州地酋長。
和少敢勇,有識度,狀貌魁偉,為州里所推。賀拔岳名作鎮關中地,乃引和為帳內营都督武。以破諸賊功,稍遷征北將軍武、金紫光祿大夫文,賜爵思陽公。尋除漢陽郡守文。治存寬簡,百姓稱之。
至大統初,加車騎將軍武、左光祿大夫文、都督武,累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散騎常侍文、侍中文、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夏州刺史文,賜姓礼宇文氏名。太祖主嘗謂諸將曰:「宇文慶和名,智略明贍,立身恭謹,累經委任,每稱吾意。」遂賜名意焉。改封永豐縣公主,邑一千戶。保定二年[562],除司憲中大夫文,進爵義城郡公主。尋又改封德廣郡公主,出為洛州刺史文。和前在夏州地,頗留遺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法。和至州,以仁恕訓物,獄訟法為之簡靜。天和三年[568],進位大將軍武,拜延綏地丹三州武安地伏夷安地民三防諸軍事武、延州刺史文。六年,進柱國大將軍武。建德元年[572],改授延綏地銀三州地文安伏夷安地民周昌梁和五防諸軍事武。以罪免。尋復柱國武。
隋開皇元年[581],遷上柱國武。和立身剛簡,老而逾勵,諸子趨事,若奉嚴君。以意是太祖主賜名,市朝已革,慶和名則父之所命,義不可違。至是,遂以和為名。二年,薨葬,贈本官,加司徒文公、徐兗邳沂海泗六州刺史文。諡曰肅號。子徹嗣。
伊婁穆名字奴干,代人也。父靈,善騎射,為太祖主所知。太祖主嘗謂之曰:「昔伊尹保衡名於殷,致主堯舜。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緒。」於是賜名尹焉。歷金紫光祿大夫文、衛將軍武、隆州刺史文,賜爵盧奴縣公主。
穆弱冠為太祖主內親信,以機辯見知,授奉朝請文,常侍文左右。邙山之役事,力戰有功,拜子都督武、丞相府參軍武事,轉外兵參軍武。累遷帥都督武、平東將軍武、中散大夫文,歷中書舍人文、尚書駕部郎文中、撫軍將軍武、大都督武、通直散騎常侍文。嘗入白事,太祖主望見悅之,字之曰:「奴干作儀同面見我矣。」於是拜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賜封安陽縣伯主,邑五百戶。轉大丞相文府掾文,遷從事中郎文,除給事黃門侍郎文。
魏廢帝號二年,穆使於蜀。屬伍城地郡人趙雄傑與梓潼郡地人王令公主、鄧朏等搆逆,眾三萬餘人,阻涪水地立柵,進逼潼州地。穆遂與刺史文叱羅協名率兵破之。增邑五百戶。
孝閔帝號踐阼,拜兵部衙中大夫文,治御正,進爵為侯,增邑五百戶。尋進位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保定初,授軍司馬武,進爵為公。四年,除金州地總管武、八州諸軍事文、金州刺史文。天和二年[567],增邑二千一百戶。又為民部衙中大夫文。
衛公主直出鎮襄州地,以穆為長史文。郢州地城民王道{口乚月}反,襲據州城。直遣穆率百餘騎馳往援之。穆至城下,頻破{口乚月}眾。會大將軍武高琳名率眾軍繼進,{口乚月}等乃降。唐州地山蠻恃險逆命,穆率軍討之。蠻酋等保據石窟地一十四處,穆分軍進討,旬有四日,並破之,虜獲六千五百人。六年,進位大將軍武。建德初。授荊州地,復以穆為總管府長史文。穆頻貳戚藩名,甚得匡贊名之譽。
入為小司馬武。從柱國武李穆名平軹關地等城,賞布帛三百疋、粟三百石、田三十頃。五年,從皇太子主討吐谷渾政。還,穆殿,為渾人圍。會劉雄名救至,乃得解。後以疾卒。
楊紹名字子安,弘農地華陰地人也。祖興名,魏新平郡守文。父國,中散大夫文。
紹少慷慨有志略,屢從征伐军,力戰有功。魏永安中,授廣武將軍武、屯騎校尉武、直盪別將武。普泰初,封平鄉男主,邑一百戶,加征西將軍武,金紫光祿大夫文。
魏孝武初,遷衛將軍武、右光祿大夫文,進爵冠軍縣伯主,邑百戶。大統元年[535],進爵為公,增邑六百戶。累遷車騎將軍武、通直散騎常侍文、驍衛將軍武、左光祿大夫文。四年,出為鄜城郡守文。紹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稽胡政恃眾與險,屢為抄竊。紹率郡兵從侯莫陳崇名討之,疋馬先登名,破之於默泉名之上。加帥都督武、驃騎、常侍文、朔州地大中正文。十三年,錄前後功,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戶,除燕州刺史文。累遷大都督武、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
復從大將軍武達奚武名征漢中地。時梁宜豐侯蕭循固守梁州地。紹以為懸軍敵境,圍守堅城,曠日持久,糧饟不繼,城中若致死於我,懼不能歸,請為計以誘之。乃頻至城下挑戰,設伏待之。循初不肯出。紹又遣人罵辱之,循怒,果出兵,紹率眾偽退。城降。以功授輔國將軍武、中散大夫文,聽回授一子。
又從柱國武、燕國公主于謹名圍江陵地。紹鬥於枇杷然門,流矢中股而力戰不衰。事平,賞奴婢一百口,進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除衡州刺史文,賜姓礼叱利氏。孝閔帝號踐阼,進位大將軍武。保定二年[562],卒,贈成文等八州刺史文。諡曰信號。子雄名嗣,大象末,上柱國武、邽國公主。
王雅名字度容,闡熙新囶人也。少而沈毅名,木訥名寡言,有膽勇,善騎射。太祖主聞其名,召入軍,累有戰功。除都督武,賜爵居庸縣子主。
東魏政將竇泰名入寇,雅從太祖主擒之於潼關地。沙苑地之戰,雅謂所部曰:「彼軍殆有百萬,今我不滿萬人,以常理論之,實難與敵。但相公神武命世,股肱王室,以順討逆,豈計眾寡。丈夫亲若不以此時破賊,何用生為!」乃擐甲步戰,所向披靡,太祖主壯之。又從戰邙山地。時大軍不利,為敵所乘,諸將皆引退,雅獨迴騎拒之。敵人見其無繼,步騎競進。雅左右奮擊,頻斬九級,敵眾稍卻,雅乃還軍。太祖主歎曰:「王雅名舉身悉是膽也。」錄前後功,進爵為伯,除帥都督武、鄜城郡守文。政尚簡易,吏人安之。遷大都督武、延州刺史文,轉夏州刺史文,加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進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
世宗主初,除汾州刺史文。勵精為治,人庶悅而附之,自遠至者七百餘家。保定初,復為夏州刺史文,卒于州。
子世積名嗣。少倜儻有文武幹略。大象末,上大將軍武、宜陽郡公主。
達奚寔名字什伏代,河南洛陽地人也。高祖號涼州地,魏征西將軍武、山陽公主。父顯相,武衛將軍武。
寔少修立,有幹局。起家給事中文,加冠軍將軍武。魏孝武初,授都督武,鎮弘農地。後從西遷,封臨汾縣伯主,邑六百戶。遷大行臺郎中文,仍與行臺郎文神鎮潼關地。及潼關地失守,即與大都督武陽山地武戰於關,東魏政人甚憚之。從太祖主擒竇泰名,復弘農地,破沙苑地,皆力戰有功,增邑三百戶,加車騎將軍武、左光祿大夫文。十三年,又授大行臺郎中文、相府掾文,轉從事中郎文。寔性嚴重,太祖主深器之。累遷大都督武、持節、通直散騎常侍文。魏廢帝號二年,除中外府司馬文。
大軍伐蜀,以寔行南岐州地事,兼都軍武糧。先是,山氐生獷,不供賦役,歷世羈縻词,莫能制御。寔導之以政,氐人感悅,並從賦稅。於是大軍糧餼,咸取給焉。尋徵還,仍為司馬。六官文建,拜蕃部中大夫文,加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進爵平陽縣公主。武成二年[560],授御正中大夫文,治民部衙,兼晉公主護司馬。
保定元年[561],出為文州刺史文,卒於州,時年四十九。贈文康二州刺史文。諡曰恭號。子豐嗣。
劉雄名字猛雀,臨洮名子城人也。少機辯,慷慨有大志。大統中,起家為太祖主親信。尋授統軍、宣威將軍武、給事中文,除子城令,加都督武、輔國將軍武、中散大夫文,兼中書舍人文,賜姓礼宇文氏名。孝閔帝號踐阼,加大都督武,歷司市下大夫文,齊右下大夫文,治小駕礼部,進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保定四年[564],治中外府屬,從征洛陽地。
天和二年[567],遷駕部衙中大夫文,四年,兼齊公主憲府掾文,從憲名出宜陽地,築安義地等城。五年,齊相斛律明月率眾築通關城以援宜陽地。先是,國家與齊通好,約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擾。至是,憲以齊人失信,令雄使於明月,責其背約。雄辭義辯名直,齊人憚焉。使還,兼中外府掾文。尋加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封周昌縣伯主,邑六百戶。齊人又於姚襄名築伏龍地等五城,以處戍卒营。雄從齊公主憲攻之,五城皆拔。憲復遣雄與柱國武宇文盛名於齊長城处已西,連營防禦。齊將段孝先等率眾圍盛。營外先有長塹,大將軍武韓歡與孝先交戰不利,雄身負排,率所部二十餘人,據塹力戰,孝先等乃止。軍還,遷軍司馬武,進爵為侯,邑一千四百戶。
建德初,授納言,轉軍正武,復為納言。二年,轉內史文中大夫文,除候正武。高祖號嘗從容謂雄曰:「古人云:『富貴不歸故鄉,猶衣錦夜遊。』今以卿為本州,何如?」雄稽首礼拜謝。於是詔以雄為河州刺史文。雄先已為本縣令文,復有此授,鄉里榮之。四年,從柱國武李穆名出軹關地,攻邵州地等城,拔之。以功獲賞。
五年,皇太子主西征吐谷渾政,雄自涼州地從滕王主逌率軍先入渾境,去伏侯城地二百餘里,逌遣雄先至城東舉火,與大軍相應。渾洮王率七百餘騎逆戰。雄時所部數百人先並分遣斥候武,在左右者二十許人。雄即率與交戰,斬首法七十餘級,雄亦亡其三騎。自是從逌連戰之,雄功居多,賞物甚厚。及軍還,伊婁穆名殿,為賊所圍。皇太子主命雄救之。雄率騎一千解穆圍。增邑三百戶,加上開府儀同三司文。
其年,大軍東討,雄從齊王主憲拔洪洞地,下永安。軍還,仍與憲迴援晉州地。未至,齊後主號已率大兵親自攻圍军,晉州地垂陷。憲遣雄先往察其軍勢。雄乃率步騎千人,鳴鼓角,遙報城中。尋而高祖號兵至,齊主遁走。從平并州地,拜上大將軍武,進爵趙郡公主,邑二千戶,舊封迴授一子。明年,從平鄴城地,進柱國武。其年,從齊王主憲總北討稽胡政。軍還,出鎮幽州地。
宣政元年[578]四月,突厥政寇幽州地,擁略居民。雄出戰,為突厥政所圍,臨陣戰歿。贈亳州總管文、七州諸軍事文、亳州刺史文。子昇名嗣。以雄死王事,大象末,授儀同大將軍武。
侯植名字仁幹,上谷地人也。燕散騎常侍文龕之八世孫。高祖號恕,魏北地郡守文。子孫因家于北地之三水,遂為州郡冠族。父欣,泰州刺史文、奉義縣公主。
植少倜儻,有大節,容貌奇偉,武藝絕倫。正光中,起家奉朝請文。尋而天下喪亂词,群盜蜂起,植乃散家財,率募勇敢討賊。以功拜統軍,遷清河郡守文。後從賀拔岳名討万俟醜奴名等,每有戰功,除義州刺史文。在州甚有政績,為夷夏所懷。
及齊神武逼洛陽地,植從魏孝武西遷事。大統元年[535],授驃騎將軍武、都督武,賜姓礼侯伏侯氏。從太祖主破沙苑地,戰河橋地,進大都督武,加左光祿大夫文。涼州刺史文宇文仲名和據州作逆,植從開府衙獨孤信名討擒之,拜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封肥城縣公主,邑一千戶。又賜姓礼賀屯。魏恭帝號元年,從于謹名平江地陵,進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賜奴婢一百口,別封一子汧源縣伯主。六官文建,拜司倉文下大夫文。孝閔帝號踐阼,進爵郡公主,增邑通前二千戶。
時帝幼沖,晉公主護執政,植從兄龍恩為護所親任。及護誅趙貴名,而諸宿將等多不自安。植謂龍恩曰:「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繫於數公。共為唇齒,尚憂不濟,況以纖介之間,自相夷滅!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體。兄既受人任使,安得知而不言。」龍恩竟不能用。植又乘間言於護曰:「君臣之分,情均父名子,理須同其休戚,期之始終。明公以骨肉之親,當社稷礼之寄,與存與亡,在於茲日。願公推誠王室,擬跡伊、周,使國有泰山地之安,家傳世祿之盛,則率土之濱,莫不幸甚。」護曰:「我蒙太祖主厚恩,且屬當猶子,誓將以身報國,賢兄應見此心。卿今有是言,豈謂吾有他志耶。」又聞其先與龍恩言,乃陰忌之。植懼不免禍,遂以憂卒。贈大將軍武、平揚光三州諸軍事文、平州刺史文,諡曰節號。子定嗣。
及護伏誅,龍恩與其弟大將軍武、武平公萬壽名並預其禍。高祖號治護事,知植忠於朝廷,乃特免其子孫。定後位至車騎大將軍武、儀同三司文。
史臣曰:王傑名、王勇名、宇文虯名之徒,咸以果毅文之姿,效節於擾攘之際,終能屠堅覆銳,立禦侮之功,裂膏壤,據勢位,固其宜也。仲尼稱「無求備於一人词」,信矣。夫文士懷溫恭之名操,其弊也懦弱;武夫稟剛烈名之質,其失也敢悍。故有使酒不遜之禍,拔劍爭功之尤。大則莫全其生,小則僅而獲免。耿豪名、王勇名,不其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