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试运行中,有任何建议或bug反馈,请发信到qiushan@taolang.club;看这里了解本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籍海淘浪有什么寓意

知道了

本書目錄

本篇关键词 词云图

纪年建文元年[1399] 2洪武二十五年[1392] 1正統五年[1440] 1乾隆元年[1736] 1

地点真定 9德州 8永平 4遼東 4濟南 4雲南 3山海關 2彰德 2順德 2薊州 2鄚州 2大寧 2大同 2保定 2滄州 2濟寧 2東昌 2沛縣 2齊眉山 2東平 2濟陽 2宿州 2并州縣 1漢中府 1興州 1營州 1北平都指揮使司 1麓川 1臨清 1永清 1漳州 1燕山 1通州 1遵化 1居庸關 1宣府 1永安 1雄縣 1滹沱河 1次河 1鄭村壩 1蔚州 1白溝河 1定州 1館陶 1深州 1藁城 1紫荊關 1易州 1西水寨 1昌黎 1楊村 1淮安 1蒙化 1東阿 1汶上 1兗州 1徐州 1肥河 1靈璧 1直沽 1揚州 1六合 1蘇州 1徽州 1樂平 1鎮江 1廣西 1思恩 1鈞州 1

人物平安 12盛庸 11李景隆 8何福 6燕王 6齊泰 5黃子澄 5徐凱 5耿炳文 4吳傑 4陳暉 4太子 3宋忠 3耿瓛 3谷王 3吳高 3潘忠 3楊松 3景隆 3鐵鉉 3懿文太子 2呂氏 2太孫 2方孝孺 2周王 2張昺 2謝貴 2張信 2師孔 2暴昭 2齊王 2馬宣 2顧成 2寧王 2徐輝祖 2恭閔惠皇帝 1允炆 1皇太孫 1國事 1西平侯 1沐春 1孝康皇后 1皇太后 1馬氏 1皇后 1允熥 1吳王 1允熞 1衡王 1允熙 1徐王 1文奎 1皇太子 1夏原吉 1湘王 1代王 1世子 1高熾 1高煦 1高燧 1岷王 1倪諒 1葛誠 1盧振 1余逢辰 1郭資 1墨麟 1呂震 1彭聚 1孫泰 1郭亮 1長興侯 1與棣 1祖宗 1安陸侯 1江陰侯 1炳文 1遼王 1曹國公 1朱鑑 1陳亨 1惟正 1胡廣 1瞿能 1越巂侯 1俞淵 1李得成 1歷城侯 1張玉 1譚淵 1莊得 1楚智 1薛嵓 1李遠 1袁宇 1李彬 1梅殷 1鄭華 1王省 1魏國公 1顏伯瑋 1唐子清 1黃謙 1陳文 1李斌 1輝祖 1陳性善 1彭與明 1王彬 1崇剛 1練子寧 1黃觀 1王叔英 1姚善 1王璡 1陳彥回 1張彥方 1郡主 1陳瑄 1童俊 1龍潭 1茹瑺 1王佐 1安王 1金川 1徐增壽 1出帝 1廷臣 1尹昌隆 1

文官知府 5布政使 3尚書 2侍郎 2兵部尚書 2知縣 2兵部侍郎 1翰林院修撰 1太常卿 1翰林院侍講 1工部侍郎 1察官 1採訪使 1王府官 1長史 1僉事 1司事 1尚寶 1軍務 1大理少卿 1中官 1吏目 1主簿 1典史 1禮部侍郎 1大理寺卿 1御史 1御史大夫 1修撰 1都督僉事 1

武官都督 11總兵官 3征虜大將軍 2駙馬都尉 2左副將 1節制 1右副將軍 1將軍 1左都督 1

其他太祖 6戰死 4罷兵 3宗廟 2教授 2大祀 2太祖實錄 2釋奠 2舟師 2閔帝 1薨 1居喪 1刑獄 1禮經 1律 1崩 1高皇帝 1齊衰 1暹羅 1占城 1追尊 1皇考 1孝康皇帝 1廟號 1興宗 1廢疾 1軍戶 1武吏 1地震 1宗社 1布政使司 1朶顏 1都察院 1御史府 1戶部 1進士 1及第 1屯軍 1朝賀 1禮制 1奉使 1教諭 1分守 1文皇帝 1按問 1恭閔惠皇帝 1惠帝 1復稱 1

卷四 本紀第四 恭閔帝

恭閔惠皇帝允炆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帝生穎慧好學,性至孝。年十四,侍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更二年太子居喪毀瘠。太祖撫之曰:「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1392]九月,立為皇太孫二十九年,重定諸王見東宮儀制,朝見後於內殿行家人禮,以諸王皆尊屬也。初,太祖太子省決章奏,太子性仁厚,於刑獄多所減省。至是以命太孫太孫亦復佐以寬大。嘗請於太祖,遍考禮經,叅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

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建文元年[1399]。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羣臣請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陰不言也。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絰,食則饘粥,郊社宗廟如常禮。」遂命定儀以進。丙申,詔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各舉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并州縣,革冗員。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太常卿,同叅軍國事秋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翰林院侍講。詔行寬政,赦有罪,蠲逋賦。八月周王橚有罪,廢為庶人,徙雲南。詔興州營州、開平諸衞軍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衞所軍單丁者,放為民。九月雲南總兵官西平侯沐春卒於軍,左副將何福代領其衆。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北平都指揮使司,察燕陰事。詔求直言,舉山林才德之士。十二月癸卯何福破斬刀幹孟,麓川平。是月,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釋黥軍及囚徒還鄉里。是年,暹羅占城入貢。

建文元年[1399]春正月癸酉,受朝,不舉樂。庚辰大祀天地於南郊,奉太祖配。修太祖實錄二月追尊皇考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妣常氏曰孝康皇后。尊母妃呂氏皇太后,冊妃馬氏皇后。封弟允熥吳王允熞衡王允熙徐王。立皇長子文奎皇太子。詔告天下,舉遺賢。賜民高年米肉絮帛,鰥寡孤獨廢疾者官為牧養。重農桑,興學校,考察官吏,振罹災貧民,旌節孝,瘞暴骨,蠲荒田租。衞所軍戶絕者除勿勾。詔諸王毋得節制武吏士,更定內外大小官制。三月釋奠於先師孔子。罷天下諸司不急務。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帥兵屯開平、臨清山海關。調北平、永清二衞軍於彰德順德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採訪使,分巡天下。甲午,京師地震,求直言。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遣燕王世子高熾及其弟高煦高燧還北平。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護衞百戶倪諒上變,燕旗校於諒等伏誅。詔讓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揮張信叛附於燕。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叅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薊州,俞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戰死永平指揮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征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搆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竝進。置平燕布政使司真定尚書暴昭司事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徐凱屯河間,潘忠楊松鄚州壬子,燕兵陷雄縣潘忠楊松戰於月漾橋,被執。鄚州陷。壬戌耿炳文及燕兵戰於滹沱河北,敗績,李堅、甯忠、顧成被執,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召遼王植、寧王權歸京師,權不至,詔削護衞。丁卯曹國公李景隆征虜大將軍,代耿炳文九月戊辰吳高耿瓛、楊文帥遼東兵,圍永平戊寅景隆次河間,燕兵援永平吳高退保山海關冬十月,燕兵自劉家口間道襲陷大寧,守將朱鑑死之。總兵官劉真、都督陳亨大寧,亨叛降燕。燕以寧王權及朶顏三衞卒歸北平。辛亥李景隆圍北平,燕兵還救。十一月辛未李景隆及燕兵戰於鄭村壩,敗績,奔德州,諸軍盡潰。燕王棣再上書於朝。帝為罷齊泰黃子澄官,仍畱京師。

二年春正月丙寅朔,詔天下來朝官勿賀。丁卯釋奠於先師孔子。二月,燕兵陷蔚州,進攻大同李景隆德州赴援,燕兵還北平。保定知府雒僉叛降燕。甲子,復以都察院御史府。均江、浙田賦。詔曰:「國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賦獨重,而蘇、松官田悉準私稅,用懲一時,豈可為定則。今悉與減免,畝毋踰一斗。蘇、松人仍得官戶部。」三月丙寅朔,日有食之。賜胡廣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夏四月己未李景隆及燕兵戰於白溝河,敗之。明日復戰,敗績,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淵、指揮滕聚等皆戰死景隆德州五月辛未,奔濟南。燕兵陷德州,遂攻濟南庚辰景隆敗績於城下,南走。叅政鐵鉉都督盛庸悉力禦之。六月己酉,遣尚寶李得成諭燕罷兵秋八月癸巳,承天門災,詔求直言。戊申盛庸鐵鉉擊敗燕兵,濟南圍解,復德州九月,詔錄洪武中功臣罪廢者後。辛未,封盛庸歷城侯,擢鐵鉉山東布政使,叅贊軍務,尋進兵部尚書。以庸為平燕將軍都督陳暉平安副之。庸屯德州平安吳傑定州徐凱滄州冬十月,召李景隆還,赦不誅。庚申,燕兵襲滄州徐凱被執。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濟寧,薄東昌乙卯盛庸擊敗之,斬其將張玉丙辰,復戰,又敗之,燕兵走館陶。庸軍勢大振,檄諸屯軍合擊燕,絕其歸路。

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凝命神寶成,告天地宗廟,御奉天殿受朝賀乙丑吳傑平安邀擊燕兵於深州,不利。辛未大祀天地於南郊。丁丑,享太廟,告東昌捷。復齊泰黃子澄官。三月辛巳盛庸敗燕兵於夾河,斬其將譚淵。再戰不利,都指揮莊得楚智等力戰死壬午,復戰,敗績,庸走德州丁亥都督何福德州癸巳,貶齊泰黃子澄,諭燕罷兵閏月己亥吳傑平安及燕戰於藁城,敗績,還保真定。燕兵掠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棣上書請召還諸將息兵,遣大理少卿薛嵓報之。是月,禮制成,頒行天下。夏五月甲寅盛庸以兵扼燕餉道,不克。棣復遣使上書,下其使於獄。六月壬申,燕將李遠沛縣,焚糧艘。壬午都督袁宇邀擊之,敗績。秋七月己丑,燕兵掠彰德丁酉平安真定攻北平。壬寅大同守將房昭帥兵由紫荊關保定,駐易州西水寨九月甲辰平安及燕將劉江戰於北平,敗績,還保真定冬十月丁巳真定諸將遣兵援房昭,及燕王戰於齊眉山,敗績。十一月壬辰遼東總兵官楊文攻永平,及劉江戰於昌黎,敗績。己亥平安敗燕將李彬楊村十二月癸亥,燕兵焚真定軍儲。詔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所在有司繫治。是月,駙馬都尉梅殷淮安太祖實錄成。

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於蒙化,居之京師。燕兵連陷東阿東平汶上兗州濟陽東平吏目鄭華濟陽教諭王省皆死之。甲申魏國公徐輝祖帥師援山東。燕兵陷沛縣知縣顏伯瑋主簿唐子清典史黃謙死之。癸丑,薄徐州二月甲寅都督何福陳暉平安濟寧盛庸軍淮上。己卯,更定品官勳階。三月,燕兵攻宿州平安追及於肥河,斬其將王真,遇伏敗績,宿州陷。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敗燕兵於小河,斬其將陳文甲戌徐輝祖等敗燕兵於齊眉山,斬其將李斌,燕兵懼,謀北歸。會帝聞訛言,謂燕兵已北,召輝祖還,何福軍亦孤。庚辰,諸將及燕兵大戰於靈璧,敗績,陳暉平安禮部侍郎陳性善大理寺卿彭與明皆被執。五月癸未,楊文帥遼東兵赴濟南,潰於直沽己丑盛庸軍潰於淮上,燕兵渡淮,趨揚州。指揮王禮等叛降燕,御史王彬、指揮崇剛死之。辛丑,燕兵至六合,諸軍迎戰,敗績。壬寅,詔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練子寧侍郎黃觀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召齊泰黃子澄還。蘇州知府姚善、寧波知府王璡徽州知府陳彥回樂平知縣張彥方各起兵入衞。甲辰,遣慶成郡主如燕師,議割地罷兵六月癸丑盛庸舟師敗燕兵於浦子口,復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舟師叛附於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龍潭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壬戌,復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甲子,遣使齎蠟書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統五年[1440],有僧自雲南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聞於朝。按問,乃鈞州人楊行祥,年已九十餘,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十二人,皆戍遼東。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正德、萬曆、崇禎間,諸臣請續封帝後,及加廟諡,皆下部議,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1736],詔廷臣集議,追諡曰恭閔惠皇帝

贊曰: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衞單丁,減蘇、松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復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 < > >>

×0

社区贡献:

 报错 / 反馈

 编辑片段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