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试运行中,有任何建议或bug反馈,请发信到qiushan@taolang.club;看这里了解本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籍海淘浪有什么寓意

知道了

本書目錄

本篇关键词 词云图

纪年天啟七年 3嘉靖十八年[1539] 2隆慶元年[1567] 2順治二年[1645] 2崇禎十五年[1642] 2隆慶二年[1568] 1萬曆十七年[1589] 1崇禎 1崇禎十六年[1643] 1崇禎二年[1629] 1崇禎十四年[1641] 1

地点桂林 8南京 7梧州 6肇慶 5長沙 4衡州 4雲南 4荊州 3中州 3洛陽 3河南 3廣西 3廣州 3平樂 3武岡 3江北 2湖廣 2秦中 2漢中 2萬山 2重慶 2湘潭 2永州 2潯州 2柳州 2德安 1漢陽 1湖陂 1畿內 1司農 1江都 1四川 1永寧 1宜陽 1迎恩寺 1懷慶 1淮安 1鳳陽總督 1鳳陽 1武昌 1杭州 1蕪湖 1洵陽 1紫陽 1平利 1白河 1鳳縣 1秦州 1隴西 1荊門 1陵陽 1平江 1蒼梧 1汀州 1贛州 1岑溪 1全州 1奉天府 1靖州 1湖南 1復陽 1至靈 1南昌 1南寧 1安隆所 1安龍府 1新會 1貴陽 1貴州道 1七星關 1遵義 1烏撒 1永昌 1騰越 1潞江 1南甸 1蠻莫 1緬甸 1官渡河 1木邦 1懿安 1

人物由榔 31太子 20常洵 15由崧 12懷王 11翊鏐 8福王 8載圳 7常潤 7士英 7承胤 7常浩 6惠王 6常淓 6式耜 6常瀛 5定王 5永王 5王妃 5哀冲太子 4景王 4桂王 4慈烺 4慈炯 4慈炤 4悼靈王 4慈煥 4太后 4世子 4騰蛟 4李定國 4載基 3莊敬太子 3載㙺 3憲懷太子 3翊釴 3翊鈴 3潞王 3常溆 3常治 3瑞王 3簡王 3由㰒 3由楫 3由模 3由栩 3由橏 3懷冲太子 3慈然 3悼懷太子 3慈焴 3獻懷太子 3慈炅 3慈烜 3貴妃 3懿妃 3皇太子 3裕王 3廷臣 3黃得功 3興安 3唐王 3魁楚 3妻子 3潁王 2戚王 2薊王 2均王 2靖王 2邠王 2沅王 2齊王 2湘王 2恭王 2皇后 2皇太后 2王太后 2鄭貴妃 2永思王 2常溥 2先帝 2李自成 2史可法 2良佐 2阮大鋮 2左良玉 2張獻忠 2吉王 2瞿式耜 2焦璉 2陳邦傳 2何騰蛟 2嚴起恒 2永忠 2白文選 2岷王 2選侍 2懷隱王 2王貴妃 1盧靖 1陳雍 1趙榮 1載𡓝 1夏言 1霍韜 1鄒守益 1段朝用 1楊最 1羅洪先 1趙時春 1唐順之 1文華 1徐階 1子素 1徐學謨 1宗周 1潁殤王 1薊哀王 1均思王 1靖悼王 1藍田 1明初 1親王 1景藩 1李氏 1邠哀王 1王皇后 1王之藩 1張居正 1荻洲 1呂維祺 1王胤昌 1鄒氏 1馬士英 1高弘圖 1劉澤清 1高傑 1寧南侯 1洪承疇 1練國事 1復粹 1陛下 1侯良柱 1自成 1劉熙祚 1熙祚 1桂端王 1與吉 1陳子壯 1安仁王 1永明 1聿鍵 1丁魁楚 1呂大器 1王氏 1蘇觀生 1顧元鏡 1林佳鼎 1觀生 1霍子衡 1思恩侯 1昭平 1安國 1鳴珂 1盧鼎 1金聲桓 1張同敞 1孫可望 1秦王 1吳貞毓 1晉王 1黔國公 1文選 1齊思王 1惠昭王 1皇貴妃 1容妃 1田貴妃 1姜逢元 1姚明恭 1王鐸 1屈可伸 1方逢年 1項煜 1劉理順 1吳偉業 1楊廷麟 1胡守恒 1楊士聰 1懿安皇后 1宋王 1王昺 1袁繼咸 1遵祖 1外戚 1孝定李太后 1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 1莊妃 1李焻 1后妃 1宣顯慈應悼靈王 1建屏 1

文官大學士 6兵部尚書 3尚書 2太僕卿 2總督 2講讀官 2編修 2郎中 1贊善 1知府 1推官 1參政 1戶部尚書 1軍務 1士大夫 1中官 1巡按御史 1兩廣總督 1廣西巡撫 1巡按 1布政使 1兵部侍郎 1祭酒 1侍郎 1密使 1禮部尚書 1詹事 1少詹 1禮部侍郎 1修撰 1校書 1檢討 1國子助教 1待詔 1禮科給事中 1

武官總兵官 7軍校 1副將 1親軍 1留守 1鎮將 1別將 1駙馬都尉 1

其他神宗 11光宗 11世宗 10莊烈帝 9穆宗 7熹宗 6薨 6加封 3東宮 2冊封 2太祖 2列傳 1東宮聖學圖冊 1禮部 1削籍 1時祭 1籍田 1陵寢 1伴讀 1警備 1輟朝 1襲封 1戶部 1舟師 1貞毓傳 1安南 1暹羅 1任國璽傳 1烈皇帝 1冕服 1會典 1加冠 1進士 1殿中 1備邊 1

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 諸王五

世宗諸子 哀冲太子載基 莊敬太子載𡓝 景王載圳 潁王載𪉖 戚王載<戞斗土> 薊王載㙺 均王載<土夙>

穆宗諸子 憲懷太子翊釴 靖王翊鈴 潞王翊鏐

神宗諸子 邠王常溆 福王常洵 沅王常治 瑞王常浩 惠王常潤 桂王常瀛

光宗諸子 簡王由㰒 齊王由楫 懷王由模 湘王由栩 惠王由橏

熹宗諸子 懷冲太子慈然 悼懷太子慈焴 獻懷太子慈炅

莊烈帝諸子 太子慈烺 懷王慈烜 定王慈炯 永王慈炤 悼靈王慈煥懷王

世宗八子。閻貴妃哀冲太子載基王貴妃莊敬太子載𡓝。杜太后穆宗盧靖妃生景王載圳。江肅妃生潁王載𪉖。趙懿妃戚王載<戞斗土>。陳雍妃生薊王載㙺趙榮妃生均王載<土夙>。

哀冲太子載基世宗第一子。生二月而殤。

莊敬太子載𡓝世宗第二子。嘉靖十八年[1539]世宗將南巡,立為皇太子,甫四歲,命監國,以大學士夏言為傅。尚書霍韜郎中鄒守益東宮聖學圖冊,疑為謗訕,幾獲罪。帝既得方士段朝用,思習修攝術,諭禮部,具皇太子監國儀。太僕卿楊最諫,杖死,監國之議亦罷。贊善羅洪先趙時春唐順之太子出閤,講學文華殿,皆削籍。太廟成,命太子攝祀。二十八年三月行冠禮,越二日。帝命與哀冲太子並建寢園,歲時祭祀,從諸陵後。

恭王載圳世宗第四子。嘉靖十八年[1539]冊立太子,同日封穆宗裕王載圳景王。其後太子廷臣裕王次當立。帝以前太子不永,遲之。晚信方士語,二王皆不得見。載圳既與裕王並出邸,居處衣服無別。載圳年少,左右懷窺覬,語漸聞,中外頗有異論。四十年之國德安。居四年。帝謂大學士徐階曰:「此子素謀奪嫡,今死矣。」初,載圳之藩,多請莊田。部議給之。荊州沙市不在請中。中使責市租,知府徐學謨執不與,又取薪稅於漢陽之劉家塥,推官宗周持之,皆獲譴。其他土田湖陂侵入者數萬頃。王無子,歸葬西山,妃妾皆還居京邸,封除。

潁殤王載𪉖,世宗第五子。生未踰月殤。

懷王載<戞斗土>,世宗第六子。

薊哀王載㙺世宗第七子。

均思王載<土夙>,世宗第八子。三王俱未踰歲殤,追加封諡。

穆宗四子。李皇后憲懷太子翊釴。孝定太后神宗潞王翊鏐。其靖王翊鈴,母氏無考。

憲懷太子翊釴穆宗長子。生五歲殤,贈裕世子隆慶元年[1567]追諡。

靖悼王翊鈴穆宗第二子。生未踰年殤,贈藍田王。隆慶元年[1567]加封諡。

簡王翊鏐穆宗第四子。隆慶二年[1568]生,生四歲而封。萬曆十七年[1589]之藩衞輝。初,翊鏐以帝母弟居京邸,王店、王莊徧畿內。比之藩,悉以還官,遂以內臣司之。皇店、皇莊自此益侈。翊鏐居藩,多請贍田、食鹽,無不應者。其後福藩遂緣為故事。明初親王歲祿外,量給草場牧地,間有以廢壤河灘請者,多不及千頃。部臣得執奏,不盡從也。景王就藩時,賜予概裁省。楚地曠,多閒田,詔悉予之。景藩除,潞得景故籍田,多至四萬頃,部臣無以難。至福王常洵之國,版籍更定,民力益絀,尺寸皆奪之民間,海內騷然。論者推原事始,頗以翊鏐為口實云。翊鏐好文,性勤飭,恒以歲入輸之朝,助工助邊無所惜,帝益善之。四十二年皇太后哀問至,翊鏐悲慟廢寢食,未幾

世子常淓幼,母妃李氏理藩事。時福王奏請。輒取中旨,帝於王妃奏,亦從中下,示無異同。部臣言:「王妃奏陳四事,如軍校月糧之當給發,義和店之預防侵奪,義所當許;至歲祿之欲先給,王莊之欲更設,則不當許。且於王無絲豪益,徒令邸中人日魚肉小民,飽私囊。將來本支千億,請索日頻,盡天府之版章,給王邸而不足也。」不報。四十六年常淓嗣。崇禎中,流賊擾秦、晉、河北。常淓疏告急,言:「衞輝城卑土惡,請選護衞三千人助守,捐歲入萬金資餉,不煩司農。」朝廷嘉之。盜發王妃塚,常淓上言:「賊延蔓漸及江北,鳳、泗陵寢可虞,宜早行勦滅。」時諸藩中能急國難者,惟周、潞二王云。後賊躙中州常淓流寓於杭。順治二年[1645]六月降於我大清。

神宗八子。王太后光宗鄭貴妃福王常洵沅王常治。周端妃生瑞王常浩。李貴妃惠王常潤桂王常瀛。其邠王常溆永思王常溥,母氏無考。

邠哀王常溆神宗第二子。生一歲殤。

恭王常洵神宗第三子。初,王皇后無子,王妃生長子,是為光宗常洵次之,母鄭貴妃最幸。帝久不立太子,中外疑貴妃謀立己子,交章言其事,竄謫相踵,而言者不止。帝深厭苦之。二十九年始立光宗太子,而封常洵福王,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廷臣王之藩者數十百奏。不報。至四十二年,始令就藩。

先是,海內全盛,帝所遣稅使、礦使遍天下,月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山積,他搜括贏羨億萬計。至是多以資常洵。臨行出宮門,召還數四,期以三歲一入朝。下詔賜莊田四萬頃。所司力爭,常洵亦奏辭,得減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並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伴讀、承奉諸官,假履畝為名,乘傳出入河南北、齊、楚間,所至騷動。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中使至淮、揚支鹽,乾沒要求輙數倍。而中州舊食河東鹽,以改食淮鹽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東引遏不行,邊餉由此絀。廷臣請改給王鹽於河東,且無與民市。弗聽。帝深居久,羣臣章奏率不省。獨福藩使通籍中左門,一日數請,朝上夕報可。四方姦人亡命,探風旨,走利如騖。如是者終萬曆之世。

及崇禎時,常洵地近屬尊,朝廷尊禮之。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秦中流賊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援兵過洛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方家居,聞之懼,以利害告常洵,不為意。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陷永寧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胤昌帥衆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宴加禮。越數日,賊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矛入賊營,賊稍却。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尸哭,賊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願生,乞一棺收王骨,虀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王妃鄒氏世子由崧懷慶。賊火王宮,三日不絕。事聞,帝震悼,輟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殯。

十六年秋七月由崧襲封,帝親擇宮中寶玉帶賜之。明年三月,京師失守,由崧潞王常淓俱避賊至淮安四月鳳陽總督馬士英等迎由崧南京庚寅,稱監國。以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士英俱為大學士士英仍督鳳陽軍務壬寅自立於南京,偽號弘光。史可法督師江北。召士英入,分淮、揚、鳳、廬為四鎮,以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領之。

由崧性闇弱,湛於酒色聲伎,委任士英士英阮大鋮,擢至兵部尚書,巡閱江防。二人日以鬻官爵、報私憾為事。事詳諸臣傳中。未幾,有王之明者,詐稱莊烈帝太子,下之獄。又有婦童氏,自稱由崧妃,亦下獄。於是中外譁然。明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舉兵武昌,以救太子士英為名,順流東下。阮大鋮黃得功等帥師禦之。而我大清兵以是年五月己丑渡江。辛卯夜,由崧走太平,蓋趨得功軍也。壬辰士英由崧母妃奔杭州癸巳由崧蕪湖丙申,大兵至南京城北,文武官出降。丙午,執由崧南京九月甲寅,以歸京師。

懷王常治神宗第四子。生一歲殤。

瑞王常浩神宗第五子。初,太子未立,有三王並封之旨,蓋謂光宗福王常浩也。尋以羣臣爭,遂寢。二十九年東宮立,與福、惠、桂三王同日封。常洵以長,先之藩。常浩年已二十有五,尚未選婚。羣臣交章言,率不報,而日索部帑為婚費,贏十八萬,藏宮中,且言冠服不能備。天啟七年之藩漢中。崇禎時,流寇劇,封地當賊衝。七年上書言:「臣託先帝骨肉,獲奉西藩,未期年而寇至。比西賊再渡河,闌入漢興,破洵陽,逼興安紫陽平利白河相繼陷沒。督臣洪承疇單騎裹甲出入萬山,賊始敗遁。臣捐犒軍振飢銀七千餘兩。此時撫臣練國事移兵商、洛,按臣范復粹馳赴漢中,近境稍寧。既而鳳縣再陷,蜀賊入秦州,楚賊上興安六月遂犯郡界,幸諸將憑江力拒,賊力稍退。臣在萬山絕谷中,賊四面至,覆亡無日。臣肺腑至親,藩封最僻,而於寇盜至迫,惟陛下哀憐。」常浩在宮中,衣服禮秩降等,好佛不近女色。及寇逼秦中,將吏不能救,乞師於蜀。總兵官侯良柱援之,遂奔重慶隴西士大夫多挈家以從。十七年張獻忠重慶,被執,遇害。時天無雲而雷者三,從死者甚衆。

惠王常潤神宗第六子。福王之藩,內廷蓄積為空。中官藉諸王冠婚,索部帑以實宮中,所需輒數十萬,珠寶稱是。戶部不能給。常潤與弟常瀛年二十,皆未選婚。其後兵事亟,始減殺成禮。天啟七年之藩荊州崇禎十五年[1642]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彝陵、荊門常潤湘潭自成荊州據之。常潤之渡湘也,遇風於陵陽磯,宮人多漂沒,身僅以免,就吉王長沙十六年八月張獻忠長沙常潤衡州,就桂王衡州繼陷,與吉王桂王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遣人護三王入廣西,以身當賊。永州陷,熙祚死之。

桂端王常瀛神宗第七子。天啟七年之藩衡州崇禎十六年[1643]衡州陷,與吉、惠二王同走廣西,居梧州

大清順治二年[1645],大兵平江南,福王就禽。在籍尚書陳子壯等將奉常瀛監國,會唐王自立於福建,遂寢。是年,蒼梧

世子已先卒,次子安仁王由𣜬亦未幾卒。次由榔,崇禎時,封永明王。

三年八月,大兵取汀州,執唐王聿鍵。於是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與舊臣呂大器等共推由榔監國。母妃王氏曰:「吾兒不勝此,願更擇可者。」魁楚等意益堅,合謀迎於梧。十月十四日監國肇慶,以魁楚、大器、式耜大學士,餘授官有差。是月大兵取贛州,內侍王坤倉卒奉由榔仍走梧州式耜等力爭,乃回肇慶十一月唐王弟聿𨮁自閩浮海至粵。時閩舊臣蘇觀生撤兵奔廣州,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官林察等謀立聿𨮁,偽號紹武,與由榔相拒。是月由榔亦自立於肇慶,偽號永曆,遣兵部侍郎林佳鼎討聿𨮁。會大兵由福建取廣州,執聿𨮁,觀生自縊,祭酒梁朝鍾、太僕卿霍子衡等俱死。肇慶大震,王坤復奉由榔梧州

明年二月,由平樂潯州桂林魁楚由榔,走岑溪,降於大軍。既而平樂不守,由榔大恐。會武岡總兵官承胤以兵至全州,王坤請赴之。式耜力諫。不聽。乃以式耜總兵官焦璉留守桂林,封陳邦傳思恩侯,守昭平,遂趨承胤軍中。三月承胤安國公,錦衣指揮馬吉翔等為伯。承胤由榔武岡,改曰奉天府,政事皆決焉。

是時,長沙、衡、永皆不守,湖廣總督何騰蛟侍郎嚴起恒走白牙市。六月由榔遣官召騰蛟至,密使承胤,顧承胤勢盛,騰蛟復還白牙。大兵由寶慶趨武岡,馬吉翔等挾由榔靖州承胤舉城降。由榔又奔柳州。道出古泥,總兵官侯性、太監龐天壽帥舟師來迎。會天雨飢餓,性供帳甚備。九月,土舍覃鳴珂作亂,大掠城中,矢及由榔舟。先是,大兵趨桂林焦璉拒守甚力,又廣州有警,大兵東向,桂林稍安。既而湖南十三鎮將永忠盧鼎等俱奔赴桂林騰蛟亦至,與式耜議分地給諸將,使各自為守。璉已先復陽朔、平樂陳邦傳潯州,合兵復梧州廣西全省略定。十二月由榔桂林

五年二月,大兵至靈川,郝永忠潰於興安,奔還,挾由榔柳州。大兵攻桂林式耜騰蛟拒戰。時南昌金聲桓等叛,降於由榔八月由榔肇慶六年春,大兵下湘潭何騰蛟死。明年由榔梧州。是年十二月,大兵入桂林瞿式耜總督張同敞死焉。由榔聞報大懼,自梧州南寧。時孫可望已據滇、黔,受封為秦王八年三月,遣兵來衞,殺嚴起恒等。

九年二月,可望迎由榔安隆所,改曰安龍府。久之,日益窮促,聞李定國與可望有隙,遣使密召定國,以兵來迎。馬吉翔黨於可望,偵知之,大學士吳貞毓以下十餘人皆被殺。事詳貞毓傳。後二年李定國敗於新會,將由安隆入滇。可望患之,促由榔貴陽就己。由榔故遲行。定國至,遂奉由榔安南衞走雲南,居可望署中,封定國晉王。可望以妻子在滇,未敢動。明年由榔送其妻子還黔,遂舉兵與定國戰於三岔。可望將白文選單騎奔定國軍。可望敗,挈妻子長沙大軍前降。

十五年三月,大兵三路入雲南。定國阨雞公背,斷貴州道別將七星關,抵生界立營,以牽蜀師。大兵出遵義,由水西取烏撒,守將棄關走,李定國連敗於安隆,由榔永昌明年正月三日,大兵入雲南由榔騰越。定國敗於潞江,又走南甸二十六日,抵囊木河,是為緬境。緬勒從官盡棄兵仗,始啟關,至蠻莫二月,緬以四舟來迎,從官自覓舟,隨行者六百四十餘人,陸行者自故岷王子而下九百餘人,期會於緬甸十八日至井亘。黔國公沐天波等謀奉由榔走戶、獵二河,不果。五月四日,緬復以舟來迎。明日,發井亘,行三日,至阿瓦。阿瓦者,緬酋所居城也。又五日至赭硜。陸行者,緬人悉掠為奴,多自殺。惟岷王子八十餘人流入暹羅。緬人於赭硜置草屋居由榔,遣兵防之。

十七年,定國、文選與緬戰,索其主,連敗緬兵,緬終不肯出由榔十八年五月,緬酋弟莽猛白代立,紿從官渡河盟。既至,以兵圍之,殺沐天波、馬吉翔、王維恭、魏豹等四十有二人,詳任國璽傳。存者由榔與其屬二十五人。十二月,大兵臨緬,白文選木邦降,定國走景線,緬人以由榔父子送軍前。明年四月,死於雲南六月李定國卒,其子嗣興等降。

永思王常溥神宗第八子。生二歲殤。

光宗七子。王太后熹宗簡王由㰒。王選侍齊王由楫。李選侍懷王由模。劉太后生莊烈皇帝。定懿妃湘王由栩。敬妃生惠王由橏

懷王由㰒光宗第二子。生四歲殤。

齊思王由楫光宗第三子。生八歲殤。

惠王由模光宗第四子。生五歲殤。

懷王由栩光宗第六子。

惠昭王由橏光宗第七子。俱早殤。五王皆追加封諡。

熹宗三子。懷冲太子慈然,不詳其所生母。皇貴妃范氏生悼懷太子慈焴容妃任氏生獻懷太子慈炅

懷冲太子慈然熹宗第一子。

悼懷太子慈焴熹宗第二子。

獻懷太子慈炅熹宗第三子。與懷冲、悼懷皆殤。

莊烈帝七子。周皇后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田貴妃永王慈炤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

太子慈烺

太子慈烺莊烈帝第一子。崇禎二年[1629]二月生,九月立為皇太子十年預擇東宮侍班講讀官,命禮部尚書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煜修撰劉理順編修吳偉業楊廷麟、林曾志講讀;編修胡守恒楊士聰校書十一年二月太子出閤。十五年正月開講,閣臣條上講儀。七月改慈慶宮為端本宮。慈慶,懿安皇后所居也。時太子年十四,議明歲選婚,故先為置宮,而移懿安后於仁壽殿。既而以寇警暫停。京師陷,賊獲太子,偽封宋王。及賊敗西走,太子不知所終。由崧時,有自北來稱太子者,驗之,以為駙馬都尉王昺孫王之明者偽為之,繫獄中,南京士民譁然不平。袁繼咸及劉良佐黃得功輩皆上疏爭。左良玉起兵亦以救太子為名。一時真偽莫能知也。由崧既奔太平,南京亂兵擁王之明立之。越五日,降於我大清。

懷隱王慈烜莊烈帝第二子。殤。

定王慈炯

定王慈炯莊烈帝第三子。崇禎十四年[1641]六月諭禮臣:「朕第三子,年已十齡,敬遵祖制,宜加王號。但既受冊封,必具冕服,而會典開載,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禮。十齡受封加冠,二禮可並行乎?」於是禮臣歷考經傳及本朝典故以奏。定於是歲冊封,越二年行冠禮。九月封為定王十一月選新進士檢討國子助教等官為待詔,充王講讀官,以兩殿中書充侍書。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終。

永王慈炤

永王慈炤莊烈帝第四子。崇禎十五年[1642]三月永王。賊陷京師,不知所終。

悼靈王慈煥

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遂。九蓮菩薩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故云。帝念王靈異,封為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命禮臣議孝和皇太后莊妃懿妃道號。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不聽。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悼靈王,去「真君」號。

懷王

懷王莊烈帝第六子,生二歲殤。第七子,生三歲殤。名俱無考。

贊曰:有明諸藩,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蓋矯枉鑒覆,所以杜漢、晉末大之禍,意固善矣。然徒擁虛名,坐縻厚祿,賢才不克自見,知勇無所設施。防閑過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請而後許,二王不得相見。藩禁嚴密,一至於此。當太祖時,宗藩備邊,軍戎受制,贊儀疎屬,且令遍歷各國,使通親親。然則法網之繁,起自中葉,豈太祖建屏藩初計哉!

<< < > >>

×0

社区贡献:

 报错 / 反馈

 编辑片段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