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试运行中,有任何建议或bug反馈,请发信到qiushan@taolang.club;看这里了解本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籍海淘浪有什么寓意

知道了

本書目錄

本篇关键词 词云图

卷六十三 志第十五 地理六

廣等處行中書省

廣等處行中書省,爲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撫司十五、軍三,屬府三,屬州十七,屬縣一百五十,管番民緫管一。

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

武昌路

武昌路,唐初爲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武昌軍。宋爲荆湖北路元憲宗末年,世祖南伐,自黃州陽羅洑,橫橋梁,貫鐵鎖,至鄂州白鹿磯,大兵畢渡,進薄城下,圍之數月,旣而解去,歸卽大位。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顔從陽羅洑南渡,權州事張晏然以城降,自是湖北州郡悉下。是年,立荆湖等路行中書省,併本道安撫司十三年,設錄事司十四年,立湖北宣慰司,改安撫司鄂州路緫管府,并鄂州行省潭州行省十八年,遷潭州行省鄂州,移宣慰司潭州十九年,隨省處例罷宣慰司,本路隸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首來歸附,又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戶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領司一、縣七。

錄事司

縣七

江夏,倚郭。咸寧嘉魚蒲圻崇陽通城武昌

岳州路

岳州路,唐巴州,又改岳州。宋爲岳陽軍。元至元十二年歸附。十三年,立岳州路緫管府。戶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領司一、縣三、州一。

錄事司

縣三

巴陵臨湘華容

州一

平江州,唐平江縣,宋因之。元元貞元年升州常德路,唐朗州。宋常德府。元至元十二年,置常德府安撫司十四年,改爲緫管府。戶二十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十二。領司一、縣一、州二。州領一縣。

錄事司

縣一

武陵

州二

桃源州,宋置縣,元元貞元年升州

龍陽州,宋辰陽縣,元元貞元年升州。領一縣:沅江

澧州路

澧州路,唐改澧陽郡,復改澧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澧州路緫管府。戶一十萬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領司一、縣三、州二。

錄事司

縣三

澧陽石門安鄉

州二

慈利州,唐、宋皆爲縣,元元貞元年升州柿溪州

辰州路

辰州路,唐改盧溪郡,復改辰州。宋因之。元改辰州路。戶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一十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五。領縣四:沅陵辰溪盧溪。敍浦。

沅州路

沅州路,唐巫州,又改沅州,又爲潭陽郡,又改敍州。宋爲鎭遠州。元至元十二年,立沅州安撫司十四年,改沅州路緫管府。戶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九千五百四十五。領縣三:盧陽黔陽麻陽

興國路

興國路,本隋永興縣。宋置永興軍,又改興國軍。元至元十四年,升興國路緫管府,舊隸江西三十年,自江西割隸湖廣。戶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七千六百一十六。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

縣三

永興大冶通山

漢陽府,唐初爲沔州,又改沔陽郡。宋爲漢陽軍咸淳十年郡守孟琦以城來歸。元至元十四年,升漢陽府。戶一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口四萬八百六十六。領縣二:漢陽漢川

歸州,唐初爲歸州,又改巴東郡,又復爲歸州。宋端平三年,元兵至江北,遂遷郡治于江南曲沱,次新灘,又次白沙南浦,今州治是也。德祐初歸附。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歸州路緫管府。十六年,降爲州。戶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四。領縣三:秭歸巴東興山

靖州路

靖州路,唐爲夷、播、敍三州之境。宋爲誠州,復改靖州。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明年,改靖州路緫管府。戶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九百五十五。領縣三:永平,會同,通道。

湖南道宣慰司

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

天臨路

天臨路,唐爲潭州長沙郡。宋爲湖南安撫司。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四年,立行省,改潭州路緫管府。十八年,遷行省鄂州,徙湖南道宣慰司潭州天曆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戶六十萬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萬一千一十。領司一、縣五、州七。

錄事司

縣五

長沙善化,倚郭。衡山寧鄉安化

州七

醴陵州,唐、宋皆爲縣。元元貞元年升州瀏陽州,唐、宋皆爲縣。元元貞元年升州攸州,唐爲縣,屬南雲州。宋屬潭州。元元貞元年升州湘鄉州,唐、宋皆爲縣。元元貞元年升州湘潭州,唐、宋皆爲縣。元元貞元年升州益陽州,唐新康縣。宋安化縣。元元貞元年,升爲益陽州

湘陰州,唐、宋皆爲縣。元元貞元年升州衡州路,唐初爲衡州,又改衡陽郡,又仍爲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衡州路緫管府。十五年,置湖南宣慰司,以衡州爲治所。十八年,移司於潭,衡州隸焉。戶一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

縣三

衡陽安仁酃縣

道州路

道州路,唐爲南營州,復改道州,復爲江華郡。宋仍爲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道州路緫管府。戶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十萬九百八十九。領司一、縣四。

錄事司

縣四

營道寧遠江華永明

永州路

永州路,唐改零陵郡爲永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永州路緫管府。戶五萬五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

縣三

零陵東安祁陽郴州路,唐改桂陽郡爲郴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緫管府。戶六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萬五千一百一十九。領司一、縣六。

錄事司

縣六

郴陽,舊爲敦化縣至元十三年,改今名。宜章永興興寧桂陽桂東

全州路

全州路,石晉於清湘縣置全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全州路緫管府。戶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領司一、縣二。

錄事司

縣二

清湘灌陽

寶慶路

寶慶路,唐邵州,又爲邵陽郡。宋仍爲邵州,又升寶慶府。元至元十二年,立安撫司十四年,改寶慶路緫管府。戶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五。領司一、縣二。

錄事司

縣二

邵陽新化

武岡路

武岡路,唐武岡縣。宋升爲軍。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武岡路緫管府。戶七萬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萬六千八百六十三。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

縣三

武岡新寧綏寧

桂陽路

桂陽路,唐郴州。宋升桂陽軍。元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升桂陽路緫管府。戶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萬二千二百四。領司一、縣三。

錄事司

縣三

平陽臨武藍山

茶陵州,唐爲縣,隸南雲州。宋隸衡州,升爲軍,復爲縣。元至元十九年,升爲州。戶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萬七千二百二。

耒陽州,唐、宋皆爲縣,隸湘東郡。元至元十九年,升爲州。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一,口一十一萬一十。

常寧州,唐爲縣,隸衡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九年,升爲州。戶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二。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

靜江路

靜江路,唐初爲桂州,又改始安郡,又改建陵郡,又置桂管,又升靜江軍。宋仍爲靜江軍。元至元十三年,立廣西道宣撫司十四年,改宣慰司十五年,爲靜江路緫管府。元貞元年,併左右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廣西兩江道宣慰司都元帥府,仍分司邕州。戶二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八。領司一、縣十。

錄事司

縣十

臨桂興安靈川理定義寧修仁荔浦陽朔永福古縣

南寧路

南寧路,唐初爲南晉州,又改邕州,又爲永寧郡。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六年,改爲邕州路緫管府兼左右兩江溪洞鎭撫。泰定元年,改爲南寧路。戶一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領司一、縣二。

錄事司

縣二

宣化武緣

梧州路

梧州路,唐改蒼梧郡,又仍爲梧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梧州路緫管府。戶五千二百,口一萬九百一十。領縣一:蒼梧

潯州路

潯州路,唐改潯江郡,又仍爲潯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爲緫管府。戶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十九。領縣二:桂平平南

柳州路

柳州路,唐改龍城郡,又改柳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柳州路緫管府。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萬六百九十四。領縣三:柳城馬平洛容

慶遠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唐爲龍水郡,又改粵州。宋爲慶遠府。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慶遠路緫管府。大德元年中書省臣言:「南丹州安撫司慶遠路相去爲近,所隸戶少,請省之。」遂立慶遠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領縣五:宜山忻城天河思恩河池

平樂府,唐以平樂縣樂州,復改昭州,又爲平樂郡,又仍爲昭州。宋因之。元改爲平樂府。戶七千六十七,口三萬三千八百二十。領縣四:平樂恭城立山,龍平。

鬱林州,唐爲南尹州,又改貴州,又爲鬱林州。宋因之。元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戶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領縣三:南流興業博白

容州,唐改銅州容州,又改普寧郡,又置管內經略使。宋爲寧遠軍至元十三年,改安撫司十六年,改容州路緫管府。戶二千九百九十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領縣三:普寧北流陸川

象州,唐改爲象郡,又改象州。元至元十三年,立安撫司十五年,改象州路緫管府。戶一萬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萬二千一百二十六。領縣三:陽壽,來賓,武仙

賓州,唐以嶺方縣地置南方州,又爲賓州,又改安城郡,又改嶺方郡,又仍爲賓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下路緫管府。戶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八百七十九。領縣三:嶺方上林遷江

橫州,唐初爲簡州,又改南簡州,又改橫州,又爲寧浦郡。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撫司十六年,改緫管府。戶四千九十八,口三萬一千四百七十六。領縣二:寧浦永淳

融州,唐初爲融州,又改融水郡,後仍爲融州。宋爲清遠軍。元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融州路緫管府。二十二年,改散州。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三百三十四。領縣二:融水懷遠

藤州,唐改感義郡,後仍爲藤州。宋徙州治於大江西岸。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戶四千二百九十五,口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領縣二:鐔津岑溪

賀州,唐改臨賀郡,後仍爲賀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戶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百三十五。領縣四:臨賀富川桂嶺懷集

貴州,唐改懷澤郡,後仍爲貴州。元至元十四年,領鬱林縣大德九年,省縣,止行州事。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

左江思明路,戶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太平路,戶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六。

右江。田州路軍民緫管府,戶二千九百九十一,口一萬六千九百一。來安路軍民緫管府。鎭安路。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

雷州路

雷州路,唐初爲南合州,又更名東合州,又爲海康郡,又改雷州。元至元十五年平章政事阿里里海牙南征海外四州,雷州歸附,初置安撫司十七年,卽此州爲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撫司爲緫管府,隸宣慰司。戶八萬九千五百三十五,口一十二萬五千三百一十。領縣三:海康徐聞遂溪

化州路

化州路,唐置羅州辯州。宋廢羅州辯州。復改辯州化州。元至元十五年,立安撫司十七年,改緫管府。戶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萬二千三百一十七。領縣三:石龍吳川石城

高州路

高州路,唐爲高涼郡,又爲高州。宋廢高州竇州,後復置。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緫管府。戶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三千四百九十三。領縣三:電白茂名信宜

欽州路

欽州路,唐爲寧越郡,又爲欽州。宋因之。元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緫管府。戶一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萬一千三百九十三。領縣二:安遠靈山

廉州路

廉州路,唐爲合浦郡,又改廉州。元至元十七年,設緫管府。戶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六。領縣二:合浦石康

乾寧軍民安撫司,唐以崖州瓊山瓊州,又爲瓊山郡。宋爲瓊管安撫都監。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天曆二年,以潛邸所幸,改乾寧軍民安撫司。戶七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萬八千一百八十四。領縣七:瓊山澄邁臨高文昌樂會,會同,定安

南寧軍,唐儋州,改昌化郡。宋改昌化軍,又改南寧軍。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戶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萬三千六百五十二。領縣三:宜倫昌化感恩

萬安軍,唐萬安州。宋更爲軍。元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戶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領縣二:萬安,陵水

吉陽軍,唐振州。宋改崖州,又爲朱崖郡,又改吉陽軍。元至元收附後,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戶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領縣一:寧遠

八番順元蠻夷官。

羅番遏蠻軍安撫司。程番武盛軍安撫司金石番太平軍安撫司臥龍番南寧安撫司小龍番靜蠻軍安撫司大龍番應天府安撫司木瓜犵狫蠻夷軍民長官韋番蠻夷長官。洪番永盛軍安撫司。方番河中府安撫司。盧番靜海軍安撫司。盧番蠻夷軍民長官

定遠府。桑州。章龍州。必化州小羅州下思同州

朝宗縣。上橋縣新安縣麻峽縣甕蓬縣。小羅縣章龍縣烏山縣華山縣都雲縣。羅博縣

管番民緫管。小程番。中嶆百納等處。底窩紫江等處。甕眼納八等處。獨塔等處。客當刻地等處。天臺等處。梯下。黨兀等處。勇都朱砂古○等處。大小化等處。洛甲洛屯等處。低當低界等處。獨石寨。百眼佐等處。羅來州。那歷州。重州。阿孟州。上龍州峽江州。羅賴州。桑州。白州。北島州。羅那州。龍里等寨。六寨等處。帖犵狫等處。本當三寨等處。山齋等處。羨塘帶夾等處。都雲桑林獨立等處。六洞柔遠等處。竹古弄等處。中都雲板水等處。金竹府都雲軍民府。萬平等處。南寧。丹竹等處。陳蒙。李稍李殿等處。陽安等處。八千蠻。恭焦溪等處。都鎭。平溪等處。平月。李崖等處。陽並等處。盧山等處。乖西軍民府

順元等路

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

雍眞乖西葛蠻等處。葛蠻雍眞等處。

曾竹等處。

平寨。骨龍等處。底寨等處。茶山百納等處。納壩紫江等處。磨坡雷波等處。漕泥等處。青山遠地等處。木窩普冲普得等處。武當等處。養龍坑宿徵等處。骨龍龍里清江水樓雍眼等處。高橋青塘鴨水等處。落邦札佐等處。平遲安德等處。六廣等處。貴州等處。施溪樣頭。朵泥等處。水東。市北洞。

思州軍民安撫司。鎭遠府。楠木洞。古州八萬洞。偏橋中寨。野雞平。德勝寨偏橋四甲等處。思印江等處。石千等處。曉愛瀘洞赤溪等處。卑帶洞大小田等處。黃道溪省溪壩場等處。金容金達等處。臺蓬若洞住溪等處。洪安等處。葛章葛商等處。平頭著可通達等處。溶江芝子平茶等處。亮寨。沿河。龍泉平。祐溪。水特姜。楊溪公俄等處。麻勇洞。恩勒洞。大萬山蘇葛辦等處。五寨銅人等處。銅人大小江等處。德明洞。鳥羅龍干等處。西山大洞等處。禿羅。浦口。高丹。福州永州。迺州。鑾州。程州。三旺州地州忠州。天州。文州。合鳳州芝山州安習州。茆○等團。荔枝安化上中下蠻。曹滴等洞。洛卜寨。麥著土村。衙迪洞。會溪施容等處。感化州等處。契鋤洞。臘惹洞。勞岩洞。驢遲洞。來化州。客團等處。中古州樂墩洞。上里坪。洪州泊李等洞。張家洞。

沿邊溪洞宣慰使司

播州軍民安撫司黃平府。平溪上塘羅駱家等處。水軍等處。石粉羅家永安等處。六洞柔遠等處。錫樂平等處。白泥等處。南平綦江等處。珍州思寧等處。水煙等處。溱洞涪洞等處。洞天觀等處。葛浪洞等處。賽壩埡黎焦溪等處。小姑單張。倒柞等處。烏江等處。舊州草堂等處。恭溪杳洞。水囤等處。平伐月石等處。下壩。寨章。橫坡。平地寨。寨勞。寨勇。上塘。寨坦。○奔。平莫。林種密秀。沿河佑溪等處。

新添葛蠻安撫司南渭州。落葛谷鵝羅椿等處。昔不梁駱杯密約等處。乾溪吳地等處。噥聳古平等處。甕城都桑等處。都鎭馬乃等處。平普樂重墺等處。落同當等處。平族等處。獨祿。三陂地蓬等處。小葛龍洛邦到駱豆虎等處。羅月和。麥傲。大小田陂帶等處。都雲洞。洪安畫劑等處。谷霞寨。刺客寨。吾狂寨。割利寨。必郎寨。谷底寨。都谷郎寨。犵狫寨。平伐等處。安剌速。思樓寨。落暮寨。梅求望懷寨。甘長寨。桑州郎寨。永縣寨。平里縣寨。鎖州寨。雙隆。思母。歸仁。各丹。木當。雍郎客都等處。雍門犵狫等處。栖求等處仲家蠻。婁木等處。樂賴蒙囊吉利等處。華山谷津等處。青塘望懷甘長不列獨娘等處。光州。者者寨。安化思雲等洞。北遐洞。茅難思風北郡都變等處。必際縣。上黎平。潘樂盈等處。誠州富盈等處。赤畲洞。羅章特團等處。福水州。允州等處。欽村。硬頭三寨等處。顔村。水曆吾洞等處。順東。六龍圖。推寨。橘叩寨。黃頂寨。金竹等寨。格慢等寨。客蘆寨。地省等寨。平魏。白崖雍門客當樂賴蒙囊大化木瓜等處。嘉州分州。平珠。洛河洛腦等處。寗溪。甕除。麥穰。孤頂得同等處。甕包。三陂。控州。南平獨山州。木洞。瓢洞。窖洞。大青山骨記等處。百佐等處。九十九寨蠻。當橋山齊朱谷列等處。虎列穀當等處。眞滁杜珂等處。楊坪楊安等處。棣甫都城等處。楊友閬。百也客等處。阿落傅等寨。蒙楚。公洞龍木。三寨苗犵剌等處。黑土石。洛賓洛咸。益輪沿邊蠻。割和寨。王都谷浪寨。王大寨。只蛙寨。黃平下寨。林拱章秀拱江等處。密秀丹張。林種拱幫。西羅剖盆。杉木箐。各郎西。恭溪望成崖嶺等處。孤把。焦溪篤住等處。草堂等處。上桑直。下桑直。米坪。令其平尾等處。保靖州。特團等處。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

征東等處行中書省,領府二、司一、勸課使五。

高麗國

瀋陽等路

瀋陽等路高麗軍民緫管府。

征東招討司。各道勸課使。

尚州道。東界交州道。全羅州道。忠清州道

西海道。躭羅軍民緫管府。

河源附錄

河源古無所見。禹貢導河,止自積石。漢使張騫持節,道西域,度玉門,見二水交流,發葱嶺,趨于闐,匯鹽澤,伏流千里,至積石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訪河源,得之於悶磨黎山。然皆歷歲月,涉艱難,而其所得不過如此。世之論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說怪迂,緫其實,皆非本眞。意者漢、唐之時,外夷未盡臣服,而道未盡通,故其所往,每迂廻艱阻,不能直抵其處而究其極也。

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迹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至元十七年,命都實爲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實旣受命,是歲至河州。州之東六十里,有寧河驛。驛西南六十里,有山曰殺馬關,林麓穹隘,舉足浸高,行一日至巔。西去愈高,四閱月,始抵河源。是冬還報,並圖其城傳位置以聞。其後翰林學士潘昂霄從都實之弟闊闊出得其說,撰爲河源志臨川朱思本又從八里吉思家得帝師所藏梵字圖書,而以華文譯之,與昂霄所志,互有詳略。今取二家之書,考定其說,有不同者,附注於下。

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散渙,弗可逼視,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燦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腦兒。火敦,譯言星宿也。羣流奔輳,近五七里,匯二巨澤,名阿剌腦兒。自西而東,連屬吞噬,行一日,迤邐東騖成川,號赤賓河。又二三日,水西南來,名亦里出,與赤賓河合。又三四日,水南來,名忽闌。又水東南來,名也里术,合流入赤賓,其流浸大,始名黃河,然水猶清,人可涉。又一二日,歧爲八九股,名也孫斡論,譯言九渡,通廣五七里,可度馬。又四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囊,騎過之。聚落糾木幹象舟,傅髦革以濟,僅容兩人。自是兩山峽束,廣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測。朵甘思東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譯言騰乞里塔,卽崑崙也。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遠年成冰時,六月見之。自八九股水至崑崙,行二十日

河行崑崙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闊卽及闊提,二地相屬。又三日,地名哈剌別里赤兒,四達之衝也,多寇盜,有官兵鎭之。近北二日,河水過之。崑崙以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麅、羱羊之類。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之處。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隣哈剌,譯言細黃河也。又兩日,水南來,名乞兒馬出。二水合流入河。

河水北行,轉西流,過崑崙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州隸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積石州,卽禹貢積石。五日,至河州安鄉關一日,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河水南來入河。又一日,至蘭州,過北卜渡。至鳴沙州,過應吉里州,正東行。至寧夏府南,東行,卽東勝州,隸大同路。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必赤里也。

西北地附錄

篤來帖木兒途魯吉。柯耳魯地。

畏兀兒地。哥疾寧。可不里。巴達哈傷。途思。忒耳迷。不花剌。那黑沙不。的里安。撒麻耳干。忽氊。麻耳亦囊。可失哈耳。忽炭。柯提。兀提剌耳。巴補。訛跡邗。倭赤。苦叉。柯散。阿忒八失。八里茫。察赤。也雲赤。亦剌八里普剌。也迷失。

阿里麻里。

合剌火者。魯古塵。

別失八里

他古新。仰吉八里。古塔巴。彰八里。

月祖伯撒耳柯思。阿蘭阿思。

欽察

阿羅思。不里阿耳。撒吉剌。花剌子模。賽蘭。巴耳赤邗。氊的。不賽因。八哈剌因。怯失。八吉打。孫丹尼牙。忽里模子。可咱隆。設剌子。泄剌失。苦法。瓦夕的。兀乞八剌。毛夕里。設里汪。羅耳。乞里茫沙杭。蘭巴撒耳。那哈完的。亦思法杭。撒瓦。柯傷。低廉。胡瓦耳。西模娘。阿剌模忒。可疾雲。阿模里。撒里牙。塔米設。贊章。阿八哈耳。撒里茫。朱里章。的希思丹。巴耳打阿。打耳班。巴某。塔八辛。不思忒。法因。乃沙不耳。撒剌哈歹。巴瓦兒的。麻里兀。塔里干。巴里黑。

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

安南郡縣附錄

安南,古交趾也。陳氏叛服之蹟,已見本傳,今取其城邑之可紀者,錄於左方。

羅城

羅城路漢交趾郡。唐置安南都護府。宋時郡人李公蘊立國於此。及陳氏立,以其屬地置龍興、天長長安府

龍興府,本多岡鄉。陳氏有國,置龍興府。

天長府,本多墨鄉,陳氏祖父所生之地。建行宮於此,歲一至,示不忘本,故改曰天長

長安府,本華閭洞,丁部領所生之地。五代末,部領立國於此。歸化江路,地接雲南宣化江路,地接特磨道沱江路,地接金齒。諒州江路,地接左右兩江。北江路,在羅城東岸,瀘江水分入北江,江有六橋。如月江路。南冊江路。大黃江路。烘路。快路。國威州,在羅城南。古州,在北江。仙州,古龍編。富良。司農定邊萬涯。文周。七源。思浪。大原。通農。羅順。梁舍。平源。光州渭龍。道黃。卽平林場。武寧萬載。丘溫。新立。恍縣。紙縣。曆縣。闌橋。烏延。古勇。供縣。窟縣。上坡。門縣。

清化府

清化府路,漢九眞。隋、唐爲愛州。其屬邑更號曰江、曰場、曰甲、曰社。梁江。波龍江古農江。宋舍江。茶江。安暹江。分場。古文場古藤甲。支明甲。古弘甲。古戰甲。緣甲。

安府

安府路,漢日南。隋、唐爲驩州。倍江。惡江。偈江。尚路社。唐舍社。張舍社。

演州

演州路,本日南屬縣,曰扶演安仁。唐改演州。孝江。多壁場。巨賴社。他袁社。

布政府路

布政府路,本日南郡林縣,東濱海,西際眞蠟,南接扶南,北連九德。東漢末,區連殺象林令,自立國,稱林邑。唐時有環王者,徙國于占,曰占城。今布政乃林邑故地。自安南羅城燕京,約一百一十五驛,計七千七百餘里。

邊氓服役占城。王琴。蒲伽。道覽。淥淮。稔婆邏。獠。

<< < > >>

×0

社区贡献:

 报错 / 反馈

 编辑片段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