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试运行中,有任何建议或bug反馈,请发信到qiushan@taolang.club;看这里了解本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籍海淘浪有什么寓意

知道了

本書目錄

本篇关键词 词云图

卷三十五 志第三十 經籍四

楚辭十二卷并目錄。後漢校書郎王逸注。

楚辭三卷郭璞注。梁有《楚辭》十一卷,宋何偃刪王逸注,亡。

楚辭九悼一卷楊穆撰。

參解楚辭七卷皇甫遵訓撰。

楚辭音》一卷徐邈撰。

楚辭音》一卷宋處士諸葛氏撰。

楚辭音》一卷孟奧撰。

楚辭音》一卷

楚辭音》一卷釋道騫撰。

離騷草木疏二卷劉杳撰。

右十部,二十九卷。通計亡書,十一部,四十卷。

楚辭》者,屈原之所作也。自周室衰亂,詩人寢息,諂佞之道興,諷刺之辭廢。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言己離別愁思,申杼其心,自明無罪,因以諷諫,冀君覺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羅死焉。弟子宋玉,痛惜其師,傷而和之。其後,賈誼東方朔、劉向、揚雄,嘉其文彩,擬之而作。蓋以原楚人也,謂之「楚辭」。然其氣質高麗,雅致清遠,後之文人,咸不能逮。始漢武帝淮南王為之章句,旦受詔,食時而奏之,其書今亡。後漢校書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於劉向,逸又自為一篇,并叙而注之,今行於世。隋時有釋道騫,善讀之,能為楚聲,音韻清切,至今傳《楚辭》者,皆祖騫公之音。

蘭陵令荀況集》一卷殘缺。梁二卷。

楚大夫《宋玉集》三卷

漢武帝集一卷梁二卷。

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有《賈誼集》四卷,《晁錯集》三卷,漢弘農都尉枚乘集》二卷,錄各一卷,亡。

中書令司馬遷集》一卷

太中大夫東方朔集》二卷梁有漢光祿大夫吾丘壽王集》二卷,亡。

漢孝文園令《司馬相如集》一卷

膠西相《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又有漢太常孔臧集》二卷,亡。

騎都尉李陵集》二卷梁有漢丞相魏相集》二卷,錄一卷;左馮翊張敞集》一卷,錄一卷。亡。

諫議大夫王襃集五卷

諫議大夫劉向集》六卷梁有漢射聲校尉陳湯集》二卷,丞相韋玄成集》二卷,亡。

諫議大夫谷永集》二卷梁有涼州剌史《杜鄴集》二卷,騎都尉李尋集》二卷,亡。

司空師丹集》一卷梁三卷,錄一卷。

光祿大夫息夫躬集》一卷

太中大夫揚雄集》五卷

太中大夫劉歆集》五卷

漢成帝班婕妤集》一卷梁有《班昭集》三卷,王莽建新大尹《崔篆集》一卷,保成師友《唐林集》一卷,中謁者史岑集》二卷,後漢東平王蒼集》五卷,《桓譚集》五卷,亡。

後漢司隷從事馮衍集》五卷

後漢徐令《班彪集》二卷梁五卷。又有司徒掾陳元集》一卷,《王隆集》二卷,雲陽令朱勃集二卷,後漢處士《梁鴻集》二卷,亡。

後漢車騎從事杜篤集》一卷

後漢車騎司馬《傅毅集》二卷梁五卷。

後漢大將軍護軍司馬《班固集》十七卷梁有魏郡太守黃香集》二卷,亡。

後漢長岑長《崔駰集》十卷

後漢侍中賈逵集》一卷梁二卷。

後漢校書郎劉騊駼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樂安相《李尤集》五卷,大鴻臚竇章集》二卷,亡。

後漢濟北相《崔瑗集》六卷梁五卷。

後漢劉珍集》二卷錄一卷。

後漢河間相《張衡集》十一卷梁十二卷,又一本十四卷。又有郎中蘇順集》二卷,錄二卷;後漢太傅胡廣集》二卷,錄一卷。亡。

後漢黃門郎葛龔集》六卷梁五卷,一本七卷。

後漢司空李固集》十二卷梁十卷。

後漢南郡太守馬融集》九卷梁有外黃令高彪集》二卷,錄一卷;《王逸集》二卷,錄一卷;司徒掾桓麟集》二卷,錄一卷。亡。

後漢徵士《崔琦集》一卷梁二卷。又有《酈炎集》二卷,錄二卷;陳相《邊韶集》一卷,錄一卷;益州刺史朱穆集二卷,錄一卷。亡。

後漢京兆尹延篤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司農卿皇甫規集》五卷;太常卿張奐集》二卷,錄一卷;《王延壽集》三卷;五原太守崔寔集》二卷,錄一卷;上計趙壹集二卷,錄一卷。亡。

後漢諫議大夫劉陶集》三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外黃令張升集》二卷,錄一卷;《侯瑾集》二卷,《盧植集》二卷,議郎廉品集》二卷。亡。

後漢司空荀爽集》一卷梁三卷,錄一卷。

後漢野王令劉梁集》三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鄭玄集》二卷,錄一卷,亡。

後漢左中郎將蔡邕集》十二卷梁有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尚書令士孫瑞集》二卷,亡。

後漢太山太守應劭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別部司馬張超集五卷,亡。

後漢少府孔融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後漢侍御史虞翻集》二卷梁三卷,錄一卷。

後漢討虜長史張紘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梁有後漢處士《禰衡集》二卷,錄一卷,亡。

後漢尚書右丞潘勖集》二卷梁有錄一卷,亡。

後漢丞相倉曹屬《阮瑀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太子文學徐幹集》五卷梁有錄一卷,亡。

太子文學應瑒集》一卷梁有五卷,錄一卷,亡。

後漢丞相軍謀掾陳琳集》三卷梁十卷,錄一卷。

太子文學劉楨集》四卷錄一卷。

後漢丞相主簿繁欽集》十卷梁錄一卷,亡。

後漢丞相主簿楊修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後漢侍中王粲集》十一卷梁有魏國郎中令路粹集》二卷,錄一卷;行御史大夫袁渙集》五卷,錄一卷;魏國奉常王修集》二卷。亡。

後漢尚書丁儀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後漢黃門郎丁廙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梁又有婦人後漢黃門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後漢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傅石甫妻《孔氏集》一卷,亡。

魏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卷,錄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

魏武帝集新撰》十卷

魏文帝集十卷梁二十三卷。

魏明帝集七卷梁五卷,或九卷,錄一卷。梁又有《高貴鄉公集》四卷,亡。

魏《陳思王曹植集》三十卷梁又有司徒華歆集》二卷,亡。

司徒王朗集》三十四卷梁三十卷。又司空陳群集》五卷,亡。

給事中邯鄲淳集》二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劉廙集二卷,侍中吳質集》五卷,新城太守孟達集》三卷,魏徵士《管寧集》三卷,錄一卷,亡。

光祿勳高堂隆集》六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光錄勳劉邵集》二卷,錄一卷,亡。

散騎常侍繆襲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王象集》一卷;光祿大夫韋誕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麋元集》五卷;游擊將軍卞蘭集》二卷,錄一卷;隰陽侯《李康集》二卷,錄一卷;陳郡太守孫該集》二卷,錄一卷;尚書傅巽集》二卷,錄一卷。亡。

章武太守殷襃集一卷梁二卷。

司空王昶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衛將軍王肅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桓範集》二卷,中領軍曹羲集》五卷,錄一卷,亡。

尚書何晏集》十一卷梁十卷,錄一卷。

衛尉卿應璩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王弼集》五卷,錄一卷;中書令劉階集》二卷;太常卿傅嘏集》二卷,錄一卷;樂安太守夏侯惠集》二卷,錄一卷。亡。

校書郎杜摯集》二卷梁有《毌丘儉集》二卷,錄一卷;征東軍司馬江奉集》二卷。亡。

太常夏侯玄集》三卷梁有車騎將軍鍾毓集五卷,錄一卷,亡。

步兵校尉阮籍集》十卷梁十三卷,錄一卷。

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魏徵士《呂安集》二卷,錄一卷,亡。

司徒鍾會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汝南太守程曉集》二卷梁錄一卷。

丞相諸葛亮集》二十五卷梁二十四卷。又有蜀司徒許靖集》二卷,錄一卷;征北將軍夏侯霸集》二卷。亡。

吳輔義中郎將張溫集》六卷梁有《士燮集》五卷,亡。

偏將軍駱統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太子少傅薛綜集》三卷,錄一卷,亡。

吳選曹尚書暨豔集》二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姚信集》二卷,錄一卷;《謝承集》四卷。今亡。

吳人《楊厚集》二卷梁又有錄一卷。

丞相陸凱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侍中胡綜集》二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東觀令華覈集五卷,錄一卷,亡。

侍中張儼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韋昭集》二集,錄一卷,亡。

中書令紀騭集》三卷梁有錄一卷。又有《陸景集》一卷,亡。

宣帝集五卷梁有錄一卷。

晉文帝集》三卷

齊王攸集二卷梁三卷。

晉《王沈集》五卷梁有鄭襃集二卷,亡。

宗正嵇喜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

散騎常侍應貞集》一卷梁五卷。

晉司隷校尉傅玄集》十五卷梁五十卷,錄一卷,亡。

著作郎成公綏集》九卷殘缺。梁十卷。又有《裴秀集》三卷,錄一卷,亡。

金紫光祿大夫何楨集》一卷梁五卷。又有袁準集二卷,錄一卷,亡。

少傅山濤集》九卷梁五卷,錄一卷,又一本十卷。齊奉朝請裴津注。又梁有《向秀集》二卷,錄一卷;平原太守阮种集二卷,錄一卷;《阮侃集》五卷,錄一卷。亡。

太傅羊祜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又有《蔡玄通集》五卷;太宰《賈充集》五卷,錄一卷;《荀勖集》三卷,錄一卷。亡。

征南將軍杜預集》十八卷

輔國將軍王濬集》一卷殘缺。梁二卷,錄一卷。

晉徵士《皇甫謐集》二卷錄一卷。

侍中程咸集三卷梁有光祿大夫劉毅集》二卷,錄一卷;晉侍中庾峻集》二卷,錄一卷。亡。

巴西太守郤正集》一卷

散騎常侍薛瑩集》三卷梁又有散騎常侍陶濬集》二卷,錄一卷,亡。

通事郎江偉集》六卷梁有《宣舒集》五卷;散騎常侍曹志集》二卷,錄一卷;《鄒湛集》三卷,錄一卷。亡。

汝南太守孫毓集》六卷

晉處士《楊泉集》二卷錄一卷。梁有司徒王渾集》五卷,冀州刺史王深集》五卷,亡。

晉徵士《閔鴻集》三卷【梁有光祿大夫裴楷集》二卷,錄一卷,亡。

司空張華集》十卷錄一卷。】

尚書僕射裴頠集》九卷梁有太子中庶子許孟集》三卷,錄一卷;太宰《何劭集》二卷,錄一卷;光祿大夫劉頌集》三卷,錄一卷;《劉寔集》二卷,錄一卷。亡。

散騎常侍王佑集》三卷錄一卷。梁有晉驃騎將軍王濟集》二卷,亡。

華嶠集八卷梁二卷。

祕書丞司馬彪集》四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尚書庾儵集》二卷,錄一卷;國子祭酒謝衡集》二卷。亡。

漢中太守李虔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

晉司隷校尉傅咸集》十七卷梁三十卷,錄一卷。又有太子中庶子棗據集》二卷,錄一卷;《劉寶集》三卷。亡。

馮翊太守孫楚集》六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散騎常侍夏侯湛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弋陽太守夏侯淳集》二卷,散騎侍郎王讚集五卷,亡。

衛尉卿石崇集》六卷梁有錄一卷。

尚書郎張敏集》二卷梁五卷。又有黃門郎伏偉集》一卷,亡。

黃門郎潘岳集十卷

太常卿潘尼集》十卷

頓丘太守歐陽建集》二卷梁有宗正劉許集》二卷,錄一卷;散騎常侍李重集》二卷;光祿大夫樂廣集》二卷,錄一卷;《阮渾集》三卷,錄一卷。亡。

侍中嵇紹集》二卷錄一卷。梁有錢唐令《楊建集》九卷,長沙相《盛彥集》五卷,左長史楊乂集》三卷,錄一卷。

尚書盧播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欒肇集》五卷,錄一卷;南中郎長史應亨集》二卷。亡。

國子祭酒杜育集》二卷

太常卿摯虞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又祕書監繆徵集》二卷,錄一卷,亡。

齊王府記室《左思集》二卷梁有五卷,錄一卷。又有晉豫章太守夏靖集》二卷,錄一卷;吳王文學《鄭豐集》二卷,錄一卷;大司馬東曹掾張翰集》二卷,錄一卷;清河王文學《陳略集》二卷,錄一卷;揚州從事陸沖集》二卷,錄一卷。亡。

平原內史陸機集》十四卷梁四十七卷,錄一卷,亡。

清河太守陸雲集》十二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少府丞孫極集》二卷,錄一卷,亡。

中書郎張載集》七卷梁一本二卷,錄一卷。

黃門郎張協集》三卷梁四卷,錄一卷。

著作郎束皙集》七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征南司馬《曹攄集》三卷,錄一卷;散騎常侍江統集》十卷,錄一卷;著作郎胡濟集》五卷,錄一卷。亡。

中書令卞粹集》一卷梁五卷。又有光祿勳閭丘沖集》二卷,錄一卷,亡。

太傅從事中郎庾敳集一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太子中舍人阮瞻集》二卷,錄一卷;太子洗馬阮修集》二卷,錄一卷;廣威將軍裴邈集》二卷,錄一卷。亡。

晉太傳主簿郭象集》二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廣州刺史嵇含集》十卷,錄一卷,亡。

安豐太守孫惠集》八卷梁十一卷,錄一卷。又有松滋令蔡洪集》二卷,錄一卷,亡。

平北將軍牽秀集》四卷梁三卷,錄一卷。又有車騎從事中郎蔡克集》二卷,錄一卷;游擊將軍索靖集》三卷;隴西太守閻纂集》二卷,錄一卷;秦州刺史張輔集》二卷,錄一卷;交趾太守殷巨集》二卷,錄一卷;太子洗馬陶佐集》五卷,錄一卷;東晉鄱陽太守虞溥集》二卷,錄一卷;益陽令吳商集》五卷;《仲長敖集》二卷;晉太常卿劉弘集》三卷,錄一卷;開府山簡集》二卷,錄一卷;兖州刺史宗岱集》二卷;侍中王峻集》二卷,錄一卷;濟陽內史王曠集》五卷,錄一卷。亡。

散騎常侍棗嵩集》一卷梁二卷,錄一卷。又有襄陽太守棗腆集》二卷,錄一卷,亡。

太尉劉琨集》九卷梁十卷。

劉琨別集》十二卷

司空從事中郎盧諶集》十卷梁有錄一卷。

祕書丞傅暢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晉明帝集》五卷,錄一卷;《簡文帝集》五卷,錄一卷;《孝武帝集》二卷,錄一卷;彭城王紘集二卷;《譙烈王集》九卷,錄一卷。亡。

會稽王司馬道子集》八卷梁九卷。又有鎮東從事中郎傅毅集》五卷,亡。

衡陽內史曾瓌集三卷梁四卷,錄一卷。又有驃騎將軍顧榮集》五卷,錄一卷,亡。

司空賀循集》十八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散騎常侍張亢集》二卷,錄一卷;車騎長史賈彬集》三卷,錄一卷。亡。

光祿大夫衛展集》十二卷梁十五卷。又有東晉太尉荀組集》三卷,錄一卷,亡。

祕書郎張委集》九卷梁五卷。又有關內侯傅珉集一卷;光祿大夫周顗集》二卷,錄一卷。亡。

太常謝鯤集》六卷梁二卷。

驃騎將軍王廙集十卷梁三十四卷,錄一卷。又有《華譚集》二卷,亡。

御史中丞熊遠集》十二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湘州秀才谷儉集》一卷;大鴻臚周嵩集》三卷,錄一卷。亡。

弘農太守郭璞集》十七卷梁十卷,錄一卷。

晉《張駿集》八卷殘缺。

大將軍王敦集》十卷梁有吳興太守沈充集》三卷;散騎常侍傅純集》二卷,錄一卷。亡。

光祿大夫梅陶集》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金紫光祿大夫荀邃集》二卷,錄一卷,亡。

散騎常侍王鑒集》九卷梁五卷。又有晉著作佐郎王濤集》五卷;廷尉卿阮放集》十卷,錄一卷;宗正卿張悛集》五卷,錄一卷;汝南太守應碩集》二卷;金紫光祿大夫張闓集》二卷,錄一卷;揚州從事陸沈集》二卷,錄一卷;驃騎將軍卞壼集二卷,錄一卷;光祿勳鍾雅集一卷,衛尉卿劉超集二卷;衛將軍戴邈集》五卷,錄一卷;光祿大夫荀崧集》一卷,亡。

大將軍溫嶠集》十卷梁錄一卷。

侍中孔坦集》十七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臧沖集》一卷,晉鎮南大將軍應詹集》五卷,亡。

太僕卿王嶠集》八卷梁有衛尉荀闓集一卷,鎮北將軍劉隗集》二卷;大司馬陶侃集》二卷,錄一卷。亡。

丞相王導集》十一卷梁十卷,錄一卷。

太尉郗鑒集》十卷錄一卷。

太尉庾亮集》二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虞預集》十卷,錄一卷;平越司馬《黃整集》十卷,錄一卷。亡。

護軍長史庾堅集》十三卷梁十卷,錄一卷。

司空庾冰集》七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給事中庾闡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著作郎王隱集》十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散騎常侍干寶集四卷梁五卷。

太常卿殷融集》十卷梁有衛尉張虞集》十卷;光祿大夫諸葛恢集》五卷,錄一卷。亡。

車騎將軍庾翼集》二十二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司空何充集》四卷梁五卷。又有御史中丞郝默集》五卷,征西諮議甄述集》十二卷,武昌太守徐彥則集》十卷,亡。

散騎常侍王愆期集》七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司徒左長史王濛集》五卷;丹陽尹劉惔集》二卷,錄一卷;益州刺史袁喬集》七卷。亡。

尚書令顧和集》五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尚書僕射劉遐集》五卷;徵士《江惇集》三卷,錄一卷;魏興太守荀述集》一卷;平南將軍賀翹集》五卷,《李軌集》八卷。亡。

晉《李充集》二十二卷梁十五卷,錄一卷。

司徒蔡謨集》十七卷梁四十三卷。

揚州刺史殷浩集》四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吳興孝廉鈕滔集》五卷,錄一卷;宣城內史劉系之集》五卷,錄一卷。亡。

庾赤玉集》四卷

尋陽太守庾統集》八卷梁有驃騎司馬《王修集》二卷,錄一卷;衛將軍謝尚集》十卷,錄一卷;青州刺史王浹集》二卷。亡。

西中郎將王胡之集》十卷梁五卷,錄一卷。

中書令王洽集》五卷錄一卷。梁有宜春令范保集七卷;徵士《范宣集》十卷,錄一卷;建安太守丁纂集》四卷,錄一卷。亡。

金紫光祿大夫王羲之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散騎常侍謝萬集》十六卷梁十卷。

司徒長史張憑集》五卷梁有錄一卷。梁有高涼太守楊方集》二卷,亡。

晉徵士《許詢集》三卷梁八卷,錄一卷。

征西將軍張望集》十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餘姚令孫統集》二卷梁九卷,錄一卷。又有晉陵令戴元集》三卷,錄一卷,亡。

衛尉卿孫綽集》十五卷梁二十五卷。

太常江逌集》九卷梁有《謝沈集》十卷,亡。

晉《李顒集》十卷錄一卷。

光祿勳曹毗集》十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郡主簿王篾集》五卷,亡。

晉沙門《支遁集》八卷梁十三卷。又有《劉彧集》十六卷,亡。

張重華酒泉太守謝艾集》七卷梁八卷。又有撫軍長史蔡系集》二卷;護軍將軍江虨集五卷,錄一卷。亡。

晉《范汪集》一卷梁十卷。

尚書僕射王述集》八卷梁又有《王度集》五卷,錄一卷;中領軍庾龢集》二卷,錄一卷;將作大匠喻希集》一卷;吳興太守孔嚴集》十一卷,錄一卷。亡。

大司馬桓溫集》十一卷梁有四十三卷。又有《桓溫要集》二十卷,錄一卷;豫章太守車灌集》五卷,錄一卷。亡。

尚書僕射王坦之集》七卷梁五卷,錄一卷,亡。

左光祿王彪之集》二十卷梁有錄一卷。

中書郎郄超集九卷梁十卷。又有南中郎桓嗣集》五卷;平固令《邵毅集》五卷,錄一卷;太學博士滕輔集》五卷,錄一卷。亡。

苻堅丞相王猛集》九卷錄一卷。梁有《顧夷集》五卷,散騎常侍鄭襲集》四卷,撫軍掾《劉暢集》一卷,亡。

太常卿韓康伯集》十六卷梁有黃門郎范啟集四卷;豫章太守王恪集》十卷;零陵太守陶混集》七卷,海鹽令祖撫集》三卷;吳興太守殷康集》五卷,錄一卷。亡。

太傅謝安集》十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中軍參軍《孫嗣集》三卷,錄一卷;司徒左長史劉袞集》三卷。亡。

御史中丞孔欣時集》八卷梁七卷。

晉《伏滔集》十一卷并目錄。梁五卷,錄一卷。

滎陽太守習鑿齒集》五卷

祕書監孫盛集》五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

東陽太守袁宏集》十五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黃門郎顧淳集》一卷,尋陽太守熊鳴鵠集》十卷,車騎司馬《謝韶集》三卷;金紫光祿大夫王獻之集》十卷,錄一卷;琅邪內史袁質集》二卷,錄一卷;太宰從事中郎袁邵集》五卷,錄一卷;車騎長史謝朗集》六卷,錄一卷;車騎將軍謝頠集》十卷,錄一卷。亡。

新安太守郗愔集四卷殘缺。梁五卷。又有吳郡功曹陸法之集》十九卷,亡。

太常卿王岷集十卷梁錄一卷。

中散大夫羅含集》三卷梁有太宰長史庾蒨集》二卷,大司馬參軍《庾悠之集》三卷,司徒右長史庾凱集》二卷,亡。

國子博士孫放集》一卷殘缺。梁十卷。

晉聘士《殷叔獻集》四卷并目錄。梁三卷,錄一卷。

湘東太守庾肅之集》十卷錄一卷。梁有晉北中郎參軍蘇彥集》十卷;太子左率《王肅之集》三卷,錄一卷;黃門郎王徽之集》八卷;徵士《謝敷集》五卷,錄一卷;太常卿孔汪集》十卷,《陳統集》七卷,太常王愷集》十五卷;右將軍王忱集》五卷,錄一卷;太常殷允集》十卷。亡。

晉徵士《戴逵集》九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光祿大夫孫廞集十卷,尚書左丞徐禪集》六卷,亡。

太子前率《徐邈集》九卷并目錄。梁二十卷,錄一卷。

給事中徐乾集》二十一卷并目錄。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冠軍將軍張玄之集》五卷,錄一卷;員外常侍荀世之集》八卷,《袁山松集》十卷,黃門郎魏逿之集五卷,驃騎參軍《卞湛集》五卷;金紫光祿大夫褚爽集》十六卷,錄一卷。亡。

豫章太守范寧集十六卷【梁有晉餘杭令范弘之集六卷,亡。

司徒王珣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亡。】

晉處士《薄蕭之集》九卷梁十卷。又有晉安北參軍《薄要集》九卷,《薄邕集》七卷;延陵令唐邁之集》十一卷,錄一卷。亡。

晉《孫恩集》五卷梁有晉殿中將軍傅綽集》十五卷,驍騎將軍弘戎集》十六卷,御史中丞魏叔齊集》十五卷,司徒右長史劉寧之集》五卷,亡。

臨海太守辛德遠集》五卷梁四卷。又有晉車騎參軍《何瑾之集》十一卷;太保王恭集》五卷,錄一卷;《殷覬集》十卷,錄一卷。亡。

晉荊州刺史殷仲堪集》十二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亡。

驃騎長史謝景重集》一卷】

晉《桓玄集》二十卷梁有晉丹陽尹卞範之集》五卷,錄一卷;光祿勳卞承之集》十卷,錄一卷。亡。

東陽太守殷仲文集》七卷梁五卷。

司徒王謐集》十卷錄一卷。梁有晉光祿大夫伏系之集》十卷,錄一卷,亡。

右軍參軍《孔璠集》二卷

晉衛軍諮議湛方生集》十卷錄一卷。

光祿大夫祖台之集》十六卷梁二十卷。

通直常侍顧愷之集》七卷梁二十卷。

太常卿劉瑾集》九卷梁五卷。

左僕射謝混集》三卷梁五卷。

祕書監滕演集》十卷錄一卷。

司徒長史王誕集》二卷梁有晉太尉咨議《劉簡之集》十卷,亡。

丹陽太守袁豹集》八卷梁十卷,錄一卷。又有晉廬江太守殷遵集》五卷,錄一卷;興平令《荀軌集》五卷。亡。

晉西中郎長史羊徽集》九卷梁十卷,錄一卷。

國子博士周祗集》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晉相國主簿殷闡集》十卷,錄一卷;太常傅迪集》十卷。亡。

始安太守卞裕集》十三卷梁十五卷。又有晉《韋公藝集》六卷,亡。

晉《毛伯成集》一卷

晉沙門《支曇諦集》六卷

晉沙門《釋惠遠集》十二卷

姚萇沙門《釋僧肇集》一卷

晉《王茂略集》四卷

晉《曹毗集》四卷

晉《宗欽集》二卷梁有晉中軍功曹殷曠之集》五卷,太學博士魏說集》十三卷;征西主簿丘道護集》五卷,錄一卷;柴桑令劉遺民集》五卷,錄一卷;《郭澄之集》十卷,徵士《周續之集》一卷,《孔瞻集》九卷。亡。

江州刺史王凝之妻《謝道韞集》二卷梁有婦人晉司徒王渾妻鍾夫人集五卷,《晉武帝左九嬪集》四卷,晉太宰賈充妻李扶集》一卷,晉武平都尉陶融妻陳窈集》一卷,晉都水使者妻《陳玢集》五卷,晉海西令劉臻妻陳驂集七卷,晉劉柔妻王邵之集》十卷,晉散騎常侍傅伉妻《辛蕭集》一卷,晉松陽令鈕滔母《孫瓊集》二卷,晉成公道賢妻《龐馥集》一卷,晉宣城太守殷妻徐氏集》一卷,亡。

宋武帝集十二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文帝集七卷梁十卷,亡。

宋孝武帝集二十五卷梁三十一卷,錄一卷。又有《宋廢帝景和集》十卷,錄一卷;《明帝集》三十三卷。亡。

宋《長沙王道憐集》十卷錄一卷。梁有《宋臨川王道規集》四卷,錄一卷,亡。

宋臨川王義慶集》八卷

宋江夏王義恭集十一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江夏王集別本》十五卷;宋《衡陽王義季集》十卷,錄一卷。亡。

宋《南平王鑠集》五卷梁有宋《竟陵王誕集》二十卷,《建平王休度集》十卷,《新渝惠侯義宗集》十二卷,散騎常侍祖柔之集二十卷,亡。

豫章太守謝瞻集》三卷梁有宋征虜將軍沈林子集》七卷,亡。

太常卿孔琳之集》九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

宋《王叔之集》七卷梁十卷,錄一卷。

太中大夫徐廣集》十五卷錄一卷。

祕書監盧繁集》一卷殘缺。梁十卷,錄一卷。

侍中孔寧子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五卷,錄一卷。

建安太守卞謹集十卷梁十卷。

太常卿蔡廓集》九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又有宋《王韶之集》二十四卷,亡。

尚書令傅亮集》三十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宋征南長史孫康集》十卷,左軍長史范述集》三卷,亡。

太常卿鄭鮮之集》十三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宋徵士《陶潛集》九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張野集》十卷,宋零陵令陶階集》八卷,東莞太守張元瑾集》八卷;光祿大夫王曇首集》二卷,錄一卷。亡。

太常卿范泰集十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中書郎荀昶集》十四卷梁十五卷,錄一卷。又有《卞伯玉集》五卷,錄一卷;中散大夫羊欣集》七卷。亡。

司徒王弘集》一卷梁二十卷,錄一卷。又有宋金紫光祿大夫沈演集》十卷,廣平太守范凱集》八卷,亡。

宋沙門《釋惠琳集》五卷梁九卷,錄一卷。又有宋《范晏集》十四卷,亡。

司徒府參軍謝惠連集》六卷梁五卷,錄一卷。又有宋太常謝弘微集》二卷,亡。

臨川內史謝靈運集》十九卷梁二十卷,錄一卷。

給事中丘深之集》七卷梁十五卷。又有義成太守祖仚之集五卷,荊州西曹《孫韶集》十卷,《殷淳集》二卷,揚州刺史殷景仁集》九卷;國子博士姚濤之集》二十卷,錄一卷;周祋集十一卷。亡。

殷闡之集》一卷

宋徵士《宗景集》十六卷梁十五卷。

宋徵士《雷次宗集》十六卷梁二十九卷,錄一卷。

奉朝請伍緝之集》十二卷梁有宋南蠻主簿衛令元集》八卷;《范曄集》十五卷,錄一卷;撫軍諮議范廣集一卷;右光祿大夫王敬弘集》五卷,錄一卷;《任豫集》六卷。

御史中丞何承天集》二十卷梁三十二卷,亡。

太中大夫裴松之集》十三卷梁二十一卷。又有《王韶之集》十九卷;宋光祿大夫江湛集》四卷,錄一卷。亡。

太尉袁淑集》十一卷并目錄。梁十卷,錄一卷。

秘書監王微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宋太子舍人王僧謙集》二卷,金紫光祿大夫王僧綽集》一卷,征北行參軍顧邁集》二十卷,魚復令《陳超之集》十卷,平南將軍何長瑜集》八卷,亡。

員外郎荀雍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宋國子博士范演集》八卷,錢唐令《顧昱集》六卷,臨成令韓濬之集八卷,南陽太守沈亮之集》七卷,國子博士孔欣集》九卷,臨海太守江玄叔集》四卷,尚書郎劉馥集》十一卷,太子中舍人張演集》八卷,南昌令《蔡眇之集》三卷,太學博士顧雅集》十三卷,巴東太守孫仲之集》十一卷,太尉諮議參軍謝元集》一卷,南海太守陸展集》九卷,棘陽令山謙之集》十二卷,廣州刺史羊希集》九卷,員外常侍周始之集》十一卷,主客郎《羊崇集》六卷,太子舍人孔景亮集》三卷,亡。

中書郎袁伯文集》十一卷并目錄。梁有宋丞相諮議蔡超集七卷,亡。

宋東中郎長史孫緬集》八卷并目錄。梁十一卷。又有宋《賀道養集》十卷,太子洗馬謝登集》六卷,新安太守張鏡集》十卷;兼中書舍人褚詮之集》八卷,錄一卷。亡。

特進顏延之集》二十五卷梁三十卷。又有《顏延之逸集》一卷,亡。

宋東揚州刺史顏竣集》十四卷并目錄

大司馬錄事顏測集》十一卷并目錄

護軍將軍王僧達集》十卷梁有錄一卷。又有國子博士羊戎集》十卷,江寧令蘇寶生集》四卷,兖州別駕范義集十二卷,吳興太守劉瑀集》七卷,本郡孝廉劉氏集》九卷,亡。

會稽太守張暢集》十二卷殘缺。梁十四卷,錄一卷。又有宋司空何尚之集》十卷,亡。

吏部尚書何偃集》十九卷梁十六卷。又有廬江太守周朗集》八卷,亡。

侍中沈懷文集》十二卷殘缺。梁十六卷。

宋北中郎長史江智深集》九卷并目一卷。

太子中庶子殷琰集》七卷梁又有宋武陵太守袁顗集八卷,《荀欽明集》六卷,安北參軍《王詢之集》五卷,越騎校尉戴法興集》四卷,亡。

黃門郎虞通之集》十五卷梁二十卷。

司徒左長史沈勃集》十五卷梁二十卷。

金紫光祿大夫謝莊集》十九卷梁十五卷。又有宋金紫光祿大夫謝協集》三卷,三巴校尉張悅集》十一卷,揚州從事賀頠集》十一卷,領軍長史孔邁之集》八卷,撫軍參軍賀弼集》十六卷,本州秀才劉遂集》二卷,亡。

宋《建平王景素集》十卷

宋征虜記室參軍鮑照集》十卷梁六卷。又有宋武康令沈懷遠集》十九卷,《裴駰集》六卷,刪定郎《劉鯤集》五卷,宜都太守費修集》十卷,亡。

太中大夫徐爰集》六卷梁十卷。又有宋護軍司馬《孫勃集》六卷,右光祿大夫張永集》十卷,陽羨令趙繹集》十六卷,亡。

宋《庾蔚之集》十六卷梁二十卷。又有太子中舍人徵不就《王素集》十六卷,亡。

豫章太守劉愔集》八卷梁十卷。又有宋起部費鏡運集》二十卷,光祿大夫孫敻集十一卷,太尉從事中郎蔡頤集》三卷;司空劉勉集二十卷,錄一卷;青州刺史明僧暠集》十卷,吳興太守蕭惠開集》七卷,《沈宗之集》十卷,大司農張辯集》十六卷;金紫光祿大夫王瓚集》十五卷,錄一卷;《郭坦之集》五卷,會稽主簿辛湛之集》八卷,太子舍人朱百年集二卷,東海王常侍鮑德遠集》六卷,會稽郡丞《張緩集》六卷。亡。

宋寧國令《劉薈集》七卷

江州從事吳邁遠集》一卷殘缺。梁八卷,亡。

宛朐令湯惠休集》三卷梁四卷。又有南海太守孫奉伯集》十卷,右將軍成元範集》十卷,奉朝請虞喜集》十一卷,延陵令唐思賢集》十五卷,《戴凱之集》六卷,亡。

司徒袁粲集》十一卷并目錄。梁九卷。又有婦人《牽氏集》一卷,宋後宮司儀《韓蘭英集》四卷,亡。

文帝集一卷殘缺。梁十一卷。又有齊《晉安王子懋集》四卷,錄一卷;《隨王子隆集》七卷,亡。

齊《竟陵王子良集》四十卷梁又有齊聞喜公蕭遙欣集》十一卷,領軍諮議劉祥集》十卷,亡。

齊太宰《褚彥回集》十五卷梁又有齊黃門侍郎崔祖思集》二十卷,中軍佐鍾蹈集十二卷;餘杭令丘巨源集》十卷,錄一卷。亡。

太尉王儉集》五十一卷梁六十卷。又有齊東海太守謝顥集》十六卷,謝𤅢集十卷,豫州刺史劉善明集》十卷,侍中褚賁集》十二卷,徵士《劉虯集》二十四卷,司徒主簿徵不就《庾易集》十卷,《顧歡集》三十卷,《劉瓛集》三十卷,射声校尉劉璡集》三卷,亡。

中書郎周顒集》八卷梁十六卷。又有齊左侍郎鮑鴻集》二十卷,錄一卷;雍州秀才韋贍集十卷;正員郎《劉懷慰集》十卷,錄一卷;永嘉太守江山圖集》十卷,驃騎記室參軍荀憲集》十一卷。亡。

齊前軍參軍《虞羲集》九卷殘缺。梁十一卷。又有平陽令韋沈集》十卷,車騎參軍《任文集》十一卷,《卞鑠集》十六卷,《婁幼瑜集》六十六卷,長水校尉祖沖之集》五十一卷,亡。

中書郎王融集》十卷

吏部郎謝朓集》十二卷

謝朓逸集一卷梁又有《王巾集》十一卷,亡。

司徒左長史張融集》二十七卷梁十卷。又有張融玉海集》十卷、《大澤集》十卷、《金波集》六十卷,又有齊羽林監庾韶集》十卷,黃門郎王僧祐集十卷;太常卿劉悛集》二十卷,錄一卷;祕書王寂集》五卷。亡。

金紫光祿大夫孔稚珪集》十卷

齊後軍法曹參軍陸厥集》八卷梁十卷。

太尉徐孝嗣集》十卷梁七卷。又有侍中劉暄集》一十一卷,通直常侍裴昭明集》九卷,《虞炎集》七卷,吏部郎劉瑱集》十卷,梁國從事中郎劉繪集》十卷,亡。

侍中袁彖集》五卷并錄。

中書郎江奐集》九卷并錄。

平西諮議宗躬集》十三卷

太子舍人沈驎士集》六卷

梁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二卷。

梁武帝詩賦集》二十卷

梁武帝雜文集》九卷

梁武帝別集目錄》二卷

梁武帝淨業賦》三卷

梁簡文帝集八十五卷陸罩撰,并錄。

梁元帝集》五十二卷

梁元帝小集》十卷

梁《昭明太子集》二十卷梁有《梁安成王集》三十卷,亡。

梁《岳陽王詧集》十卷

梁王蕭巋集》十卷

梁《邵陵王綸集》六卷

梁《武陵王紀集》八卷

梁《蕭琮集》七卷梁又有《安成煬王集》五卷,亡。

司徒諮議宗夬集》九卷并錄。

國子博士丘遲集》十卷并錄。梁十一卷,又有《謝朏集》十五卷,亡。

金紫光祿大夫江淹集》九卷梁二十卷。

江淹後集》十卷

尚書僕射范雲集十一卷并錄。

太常卿任昉集》三十四卷梁有晉安太守謝纂集》十卷,撫軍將軍柳惔集》二十卷,中護軍柳惲集》十二卷,豫州刺史柳憕集》六卷,尚書令柳忱集》十三卷,義興郡丞何僩集三卷,撫軍中兵參軍韋溫集》十卷,鎮西錄事參軍到洽集》十一卷,太子洗馬劉苞集》十卷,南徐州秀才諸葛璩集》十卷,亡。

特進沈約集》一百一卷并錄。梁又有《謝綽集》十一卷,亡。

梁中軍府諮議王僧孺集》三十卷

尚書左丞范縝集十一卷

護軍將軍周捨集二十卷梁有祕書張熾金河集》六十卷,《劉敲集》八卷,玄貞處士《劉訏集》一卷,亡。

梁蕭洽集》二卷

梁隱居先生《陶弘景集》三十卷

陶弘景內集》十五卷

梁徵士《魏道微集》三卷

黃門郎張率集》三十八卷

梁南徐州治中《王冏集》三卷

都官尚書江革集》六卷

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

光祿大夫庾曇隆集》十卷并錄。

儀同三司徐勉前集》三十五卷

勉後集十六卷并序錄。

吏部郎王錫集》七卷并錄。

尚書左僕射王暕集》二十一卷

平西刑獄參軍《劉孝標集》六卷

鴻臚卿裴子野集》十四卷

梁仁威府長史司馬褧集》九卷

梁《蕭子暉集》九卷

梁始興內史蕭子範集》十三卷

建陽令江洪集》二卷

鎮西府記室《鮑畿集》八卷

尚書祠部郎虞㬭集十卷

新田令費昶集》三卷

梁《蕭幾集》二卷

東陽郡丞《謝瑱集》八卷

通直郎謝琛集》五卷

梁仁威記室《何遜集》七卷梁有安西記室《劉緩集》四卷,沙門《釋智藏集》五卷,亡。

太常卿陸倕集》十四卷

廷尉卿劉孝綽集》十四卷

都官尚書劉孝儀集》二十卷

太子庶子劉孝威集》十卷

東陽太守王揖集》五卷

黃門郎陸雲公集》十卷

國子祭酒蕭子雲集》十九卷

梁征西府長史楊眺集》十一卷并錄。

太子洗馬王筠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中書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臨海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左佐集》十一卷并錄。

王筠尚書集》九卷并錄。

梁西昌侯《蕭深藻集》四卷并錄。

中書郎任孝恭集》十卷

梁平北府長史鮑泉集》一卷

雍州刺史張纘集》十一卷并錄。

尚書僕射張綰集》十一卷并錄。

度支尚書庾肩吾集十卷

太常卿劉之遴前集》十一卷

劉之遴後集》二十一卷

豫章世子侍讀謝郁集五卷

梁安成蕃王蕭欣集》十卷

中書舍人朱超集一卷

護軍將軍甄玄成集》十卷并錄。

散騎常侍沈君游集十三卷

梁《臨安恭公主集》三卷武帝女。

梁征西記室范靖妻沈滿願集》三卷

太子洗馬徐悱妻劉令嫺集三卷

後魏孝文帝集》三十九卷

後魏司空高允集》二十一卷

後魏司農卿李諧集》十卷

後魏太常卿盧元明集》十七卷

後魏司空祭酒袁躍集》十三卷

後魏著作佐郎韓顯宗集》十卷

後魏散騎常侍溫子昇集三十九卷

後魏太常卿陽固集》三卷

北齊特進邢子才集》三十一卷

北齊尚書僕射魏收集》六十八卷

北齊儀同《劉逖集》二十六卷

後周明帝集》九卷

後周趙王集》八卷

後周滕簡王集》八卷

後周儀同《宗懍集》十二卷并錄。

後周沙門《釋亡名集》十卷

後周小司空王襃集二十一卷并錄。

周少傅蕭撝集十卷

後周開府儀同庾信集》二十一卷并錄。

陳後主集》三十九卷

陳後主沈后集十卷

大匠卿杜之偉集》十二卷

金紫光祿大夫周弘讓集》九卷

陳《周弘讓後集》十二卷

侍中沈炯前集》七卷

陳《沈炯後集》十三卷

陳沙門《釋標集》二卷

陳沙門《釋洪偃集》八卷

陳沙門《釋瑗集》六卷

陳沙門《釋靈裕集》四卷

尚書僕射周弘正集》二十卷

鎮南府司馬陰鏗集》一卷

左衛將軍顧野王集》十九卷

陳沙門《策上人集》五卷

尚書左僕射徐陵集》三十卷

右衛將軍張式集》十四卷

尚書度支郎張正見集》十四卷

司農卿陸琰集》二卷

少府卿陸玠集》十卷

光祿卿陸瑜集》十一卷并錄。

護軍將軍蔡景歷集五卷

陳沙門《釋暠集》六卷

御史中丞褚玠集》十卷

陳安右府諮議司馬君卿集》二卷

著作佐郎張仲簡集》一卷

煬帝集》五十五卷

王祐集》一卷

武陽太守盧思道集》三十卷

金州刺史李元操集》十卷

蜀王府記室《辛德源集》三十卷

太尉楊素集》十卷

懷州刺史李德林集》十卷

吏部尚書牛弘集》十二卷

司隷大夫《薛道衡集》三十卷

國子祭酒何妥集》十卷

祕書監柳𧦪集五卷

開府江總集》三十卷

江總後集》二卷

記室參軍蕭愨集》九卷

著作郎魏彥深集》三卷

著作郎諸葛潁集十四卷

劉子政母《祖氏集》九卷

著作郎王冑集十卷

右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計亡書,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

別集之名,蓋漢東京之所創也。自靈均已降,屬文之士衆矣,然其志尚不同,風流殊別。後之君子,欲觀其體勢,而見其心靈,故別聚焉,名之為集。辭人景慕,並自記載,以成書部。年代遷徙,亦頗遺散。其高唱絕俗者,略皆具存,今依其先後,次之於此。

文章流別集四十一卷梁六十卷,志二卷,論二卷,摯虞撰。

文章流別志》、論二卷摯虞撰。

文章流別本十二卷謝混撰。

續文章流別三卷孔甯撰。

苑四十五卷梁六十卷。

集林》一百八十一卷臨川王劉義慶撰。梁二百卷。

集林鈔》十一卷

集鈔十卷沈約撰。梁有《集鈔》四十卷,丘遲撰,亡。

集略》二十卷

撰遺六卷梁又有《零集》三十六卷,亡。

翰林論三卷李充撰。梁五十四卷。

文苑一百卷孔逭撰。

文苑鈔》三十卷

文選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

詞林》五十八卷

文海》五十卷

吳朝士文集十卷梁十三卷。又有《漢書文府》三卷,亡。

巾箱集七卷梁有《文章志錄雜文》八卷,謝沈撰,又《名士雜文》八卷,亡。

婦人集二十卷梁有《婦人集》三十卷,殷淳撰。又有《婦人集》十一卷,亡。

婦人集鈔》二卷

雜文十六卷為婦人作。

文選音》三卷蕭該撰。

文心彫龍十卷梁兼東宮通事舍人劉勰撰。

文章始一卷姚察撰。梁有《文章始》一卷,任昉撰;《四代文章記》一卷,吳郡功曹張防撰。亡。

賦集九十二卷謝靈運撰。梁又有《賦集》五十卷,宋新渝惠侯撰;《賦集》四十卷,宋明帝撰;《樂器賦》十卷;《伎藝賦》六卷。亡。

賦集鈔》一卷

賦集八十六卷後魏祕書丞崔浩撰。

續賦集十九卷殘缺。

歷代賦十卷梁武帝撰。

皇德瑞應賦頌一卷梁十六卷。

五都賦六卷并錄。張衡及左思撰。

雜都賦十一卷梁《雜賦》十六卷。又《東都賦》一卷,孔逭作;《二京賦音》二卷,李軌、綦毌邃撰;《齊都賦》二卷并音,左思撰;《相風賦》七卷,傅玄等撰;《迦維國賦》二卷,晉右軍行參軍虞干紀撰;《遂志賦》十卷,《乘輿赭白馬》二卷。亡。

述征賦》一卷

神雀賦一卷後漢傅毅撰。

雜賦注本三卷梁有郭璞注《子虛上林賦》一卷,薛綜張衡二京賦》二卷,晁矯注《二京賦》一卷,傅巽注《二京賦》二卷,張載及晉侍中劉逵、晉懷令衛權注左思《三都賦》三卷,綦毌邃注《三都賦》三卷,項氏注《幽通賦》,蕭廣濟注木玄虛《海賦》一卷,徐爰注《射雉賦》一卷,亡。

獻賦》十八卷

圍碁賦一卷梁武帝撰。

觀象賦》一卷

洛神賦一卷孫壑注。

枕賦一卷張君祖撰。

二都賦音一卷李軌撰。

百賦音十卷御史褚詮之撰。梁有《賦音》二卷,郭徵之撰;《雜賦圖》十七卷。亡。

大隋封禪書》一卷

上《封禪書》二卷梁有《雜封禪文》八卷,《秦帝刻石文》一卷,宋會稽太守褚淡撰,亡。

集雅篇》五卷

靖恭堂頌一卷晉涼王李暠撰。梁有頌集二十卷,王僧綽撰;《木連理頌》一卷,太元十九年群臣上。亡。

詩集五十卷謝靈運撰。梁五十一卷。又有宋侍中張敷袁淑謝靈運詩集》一百卷;又詩集百卷,并例、錄二卷,顏峻撰;《詩集》四十卷,宋明帝撰;《雜詩》七十九卷,江邃撰;《雜詩》二十卷,宋太子洗馬劉和注;《二晉雜詩》二十卷;《古今五言詩美文》五卷,荀綽撰;《詩鈔》十卷。亡。

詩集鈔十卷謝靈運撰。梁有《雜詩鈔》十卷,錄一卷,謝靈運撰,亡。

古詩集》九卷

六代《詩集鈔》四卷梁有《雜言詩鈔》五卷,謝朏撰,亡。

詩英九卷謝靈運集》。梁十卷。又有《文章英華》三十卷,梁昭明太子撰,亡。

今詩英》八卷

古今詩苑英華十九卷梁昭明太子撰。

詩纘》十三卷

衆詩英華一卷

詩類》六卷

玉臺新詠十卷徐陵撰。

百志詩九卷干寶撰。梁五卷。又有《古遊仙詩》一卷;應貞注應璩百一詩》八卷;《百一詩》二卷,晉蜀郡太守李彪撰。亡。

齊《釋奠會詩》一十卷

齊讌會詩十七卷

青溪詩三十卷齊讌會作。梁有魏、晉、宋雜祖餞讌會詩集二十一部,一百四十三卷,亡,今略其數。

西府新文十一卷并錄。梁蕭淑撰。

百國詩》四十三卷

文林館詩府八卷後齊文林館作。

詩評三卷鍾嶸撰,或曰《詩品》。

古樂府》八卷

文會詩三卷陳仁威記室徐伯陽撰。

五岳七星迴文詩一卷梁有《雜詩圖》一卷,亡。

毛伯成詩一卷伯成,東晉征西參軍。

春秋寶藏詩四卷張朏撰。

江淹擬古一卷羅潛注。

樂府歌辭鈔》一卷

歌錄》十卷

古歌錄鈔》二卷

晉歌章八卷梁十卷。

吳聲歌辭曲一卷梁二卷。又有《樂府歌詩》二十卷,秦伯文撰;《樂府歌詩》十二卷,《樂府三校歌詩》十卷,《樂府歌辭》九卷;《太樂歌詩》八卷,《歌辭》四卷,張永記;魏讌樂歌辭七卷,《晉歌章》十卷;又《晉歌詩》十八卷,晉讌樂歌辭十卷,荀勗撰;《宋太始祭高禖歌辭》十一卷,《齊三調雅辭》五卷;《古今九代歌詩》七卷,張湛撰;《三調相和歌辭》五卷,《三調詩吟錄》六卷,《奏鞞鐸舞曲》二卷,管絃錄一卷,《伎錄》一卷;《太樂備問鍾鐸律奏舞歌》四卷,郝生撰;迴文集十卷,謝靈運撰;又迴文詩八卷;織錦迴文詩一卷,苻堅秦州刺史竇氏妻蘇氏作;《頌集》二十卷,王僧綽撰;《木連理頌》二卷,晉太元十九年群臣上;又鼓吹、清商、樂府、讌樂、高禖、鞞、鐸等《歌辭舞錄》,凡十部。

陳郊廟歌辭三卷并錄。徐陵撰。

樂府新歌十卷秦王記室崔子發撰。

樂府新歌二卷秦王司馬殷僧首撰。

古今箴銘集十四卷張湛撰。錄一卷。梁有《箴集》十六卷,《雜誡箴》二十四卷,《女箴》一卷,《女史箴圖》一卷,又有《銘集》十一卷,又陸少玄撰《佛像雜銘》十三卷,釋僧祐撰《箴器雜銘》五卷,亡。

衆賢誡集十卷殘缺。梁有誡林三卷,綦毌邃撰;《四帝誡》三卷,王誕撰;《雜家誡》七卷,《諸家雜誡》九卷,《集誡》二十二卷。亡。《諸葛武侯誡》一卷、《女誡》一卷《女誡》一卷曹大家撰。《女鑒》一卷梁有《女訓》十六卷。

婦人訓誡集》十一卷并錄。梁十卷。宋司空徐湛之撰。

娣姒訓》一卷馮少冑撰。

貞順志》一卷

讚集五卷謝莊撰。

畫讚五卷漢明帝殿閣畫,魏陳思王讚。梁五十卷。又有《誄集》十五卷,謝莊撰,亡。

七集十卷謝靈運集》。

七林十卷梁十二卷,錄二卷。卞景撰。梁又有七林三十卷,音一卷,亡。

七悟一卷顏之推撰。梁有弔文集六卷,錄一卷;弔文二卷。亡。

碑集二十九卷

雜碑集二十九卷

雜碑集二十二卷梁有碑集十卷,謝莊撰;《釋氏碑文》三十卷,梁元帝撰;《雜碑》二十二卷,《碑文》十五卷,晉將作大匠陳勰撰;《碑文》十卷,車灌撰;又有《羊祜墮淚碑》一卷,《桓宣武碑》十卷,《長沙景王碑文》三卷,《荊州雜碑》三卷,《雍州雜碑》四卷,《廣州刺史碑》十二卷,《義興周處碑》一卷,太原王氏家碑誄頌讚銘集二十六卷;《諸寺碑文》四十六卷,釋僧祐撰;《雜祭文》六卷,衆僧行狀四十卷,釋僧祐撰。亡。

設論集二卷劉楷撰。梁有《設論集》三卷,東晉人撰;《客難集》二十卷。亡。

論集》七十三卷

雜論》十卷

明真論一卷兖州刺史宗岱撰。

東西晉興亡論》一卷

陶神論》五卷

正流論》一卷

黃芳引連珠》一卷

梁武連珠一卷沈約注。

梁武帝制旨連珠十卷邵陵王綸注。

梁武帝制旨連珠十卷陸緬注。梁有《設論連珠》十卷,謝靈運撰《連珠集》五卷,陳證撰《連珠》十五卷;又《連珠》一卷,陸機撰,何承天注;又班固典引》一卷,蔡邕注。亡。

梁代雜文》三卷

詔集區分四十一卷後周獸門學士宗幹撰。

魏朝雜詔二卷梁有《漢高祖手詔》一卷,亡。

錄魏吳二志詔二卷梁有《三國詔誥》十卷,亡。

晉咸康詔》四卷

晉朝雜詔九卷梁有《晉雜詔》百卷,錄一卷。又有《晉雜詔》二十八卷,錄一卷;又《晉詔》六十卷,《晉文王》、《武帝雜詔》十二卷。亡。

錄晉詔十四卷梁有《晉武帝詔》十二卷,《成帝詔草》十七卷,《康帝詔草》十卷,《建元直詔》三卷,《永和副詔》九卷,《升平、隆和、興寧副詔》十卷,泰元、咸寧、寧康副詔二十二卷,《隆安直詔》五卷,《元興大亨副詔》三卷,亡。

晉義熙詔十卷梁有《義熙副詔》十卷,義熙以來至于大明詔三十卷,《晉宋雜詔》四卷;又《晉宋雜詔》八卷,王韶之撰;又《雜詔》十四卷,《班五條詔》十卷。亡。

宋永初雜詔十三卷梁有《詔集》百卷,起漢訖宋;《武帝詔》四卷,宋《元熙詔令》五卷,《永初二年五年詔》三卷,《永初已來中書雜詔》二十卷。亡。

宋孝建詔一卷梁有《宋景平詔》三卷,亡。

宋元嘉副詔十五卷梁有《宋元嘉詔》六十二卷,又《宋孝武詔》五卷,《宋大明詔》七十卷,《宋永光、景和詔》五卷,《宋泰始、泰豫詔》二十二卷,《宋義嘉偽詔》一卷,《宋元徽詔》十三卷,宋昇明詔四卷,亡。

齊雜詔》十卷

中興二年詔三卷梁有《齊建元詔》五卷,《永明詔》三卷,《武帝中詔》十卷,《齊隆昌、延興、建武詔》九卷,《齊建武二年副詔》九卷,《梁天監元年至七年詔》十二卷,《天監九年、十年詔》二卷,亡。

後魏詔集》十六卷

後周雜詔》八卷

雜詔》八卷

雜赦書》六卷

陳天嘉詔草》三卷

霸朝集三卷李德林撰。

皇朝詔集》九卷

皇朝陳事詔十三卷梁有《雜九錫文》四卷,亡。

法書表一卷虞和撰。

梁中表十一卷邵陵王撰。梁有《漢名臣奏》三十卷;《魏名臣奏》三十卷,陳長壽撰;《魏雜事》七卷,《晉諸公奏》十一卷,《雜表奏駁》三十五卷,《漢丞相匡衡、大司馬王鳳奏》五卷,《劉隗奏》五卷,《孔群奏》二十二卷,《晉金紫光祿大夫周閔奏事》四卷,《晉中丞劉邵奏事》六卷,《中丞司馬無忌奏事》十三卷,中丞虞谷奏事六卷,《中丞高崧奏事》五卷,又《諸彈事》等十四部。亡。

雜露布十二卷梁有《雜檄文》十七卷,《魏武帝露布文》九卷,亡。

山公啟事》三卷

范寧啟事三卷梁十卷。梁有《雜薦文》十二卷,《薦文集》七卷,亡。

善文五十卷杜預撰。

雜集一卷殷仲堪撰。

梁、魏、周、齊、陳皇朝聘使雜啟》九卷

政道集》十卷

書集八十八卷散騎常侍王履撰。梁八十卷,亡。

書林》十卷

逸書六卷梁二十二卷。徐爰撰。《應璩書林》八卷,夏赤松撰;抱朴君書一卷,葛洪撰;《蔡司徒書》三卷,蔡謨撰;《前漢雜筆》十卷,《吳晉雜筆》九卷,《吳朝文》二十四卷,《李氏家書》八卷,晉左將軍王鎮惡與劉丹陽書》一卷,亡。

後周與齊軍國書》二卷

高澄與侯景書》一卷

策集》一卷殷仲堪撰。

策集六卷梁有《孝秀對策》十二卷,亡。

宋元嘉策孝秀文》十卷

誹諧文》三卷

誹諧文十卷袁淑撰。梁有《續誹諧文集》十卷;又有《誹諧文》一卷,沈宗之撰;《任子春秋》一卷,杜嵩撰;《博陽秋》一卷,宋零陵令辛邕之撰。亡。

法集百七卷梁沙門釋寶唱撰。

右一百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通計亡書,合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

總集者,以建安之後,辭賦轉繁,衆家之集,日以滋廣,晉代摯虞,苦覽者之勞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蕪,自詩賦下,各為條貫,合而編之,謂為《流別》。是後文集總鈔,作者繼軌,屬辭之士,以為覃奧,而取則焉。今次其前後,并解釋評論,總於此篇。

凡集五百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計亡書,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一萬三千三百九十卷。

文者,所以明言也。古者登高能賦,山川能祭,師旅能誓,喪紀能誄,作器能銘,則可以為大夫。言其因物騁辭,情靈無擁者也。唐歌虞詠,商頌、周雅,叙事緣情,紛綸相襲,自斯已降,其道彌繁。世有澆淳,時移治亂,文體遷變,邪正或殊。宋玉、屈原,激清風於南楚,嚴、鄒、枚、馬,陳盛藻西京,平子豔發於東都王粲獨步於漳、滏。爰逮晉氏,見稱潘、陸,並黼藻相輝,宮商間起,清辭潤乎金石,精義薄乎雲天。永嘉已後,玄風旣扇,辭多平淡,文寡風力。降及江東,不勝其弊。宋、齊之世,下逮梁初,靈運高致之奇,延年錯綜之美,謝玄暉之藻麗,沈休文之富溢,煇煥斌蔚,辭義可觀。梁簡文之在東宮,亦好篇什,清辭巧製,止乎衽席之間,彫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後生好事,遞相放習,朝野紛紛,號為宮體。流宕不已,訖于喪亡。陳氏因之,未能全變。其中原則兵亂積年,文章道盡。後魏文帝,頗効屬辭,未能變俗,例皆淳古。齊宅漳濱,辭人間起,高言累句,紛紜絡繹,清辭雅致,是所未聞。後周草創,干戈不戢,君臣戮力,專事經營,風流文雅,我則未暇。其後南平漢、沔,東定河朔,訖于有隋,四海一統,采荊南之杞梓,收會稽之箭竹,辭人才士,總萃京師。屬以高祖少文,煬帝多忌,當路執權,逮相擯壓。於是握靈蛇之珠,韞荊山之玉,轉死溝壑之內者,不可勝數,草澤怨刺,於是興焉。古者陳詩觀風,斯亦所以關乎盛衰者也。班固有《詩賦略》,凡五種,今引而伸之,合為三種,謂之集部。

凡四部經傳三千一百二十七部,三萬六千七百八卷。通計亡書,合四千一百九十一部,四万九千四百六十七卷。

經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錄十七部,一百三卷。

右三百七十七部,一千二百一十六卷。

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說之經,亦稟元一之氣,自然而有,非所造為,亦與天尊常在不滅。天地不壞,則蘊而莫傳,劫運若開,其文自見。凡八字,盡道體之奧,謂之天書。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輝照耀,驚心眩目,雖諸天仙,不能省視。天尊之開劫也,乃命天真皇人,改囀天音而辯析之。自天真以下,至于諸仙,展轉節級,以次相授。諸仙得之,始授世人。然以天尊經歷年載,始一開劫,受法之人,得而寶祕,亦有年限,方始傳授。上品則年久,下品則年近。故今授道者,經四十九年,始得授人。推其大旨,蓋亦歸於仁愛清靜,積而修習,漸致長生,自然神化,或白日登仙,與道合體。其受道之法,初受《五千文籙》,次受《三洞籙》,次受《洞玄籙》,次受《上清籙》。籙皆素書,紀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受者必先潔齋,然後齎金環一,并諸贄幣,以見於師。師受其贄,以籙授之,仍剖金環,各持其半,云以為約。弟子得籙,緘而佩之。

潔齋之法,有黃籙、玉籙、金籙、塗炭等齋。為壇三成,每成皆置綿蕝,以為限域。傍各開門,皆有法象。齋者亦有人數之限,以次入于綿蕝之中,魚貫面縛,陳說愆咎,告白神祇,晝夜不息,或一二七日而止。其齋數之外有人者,並在綿蕝之外,謂之齋客,但拜謝而已,不面縛焉。而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并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䴵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又以木為印,刻星辰日月於其上,吸氣執之,以印疾病,多有愈者。又能登刀入火而焚敕之,使刃不能割,火不能熱。而又有諸服餌、辟穀、金丹、玉漿、雲英,蠲除滓穢之法,不可殫記。云自上古黃帝帝嚳、夏禹之儔,並遇神人,咸受道籙,年代旣遠,經史無聞焉。

推尋事迹,漢時諸子,道書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羨,處沖虛而已,無上天官符籙之事。其《黃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故言陶弘景者,隱於句容,好陰陽五行,風角星筭,修辟穀導引之法,受道經符籙,武帝素與之遊。及禪代之際,弘景取圖讖之文,合成「景梁」字以獻之,由是恩遇甚厚。又撰《登真隱訣》,以證古有神仙之事;又言神丹可成,服之則能長生,與天地永畢。帝令弘景試合神丹,竟不能就,乃言中原隔絕,藥物不精故也。帝以為然,敬之尤甚。然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猶自上章,朝士受道者衆,三吳及邊海之際,信之踰甚。陳武世居吳興,故亦奉焉。後魏之世,嵩山道士寇謙之,自云嘗遇真人成公興,後遇太上老君,授謙之為天師,而又賜之《雲中音誦科誡》二十卷。又使玉女授其服氣導引之法,遂得辟穀,氣盛體輕,顏色鮮麗。弟子十餘人,皆得其術。其後又遇神人李譜,云是老君玄孫,授其圖籙真經,劾召百神,六十餘卷,及銷鍊金丹雲英八石玉漿之法。太武始光之初,奉其書而獻之。帝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祀嵩岳,迎致其餘弟子,於代都東南起壇宇,給道士百二十餘人,顯揚其法,宣布天下。太武親備法駕,而受符籙焉。自是道業大行,每帝即位,必受符籙,以為故事,刻天尊及諸仙之象,而供養焉。遷洛已後,置道場於南郊之傍,方二百步。正月十月十五日,並有道士哥人百六人,拜而祠焉。後齊武帝遷鄴,遂罷之。文襄之世,更置館宇,選其精至者使居焉。後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魏之舊,尋與佛法俱滅。開皇初又興,高祖雅信佛法,於道士蔑如也。大業中,道士以術進者甚衆。其所以講經,由以《老子》為本,次講《莊子》及《靈寶》、昇玄之屬。其餘衆經,或言傳之神人,篇卷非一。自云天尊姓樂名靜信,例皆淺俗,故世甚疑之。其術業優者,行諸符禁,往往神驗。而金丹玉液長生之事,歷代糜費,不可勝紀,竟無効焉。今考其經目之數,附之於此。

大乘經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五百五十八部,一千六百九十七卷,經。五十九部,三百七十九卷,疏。

小乘經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

雜經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雜經目殘缺甚,見數如此。

雜疑經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

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

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七十七部,四百九十卷,律。二部,二十三卷,講疏。

雜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

大乘論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三十部,九十四卷,論。十五部,四十七卷,疏。

小乘論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二十一部,四百九十一卷,論。十部,七十六卷,講疏。

雜論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三十二部,二百九十九卷,論。九部,一百三十八卷,講疏。

記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

右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佛經者,西域天竺之迦維衛國淨飯王太子釋迦牟尼所說。釋迦當周莊王九年四月八日,自母右脅而生,姿貌奇異,有三十二相,八十二好。捨太子位,出家學道,勤行精進,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華言譯之為淨覺。其所說云,人身雖有生死之異,至於精神,則恒不滅。此身之前,則經無量身矣。積而修習,精神清淨,則成佛道。天地之外,四維上下,更有天地,亦無終極,然皆有成有敗。一成一敗,謂之一劫。自此天地已前,則有無量劫矣。每劫必有諸佛得道,出世教化,其數不同。今此劫中,當有千佛。自初至于釋迦,已七佛矣。其次當有彌勒出世,必經三會,演說法藏,開度衆生。由其道者,有四等之果。一曰須陀洹,二曰斯陀含,三曰阿那含,四曰阿羅漢。至羅漢者,則出入生死,去來隱顯,而不為累。阿羅漢已上,至菩薩者,深見佛性,以至成道。每佛滅度,遺法相傳,有正、象、末三等淳醨之異。年歲遠近,亦各不同。末法已後,衆生愚鈍,無復佛教,而業行轉惡,年壽漸短,經數百千載間,乃至朝生夕死。然後有大水、大火、大風之災,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淳朴,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

天竺中多諸外道,並事水火毒龍,而善諸變幻。釋迦之苦行也,是諸邪道,並來嬲惱,以亂其心,而不能得。及佛道成,盡皆摧伏,並為弟子弟子,男曰桑門,譯言息心,而總曰僧,譯言行乞。女曰比丘尼。皆剃落鬚髮,釋累辭家,相與和居,治心修淨,行乞以自資,而防心攝行。僧至二百五十戒,尼五百戒。俗人信憑佛法者,男曰優婆塞,女曰優婆夷,皆去殺、盜、淫、妄言、飲酒,是為五誡。釋迦在世教化四十九年,乃至天龍人鬼並來聽法,弟子得道,以百千萬億數。然後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以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涅槃亦曰泥洹,譯言滅度,亦言常樂我淨。初釋迦說法,以人之性識根業各差,故有大乘小乘之說。至是謝世,弟子迦葉與阿難等五百人,追共撰述,綴以文字,集載為十二部。後數百年,有羅漢菩薩,相繼著論,贊明其義。然佛所說,我滅度後,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三千年,其義如此。

推尋典籍,自漢已上,中國未傳。或云久以流布,遭秦之世,所以堙滅。其後張騫使西域,蓋聞有浮屠之教。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聞之,未之信也。後漢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而傅毅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并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愔之來也,以白馬負經,因立白馬寺洛城雍門西以處之。其經緘于蘭臺石室,而又畫像於清涼臺及顯節陵上。章帝時,楚王英以崇敬佛法聞,西域沙門,齎佛經而至者甚衆。永平中,法蘭又譯《十住經》。其餘傳譯,多未能通。至桓帝時,有安息國沙門安靜,齎經至洛,翻譯最為通解。靈帝時,有月支沙門支讖天竺沙門竺佛朔等,並翻佛經。而支讖所譯《泥洹經》二卷,學者以為大得本旨。漢末,太守竺融,亦崇佛法。三國時,有西域沙門康僧會,齎佛經至吳譯之,吳主孫權,甚大敬信。魏黃初中,中國人始依佛戒,剃髮為僧。先是西域沙門來此,譯《小品經》,首尾乖舛,未能通解。甘露中,有朱仕行者,往西域,至于闐國,得經九十章,晉元康中,至鄴譯之,題曰《放光般若經》。太始中,有月支沙門竺法護,西遊諸國,大得佛經,至洛翻譯,部數甚多。佛教東流,自此而盛。

石勒時,常山門衛道安,性聦敏,誦經日至萬餘言。以胡僧所譯《維摩》、《法華》,未盡深旨,精思十年,心了神悟,乃正其乖舛,宣揚解釋。時中國紛擾,四方隔絕,道安乃率門徒,南遊新野,欲令玄宗所在流布,分遣弟子,各趨諸方。法性詣揚州,法和入蜀,道安與慧遠襄陽。後至長安,苻堅甚敬之。道安素聞天竺沙門鳩摩羅什,思通法門,勸堅致之。什亦聞安令問,遙拜致敬。姚萇弘始二年,羅什至長安,時道安卒後已二十載矣,什深慨恨。什之來也,大譯經論,道安所正,與什所譯,義如一,初無乖舛。

初,晉元熙中,新豐沙門智猛,策杖西行,到華氏城,得《泥洹經》及《僧祗律》,東至高昌,譯《泥洹》為二十卷。後有天竺沙門曇摩羅讖復齎胡本,來至河西。沮渠蒙遜遣使至高昌取猛本,欲相參驗,未還而蒙遜破滅。姚萇弘始十年,猛本始至長安,譯為三十卷。曇摩羅讖又譯《金光明》等經。時胡僧至長安者數十輩,惟鳩摩羅什才德最優。其所譯則《維摩》、《法華》、《成實論》等諸經,及曇無懺所譯《金光明》,曇摩羅懺所譯《泥洹》等經,並為大乘之學。而什又譯《十誦律》,天竺沙門佛陀耶舍譯《長阿含經》及《四方律》,兜佉勒沙門曇摩難提譯《增一阿含經》,曇摩耶舍譯《阿毗曇論》,並為小乘之學。其餘經論,不可勝記。自是佛法流通,極於四海矣。東晉隆安中,又有𦋺賔沙門僧伽提婆譯《增一阿含經》及《中阿含經》。義熙中,沙門支法領,從于闐國得《華嚴經》三萬六千偈,至金陵宣譯。又有沙門法顯,自長安遊天竺,經三十餘國。隨有經律之處,學其書語,譯而寫之。還至金陵,與天竺禪師跋羅,參共辯定,謂《僧祗律》,學者傳之。

齊梁及陳,並有外國沙門。然所宣譯,無大名部可為法門者。梁武大崇佛法,於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凡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錄》。又後魏時,太武帝西征長安,以沙門多違佛律,群聚穢亂,乃詔有司,盡坑殺之,焚破佛像。長安僧徒,一時殲滅。自餘征鎮,豫聞詔書,亡匿得免者十一二。文成之世,又使修復。熙平中,遣沙門慧生使西域,采諸經律,得一百七十部。永平中,又有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大譯佛經,與羅什相埒。其《地持》、《十地論》,並為大乘學者所重。後齊遷鄴,佛法不改。至周武帝時,蜀郡門衛元嵩上書,稱僧徒猥濫,武帝出詔,一切廢毀。

開皇元年高祖普詔天下,任聽出家,仍令計口出錢,營造經像。而京師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諸大都邑之處,並官寫一切經,置于寺內;而又別寫,藏于祕閣。天下之人,從風而靡,競相景慕,民間佛經,多於六經數十百倍。大業時,又令沙門智果,於東都內道場,撰諸經目,分別條貫,以佛所說經為三部:一曰大乘,二曰小乘,三曰雜經。其餘似後人假託為之者,別為一部,謂之疑經。又有菩薩及諸深解奧義、贊明佛理者,名之為論,及戒律並有大、小及中三部之別。又所學者,錄其當時行事,名之為記。凡十一種。今舉其大數,列於此篇。

右道、佛經二千三百二十九部,七千四百一十四卷。

道、佛者,方外之教,聖人之遠致也。俗士為之,不通其指,多離以迂怪,假託變幻亂於世,斯所以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誣也。故錄其大綱,附于四部之末。

大凡經傳存亡及道、佛,六千五百二十部,五萬六千八百八十一卷。

<< < > >>

×0

社区贡献:

 报错 / 反馈

 编辑片段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