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本紀第二十一
神宗號二 光宗號
神宗號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丙辰,朝鮮政使來請援。二月丙寅,復議征倭。丙子,前都督同知文麻貴名為備倭總兵官武,統南北諸軍。三月乙巳,山東右參政文楊鎬名為僉都御史文,經略朝鮮政軍務文。己未,兵部侍郎文邢玠名為尚書文,總督文薊、遼、保定地軍務文,經略禦倭。
夏六月戊寅,皇極、中極、建極名三殿災。癸未,罷修國史。秋七月癸巳,誡諭羣臣。丁酉,詔赦天下。是月,楊應龍名叛,掠合江、綦江地。八月丁丑,倭破朝鮮政閑山,遂薄南原,副總兵武楊元棄城走,倭逼王京。甲申,京師地震异。九月壬辰,逮前兵部尚書文石星下獄,論死。冬十月甲戌,安南政黎惟潭篡立,欵關請罪,詔授安南政都統使武。是年,琉球政入貢。
二十六年春正月,官軍攻倭於蔚山名,不克,楊鎬名、麻貴名奔王京。三月癸卯,賜趙秉忠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壬子,羣臣詣文華名門疏請皇長子冠婚,不允。夏四月丁卯,遼東地總兵官武李如松名出塞,遇伏戰死葬。壬申,京師旱,敕修省衙。六月丁巳,楊鎬名罷。戊午,中官文李敬採珠廣東地。丙寅,張位名罷。丙子,巡撫文天津僉都御史文萬世德名經略朝鮮政。秋七月丙戌,中官文魯保鬻兩淮餘鹽。八月丁丑,京師地震异。九月壬辰,免浙江地被災田租。冬十月乙卯,總兵官武劉綎名、麻貴名分道擊倭,敗之。董一元名攻倭新寨地,敗績。十一月戊戌,倭棄蔚山名遁,官軍分道進擊。十二月,總兵官武陳璘名破倭於乙山名,朝鮮政平。是年,烏斯藏入貢。
二十七年春二月壬子,分遣中官文領浙江地、福建、廣東地市舶司衙。是月,貴州巡撫文江東之名遣兵討楊應龍名,敗績。三月己亥,前兵部侍郎文李化龍名總督文川、湖、貴州地軍務文,討楊應龍名。夏四月甲戌,御午門建,受倭俘。是月,臨清地民變,焚稅使馬堂名署,殺其參隨三十四人。閏月丙戌,以倭平,詔天下,除東征加派田賦。己丑,久旱,敕修省衙。丙申,以諸皇子主婚,詔取太倉地銀二千四百萬兩。戶部衙告匱,命嚴覈天下積儲。六月己亥,楊應龍名陷綦江地,參將武房嘉寵、遊擊武張良賢戰死葬。秋八月甲午,陝西地狄道地縣山崩。九月,土蠻犯錦州地。冬十月壬午,振京城地饑民。丙戌,以播州地用兵,加四川地、湖廣地田賦。戊子,貴州地宣慰使文安疆臣有罪,詔討賊自贖。十一月己酉,免河南地被災田租。癸酉,振畿名輔及鳳陽地等處饑。十二月丁丑,武昌地、漢陽地民變,擊傷稅使陳奉名。戊子,振京師就食流民。是年,琉球政入貢。
二十八年春二月戊寅,京師地震异。丙戌,李化龍名帥師分八路進討播州地。夏六月丁丑,克海龍囤地,楊應龍名自縊死,播州地平。秋七月辛亥,旱,敕修省衙。八月辛未,慈慶宮成。丙子,罷朝鮮政戍兵军。九月甲寅,停刑法。是秋,炒花犯遼東地,副總兵武解生等敗沒。冬十月辛未,貴州地皮林苗叛,總兵官武陳璘名討之。丙子,雲南地稅監楊榮名開採阿瓦、孟密寶井地。十二月乙未,御午門建,受播州地俘。是年,兩畿各省災傷,民饑盜起,內外羣臣交章請罷礦稅諸監,皆不聽。大西洋利瑪竇名進方物。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子,以播州地平,詔天下,蠲四川地、貴州地、湖廣地、雲南地加派田租逋賦,除官民詿誤罪。是月,皮林苗賊平。二月甲戌,振大同地、宣府地饑。三月乙卯,賜張以誠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是月,武昌民變事,殺稅監陳奉名參隨六人,焚巡撫文公署。夏四月乙酉,徵陳奉名還,以守備武承天中官文杜茂名代之。五月,蘇州地民變,殺織造文中官文孫隆名參隨數人。六月,京師自去年六月不雨,至是月乙亥始雨。山東、山西地、河南地皆大旱。丁亥,法司衙請熱審法,不報。是夏,振畿內地饑。秋九月壬寅,河決開封、歸德地。丁未,趙志臯名卒。癸丑,振貴州地饑。戊午,前禮部尚書文沈鯉名、朱賡名並兼東閣大學士文,預機務。冬十月己卯,立皇長子常洛名為皇太子主,封諸子常洵名福王主,常浩名瑞王主,常潤名惠王主,常瀛名桂王主。詔赦天下。壬辰,加上慈聖皇太后主尊號礼。十二月辛未,詔復朶顏政馬市。是年,琉球政入貢。
三十年春正月己未,以四方災異,敕修省衙。二月己卯,不豫,召大學士文沈一貫名於啟祥名宮,命罷礦稅,停織造文,釋逮繫,復建言諸臣職。翼日,疾瘳,寢前詔。甲申,重建乾清、坤寧宮建。閏月丙申,復河套諸部貢市。戊午,河州地黃河地竭。三月甲申,騰越地民變,殺稅監委官。夏四月辛丑,振順天地、永平地饑。五月乙亥,法司衙請熱審法,不報。秋七月辛巳,邊餉缺,命嚴催積逋。是月,緬賊陷蠻莫地宣撫司衙,宣撫文思正名奔騰越地,賊追至,有司殺正以謝賊,始解。冬十月戊戌,振江北地災。丙辰,停刑法。是年,琉球政、哈密地入貢。
三十一年春三月戊午,吏部衙奏天下郡守武闕員,不報。是月,播州地餘賊吳洪等作亂,有司討平之。夏四月丁亥朔,日有食之。五月丙辰,閣臣請熱審法,不報。戊寅,京師地震异。鳳陽地大雨雹,毀皇陵殿脊。是夏,河決蘇家莊,北浸豐、沛、魚臺地、單縣地。秋九月甲子,江北地盜起。冬十月甲申,停刑法。丙申,睢州地賊楊思敬名作亂,有司討禽之。十一月甲子,獲妖書,言帝欲易太子主,詔五城大索。十二月丙戌,召見皇太子主於啟祥名宮,賜手敕慰諭。
三十二年春二月壬寅,閣臣請補司道郡守武及遣巡方御史文,不報。三月甲子,乾清宮处成。乙丑,賜楊守勤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夏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是月,濬泇河工成。五月癸酉,雷火焚長陵处明樓。六月丙戌,以陵災,命補闕官恤刑法獄。丁酉,昌平地大水,壞長、泰、康、昭四陵石梁。秋七月庚戌,京師大雨,壞城垣。辛酉,振被水居民。八月辛丑,羣臣伏文華名門,疏請修舉實政,降旨切責。丙午,分水河工成。九月戊申,振畿名南六府衙饑。閏月辛丑,武昌地宗人名蘊鉁等作亂,殺巡撫都御史文趙可懷名。冬十月甲寅,始敘平播州地功。是年,琉球政、烏斯藏入貢。
三十三年春正月,重修京師外城。庚辰,銀定、歹成犯鎮番,總兵官武達雲名擊敗之。夏四月辛亥,蘊鉁等伏誅。五月丙申,鳳陽地大風雨,毀陵殿神座。庚子,雷擊圜丘地望燈高杆。六月乙巳,以雷警,敕修省衙。秋八月己巳,停刑法。九月甲午,昭和殿災。丙申,京師地震异。冬十一月辛巳,免淮陽地被災田租。十二月壬寅,詔罷天下開礦。以稅務歸有司,歲輸所入之半於內府军,半戶、工二部。丙午,免河南地被災田租。乙卯,以皇長孫生,詔赦天下。開宗室亲科舉入仕例。罷採廣東地珠池然、雲南地寶井地。
三十四年春二月庚戌,加上皇太后主徽號礼。辛亥,大學士文沈鯉名、朱賡名請補六部大僚,不報。三月己卯,雲南地人殺稅監楊榮名,焚其屍。丁酉,真定地、順德地、廣平、大名災,蠲振有差。夏四月癸亥,濬朱旺名口河工成。五月癸酉,河套部犯延綏地,官軍擊走之。六月癸卯,緬甸地陷木邦地。是月,畿內地大蝗。秋七月癸未,沈一貫名、沈鯉名致仕仕。九月甲午,詔陝西地嚴敕邊備。冬十月丙申,停刑法。十一月己巳,朶顏政入犯,總兵官武姜顯謨文禦却之。十二月壬子,南京地妖賊劉天緒謀反法,事覺,伏誅。是年,安南政、琉球政入貢。蒙古地喀爾喀名諸部悉歸我大清。
三十五年春正月辛未,給事中文翁憲祥名言,撫、按官解任宜候命,不宜聽其自去,不報。二月戊戌,安南政賊武德名成犯雲南地,總兵官武沐叡禦却之。三月辛巳,賜黃士俊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夏四月戊戌,銀定、歹成犯涼州地,副總兵武柴國柱名擊走之。壬子,順義王主撦力克卒。五月戊子,前禮部尚書文于慎行名及禮部侍郎文李廷機名、南京地吏部侍郎文葉向高名並禮部尚書文兼東閣大學士文,預機務。六月,湖廣地及徽、寧、太平、嚴州地大水。閏月辛巳,復河套諸部貢市。秋七月庚子,京師久雨然。刑部衙請發熱審法疏,不報。八月丙寅,振畿內地饑。九月甲午,停刑法。冬十月癸酉,山東旱饑,蠲振有差。十一月壬子,于慎行名卒。十二月,金沙江地蠻阿克叛,陷武定地,攻圍军雲南地,別陷嵩明地、祿豐地。安南政賊犯欽州地。是年,琉球政入貢。
三十六年春正月,河南地、江北地饑。二月戊辰,京師地震异。夏六月己卯,南畿大水。秋七月丁酉,京師地震异。郴州地礦賊起。八月癸亥,治雲南地失事諸臣罪,巡撫都御史文陳用賓名、總兵官武沐叡下獄,論死。庚辰,振南畿及嘉興地、湖州地饑。九月甲午,四川地巡撫都御史文喬璧星名奏禽阿克於東川地,賊平。冬十一月壬子,朱賡名卒。十二月戊午,再振南畿,免稅糧。是年,琉球政入貢。
三十七年春三月辛卯,拱兔陷大勝堡,遊擊武于守志戰於小凌河,敗績。己酉,大學士文葉向高名請發羣臣相攻諸疏,公論是非,以肅人心,不報。夏四月,倭寇溫州地。秋九月癸卯,左都御史文詹沂名封印自去。丁未,停刑法。是秋,福建、浙江地、江西地大水。湖廣地、四川地、河南地、陝西地、山西地旱。畿內地、山東、徐州地蝗。冬十二月己巳,留畿內地、山東諸省稅銀三分之一振饑民。徐州地賊殺如臯地知縣文張藩名。是年,日本政入琉球政,執其國王主尚寧。哈密地入貢。
三十八年春三月癸巳,賜韓敬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夏四月丁丑,正陽地門樓災。辛卯,以旱災異常,諭羣臣各修職業,勿彼此攻訐。辛丑,振畿內地、山東、山西地、河南地、陝西地、福建、四川地饑。五月,河南地賊陳自管等作亂,有司討禽之。冬十月辛丑,停刑法。十一月壬寅朔,日有食之。丁卯,以軍乏餉,諭廷臣名陳足國長策,不得請發內帑衙。是年,烏斯藏入貢。
三十九年春二月庚子,河套部敵犯甘州地之紅崖地、青湖地,官軍禦却之。夏四月,京師旱。戊子,怡神殿災。丙申,設邊鎮常平倉地。五月壬寅,御史文徐兆魁名疏劾東林講學諸人陰持計典,自是諸臣益相攻擊。廣西地、廣東地大水。六月,自徐州地北至京師大水。是夏,停熱審法。冬十月丁卯,戶部尚書文趙世卿名拜疏自去。甲申,停刑法。閣臣請釋輕犯,不報。是年,暹羅政入貢。
四十年春二月癸未,吏部尚書文孫丕揚名拜疏自去。三月丙午,振京師流民。夏四月丙寅,南京地各道御史文言:「臺省衙空虛,諸務廢墮,上深居二十餘年,未嘗一接見大臣,天下將有陸沈之憂。」不報。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秋八月,河決徐州地。九月庚戌,李廷機名拜疏自去。冬十月甲申,停刑法。是年,琉球政中山王主尚寧遣使報歸國。
四十一年春正月庚申,諭朝鮮政練兵防倭。三月癸酉,賜周延儒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夏五月己巳,諭吏部衙都察院衙:「年來議論混淆,朝廷優容不問,遂益妄言排陷,致大臣疑畏,皆欲求去,甚傷國體。自今仍有結黨亂政者,罪不宥。」六月乙未,卜失兔襲封仕順義王主。秋七月甲子,兵部尚書文掌都察院衙事孫瑋名拜疏自去。九月壬申,吏部左侍郎文方從哲名、前吏部左侍郎文吳道南名並禮部尚書文兼東閣大學士文,預機務。庚辰,吏部尚書文趙煥名拜疏自去。是年,兩畿、山東、江西地、河南地、廣西地、湖廣地、遼東地大水。烏斯藏入貢。
四十二年春正月乙丑,總兵官武劉綎名討建昌地叛蠻,平之。二月辛卯,慈聖皇太后主崩。己酉,振畿內地饑。三月丙子,福王主之國。夏四月丙戌,以皇太后主遺命赦天下。六月甲午,葬孝定皇后主。秋八月甲午,禮部右侍郎文孫慎行名拜疏自去。癸卯,葉向高名致仕仕。是年,安南政、土魯番政入貢。
四十三年春正月乙丑,徐州地決河工成。三月丁未朔,日有食之。夏五月己酉,薊州男主子張差持梃入慈慶宮,擊傷守門內侍,下獄。丁巳,刑部衙提牢文主事文王之寀名揭言張差獄情,梃擊之案自是起。己巳,嚴皇城地門禁。癸酉,召見廷臣名於慈寧宮名。御史文劉光復名下獄。甲戌,張差伏誅。六月戊寅,久旱,敕修省衙。秋七月己酉,振畿內地饑。甲戌,停刑法。閏八月庚戌,重建三殿。丁巳,山東大旱,詔留稅銀振之。丁卯,河套諸部犯延綏地,官軍禦之,敗績,副將武孫弘謨名被執。冬十月辛酉,京師地震异。十一月戊寅,振京師饑民。
四十四年春三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乙酉,賜錢士升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是春,畿內地、山東、河南地、淮、徐大饑,蠲振有差。夏四月戊午,河南地盜起,諭有司撫勦。六月壬寅,河套諸部犯延綏地,總兵官武杜文煥名禦却之。丁卯,河決祥符地朱家口,浸陳、杞、睢、柘諸州縣。秋七月乙未,河套部長吉地能犯高家堡,參將武王國興名敗沒。是月,陝西地旱,江西地、廣東地水,河南地、淮、揚、常、鎮蝗,山東盜賊大起。冬十月丁未,停刑法。十一月己巳,隆德地殿災。
四十五年春二月戊午,以去冬無雪,入春不雨,敕修省衙。辛未,鎮撫司衙缺官,獄囚久繫多死,大學士文方從哲名等以請,不報。三月乙亥,振江西地饑。夏五月丙子,久旱,再諭修省衙。六月丙申,畿南大饑,有司請振,不報。是月,閣臣法司衙請熱審法,不報。秋七月癸亥朔,日有食之。丁卯,吳道南名以憂去。是年,兩畿、河南地、山東、山西地、陝西地、江西地、湖廣地、福建、廣東地災。暹羅政、烏斯藏入貢。
四十六年春二月乙巳,振廣東地饑。夏四月甲辰,大清兵克撫順城,千總武王命印死之。庚戌,總兵官武張承胤名帥師援撫順,敗沒。閏月庚申,楊鎬名為兵部左侍郎文兼右僉都御史文,經略遼東地。六月壬午,京師地震异。是夏,有司請熱審法,不報。秋七月丙午,大清兵克清河地堡,守將鄒儲賢名、張斾死之。八月壬申,海運餉遼東地。庚辰,乃蠻政等七部欵塞。辛巳,停刑法。壬辰,遼師乏餉,有司請發各省稅銀,不報。九月辛亥,加天下田賦。乙卯,京師地震异。冬十一月甲午,以災異敕修省衙。十二月丁巳,河套部長猛克什力來降。是年,土魯番政、天方政、撒馬兒罕地、魯迷政、哈密地、烏斯藏入貢。
四十七年春二月乙丑,經略楊鎬名誓師礼於遼陽地,總兵官武李如柏名、杜松名、劉綎名、馬林名分道出塞。三月甲申,杜松名遇大清兵於吉林崖名,戰死葬。乙酉,馬林名兵敗於飛芬山,兵備僉事文潘宗顏名戰死葬。庚寅,劉綎名兵深入阿布達里岡,戰死葬。辛丑,賜莊際昌名等進士仕及第仕、出身有差。夏四月癸酉,盔甲军廠災。六月丁卯,大清兵克開原地,馬林名敗沒。癸酉,大理寺丞文熊廷弼名為兵部右侍郎文兼右僉都御史文,經略遼東地。甲戌,廷臣名伏文華名門,請發章奏及增兵發餉,不報。秋八月乙卯,山東蝗。癸亥,逮楊鎬名。九月庚辰,停刑法。戊子,百官伏闕,請視朝礼行政,不報。冬十月丁巳,振京師饑民。十二月,再加天下田賦。辛未,鎮江地、寬奠地、靉陽新地募援兵潰。是年,暹羅政入貢。
四十八年春正月庚子,朝鮮政乞援。三月庚寅,復加天下田賦。夏四月癸丑,皇后主王氏名崩。戊午,帝不豫,召見方從哲名於弘德殿。秋七月壬辰,大漸,召英國公主張惟賢,大學士文方從哲名,尚書文周嘉謨名、李汝華名、黃嘉善地、張問達名、黃克纘名,侍郎文孫如游名於弘德殿,勉諸臣勤職。丙申,崩葬,年五十有八。遺詔罷一切榷稅併新增織造文諸項。九月甲申,上尊諡,廟號礼神宗號,葬定陵处。
光宗號
光宗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主,諱常洛名,神宗號長子也。母恭妃主王氏名。萬曆十年[1573]八月生。神宗號御殿受賀,告祭郊廟社礼稷,頒詔礼天下,上兩宮徽號礼。未幾,鄭貴妃主生子常洵名,有寵。儲位久不定,廷臣名交章固請,皆不聽。二十九年十月,乃立為皇太子主。
三十一年,獲妖書,言神宗號欲易太子主,指斥鄭貴妃主。神宗號怒。捕逮株連者甚衆,最後得皦生光名者,磔之,獄乃解。四十一年六月,姦人王日乾上變,告孔學等為巫蠱法,將謀不利於東宮衙,語連鄭貴妃主、福王主,事具葉向高傳作。四十三年夏五月己酉,薊州男主子張差持梃入慈慶宮,事復連貴妃主內璫。太子主請以屬吏。獄具,戮差於市,斃內璫二人於禁中。自是遂有「梃擊」之案。
四十八年七月,神宗號崩葬。丁酉,太子主遵遺詔發帑金百萬犒邊,盡罷天下礦稅,起建言得罪諸臣。己亥,再發帑金百萬充邊賞。八月丙午朔,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泰昌元年[1620]。蠲直省被災租賦。己酉,吏部侍郎文史繼偕名、南京地禮部侍郎文沈<氵寉>為禮部尚書文兼東閣大學士文,預機務。遼東地大旱。庚申,蘭州地黃河清名,凡三日。甲子,禮部侍郎文何宗彥名、劉一燝名、韓爌名為禮部尚書文兼東閣大學士文,預機務。乙丑,南京地禮部尚書文朱國祚名為禮部尚書文兼東閣大學士文,預機務。召葉向高名。遣使恤刑法。丙寅,帝不豫。戊辰,召對英國公主張惟賢、大學士文方從哲名等十有三人於乾清宮处,命皇長子出見。甲戌,大漸,復召從哲名等受顧命。是日,鴻臚寺衙官李可灼進紅丸。九月乙亥朔,崩葬於乾清宮处,在位一月,年三十有九。熹宗號即位,從廷臣名議,改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後為泰昌元年[1620]。冬十月,上尊諡,廟號礼光宗號,葬慶陵建。
贊曰:神宗號冲齡踐阼,江陵地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姦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號,豈不諒歟。光宗號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搆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