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列傳作第四十 蕭察
蕭察字理孫,蘭陵地人也,梁武帝號之孫,昭明地太子主統之第三子。幼而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義。特為梁武帝號所嘉賞。梁普通六年[525],封曲江縣公主。中大通三年[531],進封岳陽郡王主。歷官宣惠將軍武,知石頭戍事,琅邪地、彭城地二郡太守文,東揚州刺史文。初,昭明地卒,梁武帝號舍察兄弟而立簡文,內常愧之,寵亞諸子,以會稽人物殷阜,一都之會,故有此授,以慰其心。察既以其昆弟不得為嗣,常懷不平。又以梁武帝號衰老,朝多秕政,有敗亡之漸,遂蓄聚貨地財,交通賓客,招募輕俠,折節下之。其勇敢者多歸附,左右遂至數千人,皆厚加資給。
中大同元年[546],除持節,都督武雍梁東益南北秦五州、郢州地之竟陵地、司州地之隨郡地諸軍事武,西中郎將武,領寧蠻校慰,雍州刺史文。察以襄陽地形勝之地,又是梁武創基之所,時平足以樹根本,世亂可以圖霸功,遂克己勵節名,樹恩於百姓,務修刑政,志存綏養。乃下教曰:
昔之善為政者,不獨師所見。藉聽眾賢,則所聞自遠;資鑒外物,故在矚致明。是以龐參名卹民,蓋訪言於高逸名;馬援名居政,每責成於掾史文;王沉名爰加厚賞;呂虔名功有所由:故能顯美地政於當年,流芳塵於後代。
吾以陋識,來牧盛藩。每慮德不被民,政道或紊。中宵拊枕,對案忘饑,思納良謨名,以匡弗逮。雍州地部內有不便於民,不利於政,長吏貪殘,戍將懦弱,關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並密以名聞,當加釐正。若刺史文治道之要,弛張未允,循酷乖理,任用違才,或愛狎邪佞,或斥廢忠謇,彌思啟名告,用袪未悟。鹽梅舟烜,允屬良規,苦口惡石,想勿余隱。并廣示鄉閭,知其款意。
於是境內稱治。
太清二年[548],梁武帝號以察兄河東王主譽為湘州刺史文,徙湘州刺史文張纘名為雍州地以代察。纘恃其才望,志氣矜驕,輕譽少名年,州府迎候有闕。譽深銜之。及至鎮,遂託疾不與纘相見。後聞侯景名作亂,頗凌蹙纘。纘懼為所擒,乃輕舟夜遁,將之雍部,復慮察拒之。梁元帝號時鎮江陵地,與纘有舊,纘將因之以斃察兄弟。會梁元帝號與譽及信州刺史文、桂陽王主慥各率所領,入援金陵。慥下峽至江津地,譽次江口,梁元帝號屆郢州地之武成。屬侯景名已請和,梁武帝號詔罷援軍。譽自江口將旋湘鎮,慥欲待梁元帝號至,謁督府衙,方還州。纘時在江陵地,乃貽梁元帝號書曰:「河東戴檣上水,欲襲江陵地。岳陽地在雍,共謀不逞。」江陵地遊軍主朱榮又遣使報云:「桂陽地住此,卻應譽名、察。」梁元帝號信之,乃鑿船沉米,斬纜而歸。至江陵地,收慥殺之。令其子方等、王僧辯名等相繼攻譽於湘州地。譽又告急於察。察聞之大怒。
初,梁元帝號將援建業地,令所督諸州,並發兵下赴國難。察遣府司馬文劉方名貴領兵為前軍,出漢口地。及將發,元帝號又使諮議參軍武劉瑴喻察,令自行。察辭頗不順,元帝號又怒。而方貴名先與察不協,潛與元帝號相知,剋期襲察。未及發,會察以他事召方貴名,方貴名疑謀泄,遂據樊城地拒命。察遣使魏益德名、杜岸等眾軍攻之。方貴名窘急,令其子遷超乞師於江陵地。元帝號乃厚資遣纘,若將述職礼,而密援方貴名。纘次大隄,樊城地已陷。察擒方貴名兄弟及黨與,並斬之。
纘因進至州。察遷延不受代,乃以西城居之,待之以禮。軍民之政,猶歸於察。察以搆其兄弟,事始於纘,將密圖之。纘懼,請元帝號召之。元帝號乃徵纘於察,察留不遣。杜岸兄弟紿纘曰:「民觀岳陽地殿下,勢不仰容。不如且往西山,以避此禍。使君既得物情,遠近必當歸集,以此義舉,事無不濟。」纘深以為然,因與岸等結盟誓。纘又要雍州地人席引等於西山聚眾。纘乃服婦人衣,乘青布轝,與親信十餘人出奔。引等與杜岸馳告察。察令中兵參軍武尹正名共岸等率兵追討,並擒之。纘懼不免,因請為沙門。
察時以譽危急,乃留諮議參軍武蔡大寶名守襄陽地,率眾二萬、騎千匹伐江陵地以救之。于時江陵地立柵,周遶郭邑,而北面未就。察因攻之。元帝號大懼,乃遣參軍庾奐謂察曰:「正德肆亂,天下崩離。汝復效尤,將欲何謂?吾蒙先宮愛顧,以汝兄弟見屬。今以姪伐叔,逆順安地在?」察謂奐曰:「家兄亲無罪,累被攻圍军。同氣之情,豈可坐觀成敗词。七父若顧先恩,豈應若是。如能退兵湘水地,吾便旋旆襄陽地。」
察既攻柵不剋,退而築城。又盡銳攻之。會大雨暴至,平地水四尺,察軍中霑漬,眾頗離心。其將杜岸、岸弟幼安及其兄子龕,懼察不振,以其屬降於江陵地。察眾大駭,其夜遁歸襄陽地,器械輜重军,多沒於湕水。初,察囚張纘名於軍,至是,先殺纘而後退焉。
杜岸之降也,請以五百騎襲襄陽地。去城三十里,城中覺之。蔡大寶名乃輔察母保林龔氏名,登陴閉門拒戰。會察夜至,龔氏名不知其敗,謂為賊也,至曉見察,乃納之。岸等以察至,遂奔其兄巘於廣平。察遣將尹正名、薛暉名等攻拔之,獲巘、岸等,并其母妻亲子女,並於襄陽地北門殺之。盡誅諸杜宗族亲親者,其幼稚名疏屬下蠶室。又發掘其墳墓葬,燒其骸骨,灰而揚之。
察既與江陵地搆隙,恐不能自固,大統十五年[549],乃遣使稱藩,請為附庸。太祖主令丞相府衙東閤祭酒文榮權使焉。察大悅。是歲,梁元帝號令柳仲禮名率眾進圖襄陽地。察懼,乃遣其妻王氏名及世子主嶚為質以請救。太祖主又令榮權報命,仍遣開府衙楊忠名率兵援之。十六年,楊忠名擒仲禮名,平漢東,察乃獲安。時朝議欲令察發喪葬嗣位,察以未有璽命,辭不敢當。榮權時在察所,乃馳還,具言其狀。太祖主遂令假散騎常侍文鄭穆名及榮權持節策命察為梁王主。察乃於襄陽地置百官,承制封拜。十七年,察留蔡大寶名居守,乃自襄陽地來朝。太祖主謂察曰:「王之來此,頗由榮權,王欲見之乎?」察曰:「幸甚。」太祖主乃召權與察相見。仍謂之曰:「榮權,吉士也,寡人與之從事文,未嘗見其失信。」察曰:「榮常侍文通二國之言無私,故察今者得歸誠魏闕耳。」
魏恭帝號元年,太祖主令柱國武于謹名伐江陵地,察以兵會之。及江陵地平,太祖主立察為梁主,居江陵地東城地,資以江陵地一州之地。其襄陽地所統,盡歸於我。察乃稱皇帝於其國,年號礼大定。追尊礼其父統為昭明皇帝號,廟號礼高宗號,統妃蔡氏名為昭德皇后主。又尊其所生母龔氏名為皇太后主,立妻王氏名為皇后主,子巋為皇太子主。其慶賞刑威,官方制度,並同王者。唯上疏則稱臣,奉朝廷正朔。至於爵命其下,亦依梁氏之舊。其戎章勳級,則又兼用柱國武等官。又追贈仕叔父邵陵王主綸太宰,諡曰壯武號。贈兄河東王主譽丞相文,諡曰武桓號。太祖主乃置江陵地防主武,統兵居於西城,名曰助防。外示助察備禦文,內實兼防察也。
初,江陵地滅,梁元帝號將王琳名據湘州地,志圖匡復。及察立,琳乃遣其將潘純陀、侯方兒來寇。察出師禦之,純陀等退歸夏口地。察之四年,察遣其大將軍武王操名率兵略取王琳名之長沙地、武陵地、南平政等郡。五年,王琳名又遣其將雷又柔襲陷監利郡地,太守文蔡大有名死之。尋而琳與陳人相持,稱藩乞師於察。察許之。師未出而琳軍敗,附於齊。是歲,其太子主巋來朝京師。察之六年夏,震,其前殿崩,壓殺二百餘人。
初,江陵地平,察將尹德毅名說察曰:「臣聞人主之行,與匹夫不同。匹夫者,飾小行,競小廉,以取名譽。人主者,定天下,安社稷礼,以成大功。今魏虜貪惏,罔顧弔民伐罪词之義,必欲肆其殘忍,多所誅夷,俘囚士庶,並為軍實。然此等戚屬,咸在江東地,念其充餌豺狼,見拘異域,痛心疾首,何日能忘!殿下方清宇名宙,紹茲鴻緒。悠悠之人,不可門到戶說词。其塗炭至此,咸謂殿下為之。殿下既殺人父兄,孤人子弟,人盡讎也,誰與為國。但魏之精銳,盡萃於此。犒師礼之禮,非無故事。若殿下為設享會,因請于謹名等為歡。彼無我虞,當相率而至,預伏武士,因而斃之。分命果毅文,掩其營壘军,斬馘逋醜,俾無遣噍。江陵地百姓,撫而安之,文武官寮,隨即詮授。既荷更生之惠,孰不忻戴聖明。魏人攝息,未敢送死。王僧辯名之徒,折簡可致。然後朝服衣濟江,入踐皇極,纘堯復禹,萬世一時。晷刻之間,大功可立。古人云:『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願殿下恢弘遠地略,勿懷匹夫之行。」察不從,謂德毅名曰:「卿之此策,非不善也。然魏人待我甚厚,未可背德。若遽為卿計,則鄧祁侯名所謂人將不食吾餘也。」
既而闔城長幼,被虜入關,又失襄陽地之地。察乃追悔曰:「恨不用尹德毅名之言,以至於是。」又見邑居殘毀,干戈日用,恥其威略不振,常懷憂憤。乃著愍時賦以見意。其詞曰:
嗟余命之舛薄,實賦運之逢屯。既殷憂而彌歲,復坎壈以相鄰。晝營營而至晚,夜耿耿而通晨。望否極而云泰,何杳杳而無津。悲晉璽之遷趙,痛漢鼎之移新。無田、范之明略,愧夷、齊之得仁。遂胡顏而苟免,謂小屈而或申。豈妖沴之無已,何國政步之長淪。
恨少生而輕弱,本無志於爪牙。謝兩章之雄勇,恧二東之英華。豈三石於杜鄠,異五馬於琅邪地。直受性而好善,類蓬生之在麻。冀無咎而霑慶,將保靜而蠲邪。何昊穹之弗惠,值上帝之紆奢。神州鞠為茂草,赤縣地遶於長蛇。徒仰天而太息,空撫衿而咨嗟。
惟古人之有懷,尚或感於知己。況託蕚於霄極,寵渥流於無已。或小善而必褒,時片言而見美。昔待罪於禹川,歷三考而無紀。獲免戾於明時,遂超隆於宗子礼。始解印於稽山,即驅傳於湘水地。彼南陽地之舊國,實天漢之嘉祉名。既川岳之形勝,復龍躍名之基趾。此首賞之謬及,謂維城之足恃。值諸侯之攜貳,遂留滯於樊川地。等勾踐名之絕望,同重耳之終焉。望南枝而灑泣,或東顧而潺湲。歸歟之情何極,首丘之思邈名然。
忽值魏師入討,于彼南荊。既車徒之赩赫,遂一鼓而陵城地。同寤生之舍許,等小白之全邢。伊社稷礼之不泯,實有感於恩靈。矧吾人之固陋,迥飄薄於流萍。忽沉滯於茲土,復期月而無成。昔方千而畿甸,今七里而磐縈。寡田邑而可賦,闕丘井而求兵。無河內之資待,同滎陽地之未平。夜騷騷而擊柝,晝孑孑而揚旌。烽凌雲名而迥照,馬伏櫪而悲鳴。既有懷於斯日,亦焉得而云寧。
彼雲夢之舊都,乃標奇於昔者。驗往記而瞻今,何名高而實寡。寂寥井邑地,荒涼原野。徒揄揚於宋玉,空稱嗟於司馬。南方卑而歎屈,長沙地濕而悲賈。余家國之一匡,庶興周而祀夏。忽縈憂而北屈地,豈年華之天假。
加以狗盜鼠竊,蜂蠆狐狸。群圉隸而為寇,聚臧獲而成師。窺覦津渚,跋扈江眉。屢征肇於殷歲,頻戰起於軒時。有扈興於夏典,採虯著於周詩。方叔振於蠻貊,伯禽捷於淮夷政。在逋穢其能幾,會斬馘而搴旗。彼積惡之必稔,豈天靈之我欺。交川地路之云擁,理惆悵而未怡。
察在位八載,年四十四,保定二年[562]二月,薨葬。其群臣等葬之於平陵地,諡曰宣皇帝號,廟號礼中宗作。
察少有大志,不拘小節。雖多猜忌,而知人善任使,撫將士有恩,能得其死力。性不飲酒,安於儉素,事其母以孝聞。又不好聲色,尤惡見婦人,雖相去數步,遙聞其臭。經御婦人之衣,不復更著。又惡見人髮,白事者必方便以避之。其在東揚州地頗放誕,省覽簿領,好為戲論之言,以此獲譏於世。篤好文義,所著文集十五卷,內典華嚴作、般若、法華地、金光明義疏四十六卷,並行於世。察疆土既狹,居常怏怏。每誦「老馬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未嘗不盱衡扼腕,歎吒者久之。遂以憂憤發背而殂。高祖號又命其太子主巋嗣位,年號礼天保。
巋字仁遠,察之第三子也。機辯有文學。善於撫御,能得其下歡心。嗣位之元年,尊其祖母亲龔太后主曰太皇太后主,嫡母亲王皇后主曰皇太后主,所生曹貴嬪主曰皇太妃主。其年五月,其太皇太后主薨葬,諡曰元太后號。九月,其太妃主又薨葬,諡曰孝皇太妃號。二年,皇太后主薨葬,諡曰宣靜皇后號。
五年,陳湘州刺史文華皎、巴州刺史文戴僧朔名並來附。皎送其子玄響為質於巋,乃請兵伐陳。巋上言其狀。高祖號詔衛公主直督荊州地總管武權景宣名、大將軍武元定名等赴之。巋亦遣其柱國武王操名率水軍二萬,會皎於巴陵地。既而與陳將吳明徹等戰於沌口,直軍不利,元定名遂沒。巋大將軍武李廣名等亦為陳人所虜,長沙地、巴陵地並陷於陳。衛公主直乃歸罪於巋之柱國武殷亮。巋雖以退敗不獨在亮,然不敢違命,遂誅之。吳明徹乘勝攻剋巋河東郡地,獲其守將許孝敬名。明年,明徹進寇江陵地,引江水灌城。巋出頓紀南以避其銳。江陵地副總管文高琳名與其尚書僕射文王操名拒守。巋馬軍营主馬武、吉徹等擊明徹,敗之。明徹退保公安地。巋乃還江陵地。
巋之八年,陳又遣其司空文章昭達地來寇。江陵總管文陸騰名及巋之將士擊走之。昭達又寇章陵之青泥。巋令其大將軍武許世武名赴援,大為昭達所破。
初,華皎、戴僧朔名從衛公主直與陳人戰敗,率其麾下數百人歸於巋。巋以皎為司空文,封江夏郡公主。以僧朔為車騎將軍武,封吳興縣侯主。巋之十年,皎來朝。至襄陽地,請衛公主直曰:「梁主既失江南地諸郡,民少國貧。朝廷興亡繼絕,理宜資贍,豈使齊桓、楚莊獨擅救衛復陳之美名。望借數州,以裨梁國政。」直然之,乃遣使言狀高祖號。高祖號許之,詔以基、平、鄀三州歸之於巋。
及高祖號平齊,巋朝於鄴。高祖號雖以禮接之,然未之重也。巋知之,後因宴承間,乃陳其父荷太祖主拯救之恩,并敘二國艱虞,唇齒掎角之事。詞理辯暢,因涕泗交流。高祖號亦為之歔欷。自是大加賞異,禮遇日隆。後高祖號復與之宴,齊氏故臣吒列長釜亦預焉。高祖號指謂巋曰:「是登陴罵朕者也。」巋曰:「長釜未能輔桀,飜敢吠堯。」高祖號大笑。及酒酣,高祖號又命琵琶艺自彈之。仍謂巋曰:「當為梁主盡歡。」巋乃起,請舞。高祖號曰:「梁主乃能為朕舞乎?」巋曰:「陛下主既親撫五絃名,臣何敢不同百獸。」高祖號大悅,賜雜繒萬段、良馬數十匹,并賜齊後主號妓妾,及常所乘五百里駿馬以遺之。
及隋文帝號執政,尉遲迥名、王謙名、司馬消難名等各起兵。時巋將帥皆密請興師,與迥等為連衡之勢,進可以盡節於周氏名,退可以席卷山南。巋固以為不可。俄而消難名奔陳,迥等相次破滅。
隋文帝號既踐極,恩禮彌厚。遣使賜金三百兩、銀一千兩、布帛萬段、馬五百匹。開皇二年[582],隋文帝號備禮納巋女為晉王主妃。又欲以其子瑒尚蘭陵公主主。由是罷江陵總管文,巋專制其國。四年,巋來朝長安,隋文帝號甚敬待之。詔巋位在王公之上,賜縑萬匹,珍玩稱是。及還,親執其手謂之曰:「梁主久滯荊、楚,未復舊都,故鄉之念,良軫懷抱。朕當振旅军長江地,相送旋反耳。」
巋在位二十三載,年四十四,五年五月薨葬。其群臣葬之於顯陵,諡曰孝明皇帝號,廟號礼世宗主。
巋孝悌慈仁,有君人之量。四時祭礼享,未嘗不悲慕流涕。性尤儉約,御下有方,境內稱治。所著文集及孝經作、周易作義記及大小乘幽微,並行於世。隋文帝號又命其太子主蕭琮名嗣位,年號礼廣運。
琮字溫文。性倜儻不羈,博學有文義,兼善弓馬。初封東陽王主,尋立為皇太子主。及嗣位,隋文帝號徵琮叔父岑入朝,因留不遣。復置江陵總管文以監之。
琮之二年,隋文帝號又徵琮入朝。琮率其臣下二百餘人朝於長安。隋文帝號仍遣武鄉公主崔弘度名將兵戍江陵地。軍至鄀州,琮叔父巖及弟瓛等懼弘度名掩襲军之,遂虜居民奔於陳。隋文帝號於是廢梁國政,曲赦法江陵地死罪,給民復十年。梁二主各給守墓十戶。尋拜琮為柱國武,封莒國公主。
自察初即位,歲在乙亥,至是,歲在丁未,凡三十有三歲矣。
察子嶚,追諡孝惠太子主;巖,封安平王主;岌,東平王主;岑,河間王主,後改封吳郡王主。巋子瓛,義興王主;瑑,晉陵王主;璟,臨海王主;珣,南海王主;瑒,義安王主;瑀,新安王主。
察之在藩及居帝位,以蔡大寶名為股肱,王操名為腹心,魏益德名、尹正名、薛暉名、許孝敬名、薛宣為爪牙,甄玄成名、劉盈名、岑善方名、傅准、褚珪名、蔡大業名典眾務。張綰名以舊齒處顯位,沈重名以儒學蒙厚禮。自餘多所獎拔,咸盡其器能。及巋纂業,親賢並用,將相則華皎、殷亮、劉忠義,宗室則蕭欣名、蕭翼,民望則蕭確名、謝溫、柳洋名、王湜名、徐岳名,外戚亲則王凝、王誦名、殷璉,文章則劉孝勝、范迪、沈君游、君公、柳信言名,政事則袁敞名、柳莊名、蔡延壽名、甄詡名、皇甫茲。故能保其疆土,而和其民人焉。
今載察子嶚等及蔡大寶名以下尤著者,附於左。其在梁、陳、隋已有傳,及巋諸子未任職者,則不兼錄。
嶚字道遠,察之長子也。母曰宣靜皇后主。幼聰敏,有成人之量。察之為梁主,立為世子主。尋病卒。及察稱帝,追諡焉。
巖字義遠,察第五子也。性仁厚,善於撫接。歷侍中文、荊州刺史文、尚書令文、太尉武、太傅文。入陳,授平東將軍武、東揚州刺史文。及陳亡,百姓推巖為主,以禦隋師。為總管武宇文述名所破,伏法於長安。
岌,察第六子也。性淳名和,幼而好學。位至侍中文、中衛將軍武。巋之五年,卒,贈侍中文、司空文。諡曰孝號。
岑字智遠,察第八子也。位至太尉武。性簡貴,御下嚴整。及琮嗣位,自以望重屬尊,頗有不法,故隋文徵入朝。拜大將軍武,封懷義郡公主。
瓛字欽文名,巋第三子也。幼有令譽,能屬文,特為巋所愛。位至荊州刺史文。初,隋師至鄀州,梁之百寮咸恐懼,計無所出。唯瓛建議南奔。入陳,授侍中文、安東將軍武、吳州刺史文。及陳亡,吳人推為主以禦隋師。戰而敗,與巖同時伏法。
蔡大寶名字敬位,濟陽地考城地人。祖履,齊尚書祠部郎文。父點,梁尚書文儀曹郎、南兗州別駕文。
大寶名少孤,而篤學不倦,善屬文。初以明經仕對策第一,解褐武陵王主國左常侍文。嘗以書干僕射文徐勉名,大為勉所賞異。乃令與其子遊處,所有墳籍,盡以給之。遂博覽群書,學無不綜。
察初出第,勉仍薦大寶名為侍讀,兼掌記室。尋除尚書文儀曹郎。出鎮會稽,大寶名為記室,領長流。察蒞襄陽地,遷諮議參軍武。及梁元帝號與河東王主譽結隙,察令大寶名使江陵地以觀之。梁元帝號素知大寶名,見之甚悅。乃示所制玄覽名賦,令注解焉。三日而畢。元帝號大嗟賞之,贈遺甚厚。大寶名還白察云:「湘東地必有異圖,禍亂將作,不可下援臺城地。」察納之。及為梁主,除中書侍郎文,兼吏部衙,掌大選事,領襄陽太守文,遷員外散騎常侍文、吏部郎文,俄轉吏部尚書文。軍國之事,咸委決焉。加授大將軍武,遷尚書僕射文,進號輔國將軍武。又除使持節、宣惠將軍武、雍州刺史文。
察於江陵地稱帝,徵為侍中文、尚書令文,參掌選事,又加雲麾將軍武,荊州刺史文。進位柱國武、軍師將軍武,領太子少傅文,轉安前將軍武,封安豐縣侯主,邑一千戶。從巋入朝,領太子少傅文。巋嗣位,冊授仕司空文、中書監衙、中權大將軍武,領吏部尚書文。固讓司空文,許之。加特進文。巋之三年,卒。巋哭之慟,自卒及葬,三臨其喪。贈司徒文,進爵為公。諡曰文凱號。配食察廟。
大寶名性嚴整,有智謀,雅達政事,文詞贍速。察之章表書記文教令詔冊,並大寶名專掌之。察推心委任,以為謀主。時人以察之有大寶名猶劉先主之有孔明焉。所著文集三十卷,及尚書文義疏並行於世。有四子。
次子延壽名,有器識,博涉經籍,尤善當世之務。尚察女宣成公主主。歷中書郎文、尚書右丞文、吏部郎文、御史中丞文。從琮入隋,授開府儀同三司文,祕書丞文。終於成州刺史文。大寶名弟大業名。
大業名字敬道。有至行,父沒,居喪礼過禮。性寬恕,學涉經史,有將命材,屢充使詣闕。初以西中郎文府參軍武隨察之鎮。察稱帝,歷尚書左丞文、開遠將軍武、監利郡守文、散騎常侍文、衛尉卿文。巋嗣位,遷都官尚書文,除貞毅將軍武、漳川太守文。入為左民尚書文、太常卿文。巋之七年,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文。諡曰簡號。有五子,允恭名最知名。起家著作佐郎文、太子舍人文。梁滅入陳,拜尚書文庫部衙郎。陳亡入隋,授起居舍人文。
王操名字子高。其先,太原地晉陽地人也。察母龔氏名之外弟也。祖靈慶名,海鹽令文。父景休,臨川內史文。
操性敦厚,有籌略,博涉經史,在公恪勤名。初為察外兵參軍武,親任亞於蔡大寶名。察承制,除尚書左丞文。及稱帝,遷五兵尚書武、大將軍武、郢州刺史文。尋進位柱國武,封新康縣侯主。巋嗣位,授鎮右將軍武、尚書僕射文。
及吳明徹為寇,巋出頓紀南,操撫循將士,莫不用命。明徹既退,江陵地獲全,操之力也。遷侍中文、中衛將軍武、尚書令文、開府儀同三司文,參掌選事,領荊州刺史文。操既位居朝右,每自挹損,深得當時之譽。巋之十四年,卒。巋舉哀於朝堂,流涕謂其群臣曰:「天不使吾平蕩江表,何奪吾賢相之速也。」及葬,親祖於瓦官門。贈司空文,進爵為公。諡曰康節號。有七子。次子衡最知名。有才學,起家祕書郎文。歷太子洗馬文、中書、黃門侍郎文。
魏益德名,襄陽地人也。有才幹名,膽勇過人。數從軍征討,以功累遷至郡守武。察蒞襄陽地,以益德名為其府司馬文。察承制,拜將軍武。尋加大將軍武。及察稱帝,進位柱國武,封上黃縣侯主,邑千戶,加車騎將軍武。察之二年,卒,贈司空文。諡曰忠壯號。進爵為公。巋之五年,以益德名配食察廟。
尹正名,其先天水地人。察蒞雍州地,正為其府中兵參軍武。擒張纘名,獲杜岸,皆正之力。察承制,以為將軍武。尋拜大將軍武。及稱帝,除護軍將軍武,進位柱國武,封新野縣侯主,邑千戶。察之三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文。諡曰剛號。巋之五年,以正配食察廟。子德毅名,多權略,位至大將軍武。後以見疑賜死。
薛暉名,河東人也。有才略。身長八尺,形貌甚偉。嘗督禁旅,為察爪牙,當禦侮之任。與尹正名攻獲杜岸於南陽地。察承制,拜將軍武。尋加大將軍武,進位柱國武,除領軍將軍武。巋之二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文。有六子,子建名、子尚知名。
許孝敬名,吳人,小名嗣兒。勁勇過人,為察驍將。以大將軍武守河東。既無救援军,為吳明徹所擒,遂戮於建康地市。贈車騎大將軍武。子世武名嗣。少襲父大將軍武,好勇不拘行檢。重賓客,施與不節。資產既盡,鬱鬱不得志,遂謀奔陳。事覺,伏誅。
又有大將軍武李廣名,會稽人。早事察,以敢勇聞。沌口之役,先登力戰。及華皎軍敗,為吳明徹所擒。將降之,廣辭色不屈,遂被害。贈太尉武,追封仕建興縣公主。諡曰忠武號。
甄玄成名字敬平,中山人。博達經史,善屬文。少為簡文所知。以錄事參軍武隨察鎮襄陽地。轉中記室參軍武,掌書記文,頗參政文事。以江陵地甲兵殷盛,遂懷貳心。密書與梁元帝號,申其誠款。遂有得其書者,進之於察。察深信佛法,常願不殺誦法華經作人。玄成名素誦法華經作,遂以此獲免。察後見之,常曰:「甄公好得法華經作力。」歷位中書侍郎文、御史中丞文、祠部尚書文、吏部尚書文。察之六年,卒,贈侍中文、護軍將軍武。有文集二十卷。子詡,少沈敏名,閑習政事。歷中書舍人文、尚書右丞文。從琮入隋,授開府儀同三司文,終於太府少卿文。
劉盈名,彭城地人,以西中郎文府錄事參軍武隨察之鎮。有器度,勤於在公。察之軍國經謀,頗得參預。歷黃門郎文、中書監衙、雍州刺史文、尚書僕射文。巋之七年,卒,贈本官。第三子然,于時頗知名。隋鷹擊郎將武。
岑善方名字思義,南陽地棘陽地人,漢征南大將軍武彭之後也。祖惠甫名,給事中文。父昶,散騎侍郎文。
善方名有器局,博綜經史,善於辭令。以刑獄法參軍隨察至襄陽地。察初請內附,以善方名兼記室,充使詣闕。應對閑敏,深為太祖主所嘉。自此往來,凡數十反。魏恭帝號二年,授驃騎大將軍武、開府儀同三司文,封長寧縣公主。察之承制也,授中書舍人文,遷襄陽郡守文。及稱帝,徵為太舟卿文,領中書舍人文,轉太府衙,領舍人文如故。尋遷散騎常侍文、起部衙尚書文。善方名性清慎,有當世幹能,故察委以機密。察之七年,卒,贈太常卿文。諡曰敬號。所著文集十卷。
有七子,並有操行。之元、之利、之象最知名。之元,太子舍人文,早卒。高祖號錄善方名充使之功,追之利、之象入朝。授之利帥都督武、代王主記室參軍武。後仕隋,歷安固令文、郴義江地三州司馬文、零陵郡丞文。之象掌式中名士,隋文帝號相府參軍武事。後仕隋,歷尚書文虞部員外郎文、邵陵地上宜渭南地邯鄲地四縣令文。
傅准,北地人。祖照,金紫光祿大夫文。父諝,湘東王主外兵參軍武。准有文才,善詞賦。以西中郎參軍武隨察之鎮。官至度支尚書文。巋之七年,卒,贈太常卿文。諡曰敬康號。所著文集二十卷。有二子,曰秉名曰執,並材兼文史。秉,尚書右丞文。執,中書舍人文、尚書左丞文。
宗如周名,南陽人名。有才學,容止詳雅。以府僚隨察,歷黃門文、散騎、列卿,後至度支尚書文。巋之九年,卒。如周名面狹長,以法華經作云「聞經隨喜,面不狹長」,嘗戲之曰:「卿何為謗經?」如周名踧踖,自陳不謗。察又謂之如初。如周名懼,出告蔡大寶名。大寶名知其旨,笑謂之曰:「君當不謗餘經,政應不信法華地耳。」如周名乃悟。又嘗有人訴事於如周名,謂為經作如州官也,乃曰:「某有屈滯,故來訴如州官。」如周名曰:「爾何小人,敢呼我名!」其人慚謝曰:「祇言名如州官作如州,不知如州官名如周名。早知如州官名如周名,不敢喚如州官作如周名。」如周名乃笑曰:「命卿自責,見侮反深。」眾咸服其寬雅。有七子。希顏、希華名知名。希顏有文學,仕至中書舍人文。希華名博通經術,為荊楚儒宗。
蕭欣名,梁武帝號弟安成康王主秀之孫,煬王機之子也。幼聰警,博綜墳籍,善屬文。察踐位,以欣襲機封。歷侍中文、中書令文、尚書僕射文、尚書令文。巋之二十三年,卒,贈司空文。欣與柳信言名,當巋之世,俱為一時文仕宗。有集三十卷。又著梁史作百卷,遭亂失本。
柳洋名,河東解人。祖惔,尚書左僕射文。父昭,中書侍郎文。洋少有文學,以禮度自拘,與王湜名俱以風範方正為當時所重。位至吏部尚書文,出為上黃郡守武。梁國政廢,以郡歸隋,授開府儀同三司文。尋卒。
徐岳名,東海人名,尚書左僕射文、開府儀同三司文、簡肅公勉之少子也。少方正,博通經史。初為東陽王主琮師。琮為皇太子主,授詹事文。及嗣位,除侍中文、左民尚書文,俄遷尚書僕射文。從琮入隋,授上開府儀同三司文。終於陳州刺史文。子凱,祕書郎文。岳兄矩,有文學,善吏事。頗黷於貨賄。位至度支尚書文。子敬,鴻臚卿文。
王㳬,琅邪地臨沂地人。祖琳,侍中文、太府卿文。父錫,侍中文。㳬少有令譽,尚察妹廬陵長公主主。歷祕書郎文、太子舍人文、宣成王主友、廬陵內史文。察踐位,授侍中文、吏部尚書文。巋之四年,使詣闕,卒於賓館。贈侍中文、右光祿大夫文。子瓘,有文詞,黃門侍郎文。㳬弟湜,方雅有器識。位至都官尚書文。巋之二十年,卒。子懷,祕書郎文,隋沔陽令文。
范迪,順陽地人。祖縝,尚書左丞文。父胥,鄱陽內史文。迪少機辯,善屬文。歷中書黃門侍郎文、尚書右丞文、散騎常侍文。巋之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子裒。迪弟遹,文采名劣於迪,而經術過之。位至中衛武、東平王主長史文。
沈君游,吳興人名。祖僧畟,左民尚書文。父巡,東陽太守文。君游博學有詞采,位至散騎常侍文。巋之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弟君公,有幹局,美風儀,文章典正,特為巋所重。歷中書黃門侍郎文、御史中丞文。自都官尚書文為義興王主瓛師。從瓛奔陳,授侍中文、太子詹事文。隋平陳,以瓛同謀度江,伏誅。
袁敞名,陳郡地人。祖昂,司空文。父士俊名,安成內史文。敞少有器量,博涉文史。以吏部郎文使詣闕。時主者以敞班在陳使之後,敞固不從命。主者詰之,敞對曰:「昔陳之祖父亲乃梁諸侯之下吏也,棄忠與義,盜有江東地。今大周朝宗名萬國,招攜以禮,若使梁之行人在陳人之後,便恐彝倫失序。豈使臣之所望焉。」主者不能屈,遂以狀奏。高祖號善之,乃詔敞與陳使異日而進。還,以稱旨,遷侍中文,轉左民尚書文。從琮入隋,授開府儀同三司文。終於譙州刺史文。子謐、謙。
史臣曰:梁主任術好謀,知賢養士,蓋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焉。及淮海地版蕩,骨肉猜貳,擁眾自固,稱藩內款,終能據有全楚,中興頹運。雖土宇殊於舊邦,而位號同於曩日。貽厥自遠,享國數世,可不謂賢哉。嗣子亲纂承舊業,增修遺構,賞罰得衷,舉厝有方。密邇寇讎,則威略具舉;朝宗礼上國,則聲猷遠振。豈非繼世之令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