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试运行中,有任何建议或bug反馈,请发信到qiushan@taolang.club;看这里了解本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籍海淘浪有什么寓意

知道了

本書目錄

本篇关键词 词云图

纪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 13洪武 9永樂元年[1403] 9洪武二年[1369] 8洪武元年[1368] 7洪武四年[1371] 7宣德元年[1426] 6正統十四年[1449] 5洪武二十五年[1392] 4洪武七年[1374] 3萬曆二十三年[1595] 3弘治四年[1491] 2萬曆六年[1578] 2永樂七年[1409] 2洪武五年[1372] 2洪武三十五年 2正統三年[1438] 2洪武十八年[1385] 1正統十年[1436] 1弘治二年[1489] 1洪武二十二年[1389] 1洪武六年[1373] 1洪武八年[1375] 1洪武十三年[1380] 1永樂八年[1410] 1洪武二十四年[1391] 1宣德五年[1430] 1洪武三十一年[1398] 1洪武二十一年[1388] 1洪武二十三年[1390] 1洪武九年[1376] 1隆慶元年[1567] 1嘉靖八年[1529] 1成化十七年[1481] 1嘉靖二年[1523] 1

地点直隸 14廣寧 14大同 13後軍都督府 8右衞 7隸布政司 6山西 4南京 4前衞 4瀋陽 4畿內 4八百 3德州 3青州府 3萊州府 3後衞 3金州 3大同府 3定邊 3益都 2郯城 2定陶 2濟南府 2陵縣 2武定州 2樂安 2兗州府 2遼東都指揮使司 2陽城 2東寧 2海州 2復州 2鐵嶺 2太原 2太原府 2陽曲 2岢嵐州 2平陽府 2蒲州 2汾州府 2潞安府 2雲川 2玉林 2陽和 2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1青州 1山東都指揮使司 1無棣 1歷城 1章邱 1鄒平 1淄川 1長山 1齊河 1濟陽 1禹城 1臨邑 1長清 1肥城 1青城 1泰安州 1奉符縣 1新泰 1萊蕪 1德平 1平原 1海豐 1樂陵 1商河 1濱州 1渤海縣 1利津 1霑化 1蒲臺 1滋陽 1曲阜 1寧陽 1泗水 1金鄉 1魚臺 1城武 1濟寧 1任城縣 1嘉祥 1鉅野 1鄆城 1東平 1須城縣 1汶上 1東阿 1平陰 1陽穀 1壽張 1曹州 1曹縣 1黃河 1沂州 1東昌府 1聊城 1堂邑 1博平 1茌平 1清平 1臨清 1館陶 1高唐州 1高唐縣 1夏津 1武城 1濮州 1鄄城 1觀城 1朝城 1臨淄 1博興 1高苑 1壽光 1臨朐 1安邱 1諸城 1蒙陰 1莒州 1莒縣 1沂水 1日照 1平度州 1昌邑 1膠州 1膠西縣 1高密 1即墨 1登州府 1蓬萊 1福山 1萊陽 1寧海 1牟平縣 1文登 1遼陽府 1山海關 1開原 1山東布政司 1遼東 1自在州 1澄州城 1蓋州 1復州城 1義州衞 1懿州 1義州衞城 1遼河 1十三山 1閭陽縣 1臨海鄉 1永平府 1寧遠 1湯池 1北平都司 1河間縣 1元城 1遼海 1安樂 1冀州 1東山 1山西都指揮使司 1真定 1榆次 1太谷 1徐溝 1清源 1交城 1文水 1壽陽 1靜樂 1河曲 1平定州 1樂平 1忻州 1秀容縣 1定襄 1代州 1繁峙 1岢嵐縣 1保德州 1臨汾 1襄陵 1洪洞 1浮山 1趙城 1翼城 1汾西 1靈石 1河東縣 1臨晉 1萬泉 1河津 1解州 1解縣 1安邑 1聞喜 1平陸 1芮城 1絳州 1正平縣 1稷山 1垣曲 1霍州 1霍邑縣 1吉州 1隰州 1隰川縣 1大寧 1永和 1汾陽 1介休 1永寧 1離石縣 1寧鄉 1長治 1屯留 1襄垣 1潞城 1壺關 1黎城 1渾源州 1應州 1金城縣 1山陰 1朔州 1鄯陽縣 1馬邑 1蔚州 1靈仙縣 1廣靈 1廣昌 1靈邱 1澤州 1晉城縣 1高平 1陵川 1沁水 1沁州 1銅鞮縣 1沁源 1武鄉 1遼州 1遼山縣 1榆社 1山西行都指揮使司 1行都司城 1薊州 1通州 1威遠衞 1淨水坪 1井坪守禦千戶所 1徙陽 1盧龍縣 1遵化縣 1後三千戶所 1失寶赤千戶所 1五花城千戶所 1幹魯忽奴千戶所 1燕只千戶所 1

人物海洋 1猗氏 1

文官直隸州 1守禦千戶 1

其他布政司 12行中書省 8太祖 4濟寧府 4千戶所 4禹貢 2中書省 2承宣布政使司 2行省 1女直軍 1宣慰使司 1五臺 1守禦 1

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地理二

山東 山西

山東

禹貢青、兗二州地。元直隸中書省,又分置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屬焉。洪武元年[1368]四月置山東等處行中書省三年十二月青州都衞。八年十月改都衞為山東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行中書省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六,屬州十五,縣八十九。南至郯城,北至無棣,西至定陶,東至海。距南京一千八百五十里,京師九百里。洪武二十六年[1393]編戶七十五萬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萬五千八百七十六。弘治四年[1491],戶七十七萬五百五十五,口六百七十五萬九千六百七十五。萬曆六年[1578],戶一百三十七萬二千二百六,口五百六十六萬四千九十九。

濟南府太祖元年為府。領州四,縣二十六:

歷城章邱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肥城青城

泰安州洪武初來屬,以州治奉符縣省入。北距府百八十里。領縣二:新泰萊蕪

德州洪武元年[1368]降為陵縣,屬濟寧府二年七月改屬德州七年七月陵縣,移德州治焉。東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領縣二:德平平原

武定州洪武初,州縣俱廢。六年六月復置州,改名樂安宣德元年[1426]八月改為武定州。西南距府二百四十里。領縣四:陽信海豐樂陵商河

濱州洪武初,以州治渤海縣省入。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領縣三:利津霑化蒲臺

兗州府洪武十八年[1385]升為兗州府。領州四,縣二十三。東北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滋陽曲阜寧陽泗水滕嶧金鄉魚臺城武

濟寧太祖元年濟寧府十八年降為州,以州治任城縣省入。東距府六十里。領縣三。嘉祥鉅野鄆城

東平太祖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屬濟寧府,以州治須城縣省入。十八年改屬。東南距府百五十里。領縣五:汶上東阿平陰陽穀壽張

曹州正統十年[1436]十二月曹縣黃河北舊土城置。東北距府三百里。領縣二:曹定陶

沂州洪武元年[1368]濟寧府五年濟南府七年十二月青州府十八年來屬。西距府五百六十里。領縣二:郯城

東昌府洪武初為府。領州三,縣十五。東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

臨清洪武二年[1369]七月改屬。弘治二年[1489]升為州。東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二:邱館陶

高唐州洪武初,以州治高唐縣省入,來屬。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三:恩夏津武城

濮州洪武二年[1369]以州治鄄城縣省入,來屬。東北距府二百里。領縣三:范觀城朝城

青州府太祖元年青州府。領州一,縣十三。西距布政司三百二十里。

益都臨淄博興高苑樂安壽光昌樂臨朐安邱諸城蒙陰

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縣省入。北距府二百里。領縣二:沂水日照

萊州府洪武元年[1368]升為府。六年降為州。九年五月復升為府。領州二,縣五。西距布政司六百四十里。

平度州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月改置。北距府百里。領縣二:濰昌邑

膠州洪武初,以州治膠西縣省入。九年來屬。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領縣二:高密即墨

登州府洪武元年[1368]萊州府六年直隸山東行省九年五月升為府。領州一,縣七。西距布政司一千零五十里。

蓬萊福山棲霞招遠萊陽

寧海州洪武初,以州治牟平縣省入,屬萊州府九年改屬。西距府二百二十里。領縣一:文登

遼東都指揮使司洪武四年[1371]七月置定遼都衞。六年六月遼陽府、縣。八年十月改都衞為遼東都指揮使司。治定遼中衞,領衞二十五,州二。十年,府縣俱罷。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南至旅順海口,北至開原。由海道至山東布政司,二千一百五十里。距南京一千四百里,京師一千七百里。

定遼中衞洪武四年[1371]罷。六年復置。十年復罷。十七年置衞。

定遼左衞,定遼右衞,俱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置。定遼前衞洪武八年[1375]二月置。定遼後衞,本遼東衞,洪武四年[1371]二月置,八年二月改,九年十月徙治遼陽城北,尋復。東寧衞,本東寧南京海洋、草河、女直五千戶所洪武十三年[1380]置,十九年七月改置。自在州永樂七年[1409]置於三萬衞城,尋徙。以上五衞一州,同治都司城內。

海州衞,本海州洪武初,置於舊澄州城九年置衞。二十八年四月,州廢。東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蓋州洪武四年[1371]廢,五年六月復置,九年十月置衞。二十八年四月,州復廢。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復州衞,本復州洪武五年[1372]六月置於舊復州城十四年九月置衞。二十八年四月,州廢。北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金州衞,本金州洪武五年[1372]六月置於舊金州八年四月置衞。二十八年四月,州廢。北距都司六百里。

廣寧衞洪武初廢。二十三年五月置衞。東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廣寧中衞、廣寧左衞,俱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廢,三十五年十一月復置。廣寧右衞,本治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廢,三十五年十一月復置。以上三衞,俱在廣寧衞城。

廣寧前衞廣寧後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置。後俱廢。

義州衞洪武初,州廢。二十年八月置衞。東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廣寧後屯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置於舊懿州永樂八年[1410]徙治義州衞城

廣寧中屯衞洪武初,州廢。二十四年九月置衞。東南距都司六百里。

廣寧左屯衞,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置於遼河西,後徙廣寧中屯衞城。

廣寧右屯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置於十三山堡。二十七年遷於舊閭陽縣臨海鄉。東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廣寧前屯衞洪武初,屬永平府七年七月,州廢。二十六年正月置衞。東距都司九百六十里。

寧遠衞,宣德五年[1430]正月廣寧前屯、中屯二衞地置,治湯池。東距都司七百七十里。

瀋陽中衞洪武初廢。三十一年閏五月置衞。南距都司百二十里。

瀋陽左衞、瀋陽右衞,俱洪武中置。建文初廢。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復置,後仍廢。

瀋陽中屯衞,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置。建文中廢。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復置,屬北平都司,後屬後軍都督府,寄治北直河間縣

鐵嶺衞,洪武二十一年[1388]三月以古鐵嶺城置。二十六年四月遷於古嚚州之地,即今治也。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三萬衞洪武初廢。二十年十二月置三萬衞於故城西,兼置兀者野人乞例迷女直軍民府。二十一年,府罷,徙衞於開元城。南距都司三百三十里。

遼海衞,洪武二十三年[1390]三月置於牛家莊。二十六年徙三萬衞城。安樂州,永樂七年[1409]置,在三萬衞城。

山西

禹貢冀州之域。元置河東山西道宣慰使司直隸中書省洪武二年[1369]四月山西等處行中書省三年十二月太原都衞。八年十月改都衞為山西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行中書省承宣布政使司。領府五,直隸州三,屬州十六,縣七十九。東至真定,北至大同,西南皆至河,距南京二千四百里,京師千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1393]編戶五十九萬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萬二千一百二十七。弘治四年[1491],戶五十七萬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萬四百七十六。萬曆六年[1578],戶五十九萬六千九十七,口五百三十一萬九千三百五十九。

太原府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改為太原府,領州五,縣二十:

陽曲太原榆次太谷徐溝清源交城文水壽陽靜樂河曲

平定州西北距府一百八十里。領縣一:樂平

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縣省入。南距府百六十里。領縣一:定襄

代州洪武二年[1369]降為縣。八年二月復升為州。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領縣三:五臺繁峙

岢嵐州。本岢嵐縣洪武七年[1374]十月置。八年十一月升為州。東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領縣二:嵐興

保德州洪武七年[1374]降為縣。八年十一月岢嵐州九年正月復升為州。東南距府五百里。

平陽府洪武元年[1368]改為平陽府。領州六,縣二十八。東北距布政司五百九十里。

臨汾襄陵洪洞浮山趙城太平岳陽曲翼城汾西靈石

蒲州洪武二年[1369]改為蒲州,以州治河東縣省入。東北距府四百五十里。領縣五:臨晉滎河猗氏萬泉河津

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縣省入。東北距府三百四十里。領縣五:安邑聞喜平陸芮城

絳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縣省入。東北距府百五十里。領縣三:稷山垣曲

霍州洪武初,以州治霍邑縣省入。

吉州東距府二百七十里。領縣一:鄉寧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縣省入。東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領縣二:大寧永和

汾州府洪武九年[1376]隸布政司萬曆二十三年[1595]五月升為府。領州一,縣七。東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陽孝義平遙介休石樓臨

永寧州洪武初,以州治離石縣省入。隆慶元年[1567]更名。萬曆二十三年[1595]五月來屬。東南距府百六十里。領縣一:寧鄉

潞安府洪武二年[1369]直隸行中書省九年隸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為潞安府。領縣八。西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長治長子屯留襄垣潞城壺關黎城平順

大同府洪武二年[1369]為府。領州四,縣七。南距布政司六百七十里。

大同懷仁

渾源州西北距府百三十里。

應州洪武初,以州治金城縣省入。北距府百二十里。領縣一:山陰

朔州洪武初,以州治鄯陽縣省入。東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領縣一:馬邑

蔚州洪武二年[1369]仍為州。四年來屬,以州治靈仙縣省入。西北距府三百五十里。領縣三:廣靈廣昌靈邱

澤州洪武初,以州治晉城縣省入。二年直隸行中書省九年隸布政司。領縣四。西北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高平陽城陵川沁水

沁州洪武初,以州治銅鞮縣省入。二年直隸行中書省九年隸布政司萬曆二十三年[1595]五月改屬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隸布政司。領縣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沁源武鄉

遼州洪武初,以州治遼山縣省入。二年直隸行中書省九年隸布政司。領縣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榆社和順

山西

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大同都衞,洪武四年[1371]正月置。八年十月更名。二十五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二月領衞二十六,後領衞十四。

大同前衞洪武七年[1374]二月置,與行都司同城。

大同後衞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置,與行都司同城,尋罷。二十六年二月復置,治行都司東,後仍徙行都司城

大同中衞,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置,與行都司同城,後罷。

大同左衞,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置,與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罷。永樂元年[1403]九月復置。七年徙治鎮朔衞城。

大同右衞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置,與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罷。永樂元年[1403]九月復置。七年徙治定邊衞城。

鎮朔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置,屬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治北直薊州直隸後軍都督府,而衞城遂虛。七年大同左衞來治。正統十四年[1449]又徙雲川衞來同治。東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定邊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置,屬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治北直通州直隸後軍都督府,而衞城遂虛。七年大同右衞來治。正統十四年[1449]又徙玉林衞來同治。東南距行都司一百九十里。

陽和衞洪武初,縣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衞。宣德元年[1426]徙高山衞來同治。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天成衞洪武四年[1371]五月改屬大同府,縣尋廢。二十六年二月置衞,後徙鎮虜衞來同治。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威遠衞正統三年[1438]三月淨水坪置。東距行都司一百八十里。

平虜衞,成化十七年[1481]置,與行都司同城。嘉靖中徙今治。東北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領千戶所一:井坪守禦千戶所

雲川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置,屬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治北直畿內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元年[1426]還舊治,仍屬行都司。正統十四年[1449]徙治舊鎮朔衞城,與大同左衞同治,而衞城遂虛。東距行都司二百十里。

玉林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置,屬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治北直畿內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元年[1426]還舊治,仍屬行都司。正統十四年[1449]徙治舊定邊衞城,與大同右衞同治,而衞城遂虛。東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

鎮虜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置,屬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治北直畿內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元年[1426]還舊治,仍屬行都司。正統十四年[1449]徙治天成衞城,與天成衞同治,而衞城遂虛。東距行都司□百□十里。

高山衞,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置,屬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治北直畿內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元年[1426]徙陽和衞城,與陽和衞同治,仍屬行都司,而衞城遂虛。嘉靖二年[1523]九月置高山守禦千戶所於此,屬大同前衞。東距行都司三十里。

宣德衞洪武中,縣廢。二十六年二月置宣德衞,後廢。東南距行都司八十里。

東勝衞洪武四年[1371]正月,州廢,置衞。二十五年八月分置東勝左、右、中、前、後五衞,屬行都司。二十六年二月罷中、前、後三衞。永樂元年[1403]二月徙左衞於北直盧龍縣右衞於北直遵化縣直隸後軍都督府三月置東勝中、前、後三千戶所於懷仁等處守禦,而衞城遂虛。正統三年[1438]九月復置,後仍廢。西距行都司五百里。領千戶所五:失寶赤千戶所五花城千戶所幹魯忽奴千戶所燕只千戶所,瓮吉刺千戶所

<< < > >>

×0

社区贡献:

 报错 / 反馈

 编辑片段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