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试运行中,有任何建议或bug反馈,请发信到qiushan@taolang.club;看这里了解本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籍海淘浪有什么寓意

知道了

本書目錄

本篇关键词 词云图

纪年正統元年[1436] 3成化 3正統十年[1436] 2正統 2宣德 1永樂十三年[1415] 1正統十四年[1449] 1永樂九年[1411] 1宣德四年[1429] 1景泰 1宣德二年[1427] 1正統三年[1438] 1正統六年[1441] 1宣德十年[1426] 1永樂十六年[1418] 1

地点大同 6南京 5宣府 4太和 2北京 2陝西 2通州 2河南 2四川 2蘭谿 2慈谿 2江西 2寧晉 1代州 1順天 1德清 1蔚州 1江寧 1宜章 1遼東 1關中 1應天 1句容 1海豐 1太倉 1臨清 1德州 1沽河道 1長蘆 1豐城 1崑山 1嚴州 1薊州 1南城 1居庸關 1瑞安 1溧陽 1上元 1浙江 1平陽 1安福 1曲江 1兩浙 1懷遠 1貴州 1婺川 1莆田 1天台 1婺源 1常熟 1仁和 1桐廬 1吉水 1廬陵 1紫荊關 1上虞 1廣西 1羊口 1扼山 1新昌 1蒙古 1寧夏 1都勻 1前軍都督府 1安塞 1

人物也先 16鄺埜 6王佐 5張益 4丁鉉 4袁彬 4曹鼐 3孫祥 3哈銘 3袁敏 3王振 3廷臣 3謝澤 2楊士奇 2文淵 2朱勇 2陛下 2王永和 2鄧棨 2襄敏 2龔全安 2黃養正 2戴慶祖 2王一居 2包良佐 2鮑輝 2張洪 2黃裳 2魏貞 2申祐 2尹竑 2童存德 2林祥鳳 2齊汪 2馮學明 2程思溫 2程式 2逯端 2俞鑑 2張瑭 2俞拱 2潘澄 2馬預 2尹昌 2羅如墉 2元吉 2萬鍾 1繼母 1錫三 1楊榮 1士奇 1宋瑛 1朱冕 1定襄侯 1郭登 1文忠 1士謙 1文僖 1曾孫 1孟質 1王驥 1子輔 1子儀 1平江伯 1陳瑄 1黃福 1劉中敷 1安鄉伯 1用濟 1恂若 1襄愍 1以正 1蹇義 1王彧 1世子 1汝賢 1孟擴 1英國公 1張輔 1姚銑 1鄭瑄 1國子 1克忠 1淑大 1天錫 1李時勉 1居敬 1鳴臯 1源澄 1廷玉 1本崇 1妻子 1劉儼 1如墉 1呂鐸 1文質 1皇太后 1喜寧 1商輅 1外戚 1洽如 1夏時 1曹欽 1門達 1楊塤 1楊銘 1刳心 1

文官御史 7尚書 6大理評事 6中官 4中書舍人 3訓導 2修撰 2學士 2右都御史 2監察御史 2少保 2吏科給事中 2兵科給事中 2右副都御史 2給事 2工科給事中 2通政使 2太常少卿 2太常卿 2員外郎 2郎中 2刑部主事 2通事 2都指揮僉事 2縣典史 1充經筵講官 1侍講 1翰林學士 1吏部左侍郎 1欽天監正 1少傅 1吏部尚書 1文淵閣大學士 1太傅 1吏科都給事中 1庶吉士 1侍讀學士 1按察副使 1府尹 1兵部右侍郎 1戶部尚書 1鄉試考官 1考官 1主事 1戶部右侍郎 1諸倉 1提督 1戶部主事 1太常博士 1部員外郎 1刑部郎中 1刑部侍郎 1刑部尚書 1州訓導 1都給事中 1工部右侍郎 1工部尚書 1巡按 1按察使 1左通政 1鹽政 1祭酒 1道御史 1兵部車駕司郎中 1兵部職方司主事 1太僕少卿 1尚寶 1少卿 1大理寺副 1夏官正 1序班 1大理寺右評事 1參政 1指揮僉事 1同知 1都指揮同知 1都督僉事 1僉事 1知事 1

武官守備 2指揮使 2前驅 1督軍 1邊將 1教官 1都督 1校尉 1都指揮使 1

其他進士 23景帝 6英宗 5禮部 3宣宗實錄 2親征 2瓦剌 2土木之變 2列傳 1突圍 1成祖 1按問 1可矜 1京營 1社稷 1憲司 1刑名 1太學 1奏對 1宣宗 1屯田 1法司 1戶部 1死難 1上章 1行人司 1戰死 1內閣 1顯宗 1曲宴 1崩 1充軍 1世襲 1賜姓名 1奉使 1孝宗 1金齒 1死地 1

卷一百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曹鼐張益 鄺埜 王佐丁鉉 孫祥謝澤 袁彬哈銘 袁敏

曹鼐

曹鼐,字萬鍾寧晉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繼母以孝聞。宣德初,由鄉舉授代州訓導,願授別職,改太和縣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師,疏乞入試,復中順天鄉試。明年進士一甲第一,賜宴禮部進士禮部,自鼐始。入翰林,為修撰正統元年[1436]充經筵講官宣宗實錄成,進侍講錫三品章服。五年,以楊榮楊士奇薦,入直文淵閣,參預機務。鼐為人內剛外和,通達政體。榮既歿,士奇常病不視事,閣務多決於鼐。帝以為賢,進翰林學士十年吏部左侍郎學士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挾帝親征。朝臣交章諫,不聽,鼐與張益以閣臣扈從。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糧,宋瑛朱冕全軍沒,諸臣請班師。振不許,趣諸軍進。大將朱勇膝行聽命,尚書鄺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請。欽天監正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輿。振詈曰:「爾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繫天下安危,豈可輕進?」振終不從。前驅敗報踵至,始懼,欲還。定襄侯郭登言於鼐、益曰:「自此趨紫荊,裁四十餘里,駕宜從紫荊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聽,復折而東,趨居庸。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據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詔答之。振遽令移營就水,行亂。寇騎蹂陣入,帝突圍不得出,擁以去。鼐、益等俱及於難。景帝立,贈鼐少傅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諡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評事英宗復位,加贈太傅,改諡文忠,復官其孫榮錦衣百戶。鼐弟鼎進士,歷吏科都給事中

張益

張益,字士謙江寧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由庶吉士中書舍人,改大理評事。與修宣宗實錄成,改修撰。博學強記,詩文操筆立就,三楊雅重之。尋進侍讀學士正統十四年[1449]文淵閣。未三月,遽蒙難以歿。景帝立,贈學士,諡文僖曾孫進士。嘉靖初歷官南京右都御史

鄺埜

鄺埜,字孟質宜章人。永樂九年[1411]進士。授監察御史成祖北京,或奏南京鈔法為豪民沮壞,帝遣埜廉視。衆謂將起大獄,埜執一二市豪歸,奏曰:「市人聞令震懼,鈔法通矣。」事遂已。倭犯遼東,戍守失律者百餘人,皆應死。命埜按問,具言可矜狀,帝為宥之。營造北京,執役者鉅萬,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十六年有言秦民羣聚謀不軌者,擢埜陝西按察副使,敕以便宜調兵勦捕。埜白其誣,詔誅妄言者。宣德四年[1429]關中饑。在陝久,刑政清簡。父憂服除,擢應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稅皆酌其平。正統元年[1436]兵部右侍郎明年尚書王驥督軍,埜獨任部事。時邊陲多警,將帥乏人,埜請令中外博舉謀略材武士,以備任使。六年,山東災。埜請寬民間孳牧馬賠償之令,以甦其力。十年尚書。舊例諸衞自百戶以下當代者,必就試京師;道遠無資者,終身不得代。埜請就令各都司試之,人以為便。瓦剌也先勢盛,埜請為備,又與廷臣議上方略,請增大同兵,擇智謀大臣巡視西北邊務。尋又請罷京營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備緩急。時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親征,不與外廷議可否。詔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邊將足制之。陛下宗廟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聽。既扈駕出關,力請回鑾。振怒,令與戶部尚書王佐皆隨大營。埜墜馬幾殆,或勸留懷來城就醫。埜曰:「至尊在行,敢託疾自便乎?」車駕次宣府朱勇敗沒。埜請疾驅入關,嚴兵為殿。不報。又詣行在申請。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為社稷生靈言,何懼?」振叱左右扶出。埜與佐對泣帳中。明日,師覆,埜死,年六十五。埜為人勤廉端謹,性至孝。父子輔句容教官,教埜甚嚴。埜在陝久,思一見父,乃謀聘父為鄉試考官。父怒曰:「子居憲司,而父為考官,何以防閑?」馳書責之。埜又嘗寄父褐,復貽書責曰:「汝掌刑名,當洗冤釋滯,以無忝任使,何從得此褐,乃以污我。」封還之。埜奉書跪誦,泣受教。景泰初,贈埜少保,官其子儀主事成化初,諡忠肅。

王佐

王佐海豐人。永樂中舉於鄉。卒業太學,以學行聞,擢吏科給事中。器宇凝重,奏對詳雅,為宣宗所簡注。宣德二年[1427]超拜戶部右侍郎。以太倉臨清德州、淮、徐諸倉多積弊,敕佐巡視。平江伯陳瑄言,漕卒十二萬人,歲漕艱苦,乞僉南方民如軍數,更番轉運。詔佐就瑄及黃福議之。佐還奏,東南民力已困,議遂寢。受命治通州至直沽河道。已,赴宣府屯田事宜。英宗初立,出鎮河南。奏言軍衞收納稅糧,奸弊百出,請變其制。廷議自邊衞外,皆改隸有司。尋召還,命督理甘肅軍餉。正統元年[1436]長蘆鹽課,三年提督京師及通州倉場,所至事無不辦。六年尚書劉中敷得罪,召理部事,尋進尚書十一年承詔訊安鄉伯張安兄弟爭祿事,坐與法司相諉,被劾下吏,獲釋。時軍旅四出,耗費動以鉅萬,府庫空虛。佐從容調劑,節縮有方。在戶部久,不為赫赫名,而寬厚有度,政務糺紛,未嘗廢學,人稱其君子。土木之變,與鄺埜丁鉉王永和鄧棨死難。贈少保,官其子道戶部主事成化初,諡忠簡。

丁鉉

丁鉉,字用濟豐城人。永樂中進士。授太常博士。歷工、刑、吏三部員外郎,進刑部郎中正統三年[1438]超拜刑部侍郎九年出理四川茶課,奏減其常數,以俟豐歲。振饑江、淮及山東、河南,民咸賴之。平居恂恂若無能,臨事悉治辦。從征歿,贈刑部尚書,官其子琥大理評事。後諡襄愍

王永和,字以正崑山人。少至孝。父病伏枕十八年,侍湯藥無少懈。永樂中舉於鄉,歷嚴州、饒州訓導。以蹇義薦,為兵科給事中。嘗劾都督王彧薊州縱寇,及錦衣馬順不法事。持節冊韓世子妃,糺中官蹇傲罪。以勁直聞。正統六年[1441]都給事中八年工部右侍郎。從征歿,贈工部尚書,官其子汝賢大理評事。後諡襄敏

鄧棨,字孟擴南城人。永樂末年進士。授監察御史,奉敕巡按蘇松諸府。期滿將代去,父老赴闕乞留,得請。旋以憂去。宣德十年[1426]陝西按察使,詔廷臣舉清慎有威望者。楊士奇薦棨,遂以命之。正統十年[1436]入為右副都御史。北征扈從,師出居庸關,疏請回鑾,以兵事專屬大將。至宣府大同,復再上章。皆不報。及遇變,同行者語曰:「吾輩可自脫去。」棨曰:「鑾輿失所,我尚何歸!主辱臣死,分也。」遂死。贈右都御史,官其子瑺大理評事。後諡襄敏

英宗之出也,備文武百官以行。六師覆於土木,將相大臣及從官死者不可勝數,英國公張輔及諸侯伯自有傳,其餘姓氏可考者,卿寺則龔全安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劉容、淩壽,給事御史包良佐姚銑鮑輝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庶寮則齊汪馮學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俞鑑張瑭鄭瑄俞拱潘澄、錢昺、馬預尹昌羅如墉、劉信、李恭、石玉。景帝立,既贈卹諸大臣,自給事御史以下,皆降敕褒美,錄其子為國子生,一時卹典綦備云。

龔全安蘭谿人。進士,授工科給事中,累遷左通政。歿贈通政使黃養正,名蒙,以字行,瑞安人。以善書授中書舍人,累官太常少卿。歿贈太常卿戴慶祖溧陽人;王一居上元人。俱樂舞生,累官太常少卿。歿,俱贈太常卿包良佐,字克忠慈谿人。進士,授吏科給事中鮑輝,字淑大浙江平陽人。進士,授工科給事中,數有建白。張洪安福人,黃裳,字元吉曲江人。俱進士,授御史。裳嘗言寧、紹、台三府疫死三萬人,死者宜蠲租,存者宜振恤。巡視兩浙鹽政,請卹水災。報可。魏貞懷遠人。進士,官御史申祐,字天錫貴州婺川人。父為虎齧,祐持梃奮擊之,得免。舉於鄉,入國學,帥諸生救祭酒李時勉。旋登進士,拜四川道御史,以謇諤聞。尹竑,字太和,巴人。童存德,字居敬蘭谿人。俱進士,官御史林祥鳳,字鳴臯莆田人。由鄉舉授訓導,擢御史齊汪,字源澄天台人。以進士兵部車駕司郎中程思溫婺源人。程式常熟人。逯端仁和人。俱進士,官員外郎俞鑑,字元吉桐廬人。以進士兵部職方司主事。駕北征,郎中胡寧當從,以病求代,鑑慷慨許諾。或曰:「家遠子幼奈何?」鑑曰:「為國,臣子敢計身家!」尚書鄺埜知其賢,數與計事,鑑曰:「惟力勸班師耳。」時不能用。張瑭,字廷玉慈谿人。進士,授刑部主事尹昌吉水人。進士,官行人司正。羅如墉,字本崇廬陵人。進士,授行人。從北征,瀕行,訣妻子,誓以死報國,屬翰林劉儼銘其墓。儼驚拒之,如墉笑曰:「行當驗耳。」後數日果死。劉容,太僕少卿。淩壽,尚寶少卿。夏誠、孫慶皆御史馮學明郎中。王健,員外郎俞拱潘澄、錢昺,皆中書舍人馬預大理寺副。劉信,夏官正。李恭、石玉,序班。里居悉無考。

孫祥

孫祥大同人。正統十年[1436]進士。授兵科給事中。擢右副都御史守備紫荊關也先逼關,都指揮韓青戰死,祥堅守四日也先由間道入,夾攻之,關破。祥督兵巷戰,兵潰被殺,言官誤劾祥棄城遁。寇退,有司修關,得其屍戰地,焚而瘞之,不以聞。祥弟祺詣闕言冤,詔卹其家。成化改元,錄其子紳為大理寺右評事

謝澤者,上虞人。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由南京刑部主事出為廣西參政正統末,擢通政使守備羊口。王師敗於土木,守邊者無固志,澤與其子儼訣而行。受事未數日,也先兵大入,守將呂鐸遁。澤督兵扼山口,大風揚沙,不辨人馬。或請移他關避敵,澤不可。寇至,衆潰,澤按劍厲聲叱賊,遂被殺。事聞,遣官葬祭,錄儼為大理評事

袁彬

袁彬,字文質江西新昌人。正統末,以錦衣校尉扈帝北征。土木之變也先擁帝北去,從官悉奔散,獨彬隨侍,不離左右。也先之犯大同宣府,逼京師,皆奉帝以行。上下山坂,涉溪澗,冒危險,彬擁護不少懈。帝駐蹕土城,欲奉書皇太后景帝及諭羣臣,以彬知書令代草。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帳敝幃,旁列一車一馬,以備轉徙而已。彬周旋患難,未嘗違忤。夜則與帝同寢,天寒甚,恒以脅溫帝足。有哈銘者,蒙古人。幼從其父為通事,至是亦侍帝。帝宣諭也先及其部下,嘗使銘。也先輩有所陳請,亦銘為轉達。帝獨居氊廬,南望悒鬱。二人時進諧語慰帝,帝亦為解顏。中官喜寧也先腹心。也先嘗謂帝曰:「中朝若遣使來,皇帝歸矣。」帝曰:「汝自送我則可,欲中朝遣使,徒費往返爾。」寧聞,怒曰:「欲急歸者彬也,必殺之。」寧勸也先西犯寧夏,掠其馬,直趨江表,居帝南京。彬、銘謂帝曰:「天寒道遠,陛下又不能騎,空取凍飢。且至彼而諸將不納,奈何?」帝止寧計。寧又欲殺二人,皆帝力解而止。也先將獻妹於帝,彬請駕旋而後聘,帝竟辭之。也先惡彬、銘二人,欲殺者屢矣。一日縛彬至曠埜,將支解之。帝聞,如失左右手,急趨救,乃免。彬嘗中寒。帝憂甚,以身壓其背,汗浹而愈。帝居漠北期年,視彬猶骨肉也。及帝還京,景帝僅授彬錦衣試百戶。天順復辟,擢指揮僉事。尋進同知。帝眷彬甚,奏請無不從。內閣商輅既罷,彬乞得其居第。既又以湫隘,乞官為別建,帝亦報從。彬娶妻,命外戚顯宗主之,賜予優渥。時召入曲宴,叙患難時事,歡洽如故時。其年十二月指揮使,與都指揮僉事王喜同掌衞事。二人嘗受中官夏時囑,私遣百戶季福偵事江西。福者,帝乳媼夫也。詔問誰所遣,二人請罪。帝曰:「此必有主使者。」遂下福吏,得二人受囑狀。所司請治時及二人罪。帝宥時,二人贖徒還職,而詔自今受囑遣官者,必殺無赦。已而坐失囚,喜解職,彬遂掌衞事。五年秋,以平曹欽功,進都指揮僉事。時門達恃帝寵,勢傾朝野。廷臣多下之,彬獨不為屈。達誣以罪,請逮治。帝欲法行,語之曰:「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還我。」達遂鍛鍊成獄。賴漆工楊塤訟冤,獄得解。然猶調南京錦衣衞,帶俸閒住。語詳達傳。越二月英宗,達得罪,貶官都勻。召彬復原職,仍掌衞事。未幾,達徵下獄,充軍南丹。彬餞之於郊,餽以贐。成化初,進都指揮同知。久之,進都指揮使。先是,掌錦衣衞者,率張權勢,罔財賄。彬任職久,行事安靜。十三年都督僉事,涖前軍都督府。卒於官。世襲錦衣僉事哈銘從帝還,賜姓名楊銘,歷官錦衣指揮使,數奉使外蕃為通事孝宗嗣位,汰傳奉官,銘以塞外侍衞功,獨如故。以壽卒於官。

袁敏

袁敏者,金齒知事也。英宗北征,應募從至大同。及駕還,駐萬全左衞。敏見敵騎逼,請留精兵三四萬人扼其衝,而車駕疾驅入關。王振不納,六師遂覆。敏跳還,上書景帝曰:「上皇曩居九重,所服者袞繡,所食者珍羞,所居者瓊宮瑤室。今駕陷沙漠,服有袞繡乎?食有珍羞乎?居有宮室乎?臣聞之,主辱臣死。上皇辱至此,臣子何以為心,臣不惜碎首刳心。乞遣官一人,或就令臣齎書及服御物問安塞外,以盡臣子之義。臣雖萬死,心實甘之。」命禮部議,竟報寢。

贊曰:異哉,土木之敗也。寇非深入之師,國非積弱之勢,徒以宦豎竊柄,狎寇弄兵,逆衆心而驅之死地,遂致六師撓敗,乘輿播遷,大臣百官身膏草野。夫始之不能制其不出,出不能使之早旋,枕藉疆埸,無益於敗。然值倉皇奔潰之時,主辱臣死,志異偷生,亦可無譏於傷勇矣。

<< < > >>

×0

社区贡献:

 报错 / 反馈

 编辑片段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